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龍霞校區 章陳堅
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目標的策略研究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龍霞校區 章陳堅
每個教師在每天的教學中都會遇到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實施和完善等問題,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是對課堂教學中學生所發生變化的一種預設,是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指南,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以總體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為準則,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進行系統設計。但這項看似普通卻又對教學有著重要意義的設計和實踐工作,并非因其重要性而受到教師的重視并加強對其的研究,以致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實施和完善工作都沒有真正意義上體現其應有的作用。
教學目標;策略;自主探究;少年宮;航模
教學論研究中,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目標”一詞原意是流水線上生產出的產品, 把這個詞引入教育領域,體現出用預期達到的教育結果來支配教育行動的思想。“目的”一詞通常是指某一社會或國家為實現教育目的,在教學領域給教師提出的一種概括性的、總體的要求。
將教學目標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與具體的情景聯系在一起,對體現較抽象的目標的行為結構給予明確界定,引導教學的開展,這就是課堂教學目標。一個表述恰當的目標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在具體情景下學生行為變化的結果,是用“學生學會了什么”的說法來表示的;
2.教學目標包含要求達成的具體內容的明細規格;
3.教學目標必須要用規范的術語描述所達到的教學結果;
4.教學目標理應包括學生對本堂課下知識及應用體會于一體的感受。
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數學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從全局出發,確立明確的目標,進行系統設計,融合統一,整體提高,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多元價值
數學教育目標的實現已經不再僅僅關注知識體系的建構和完善,而應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新《標準》中強調了數學學習要實現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四基目標的多元價值。
1.設計時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系
(1)正確認識并適當把握四基目標的關系;
(2)多元不表示一節課的目標設計與實施要面面俱到;
(3)對于學生的活動經驗的認識不能停留于表面。
2.具體策略
(1)充分挖掘預期目標的多元價值。
①加深。
例如:《圓錐的體積》。
對于圓錐體積的推導,當學生能通過反復的實驗逐步得出同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這已經可以認為是達成了目標,在此,情感的體驗和知識的建構都得到了較好的實現,但當教師通過一個動作再拋出問題時,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激活,探究的欲望再次被點燃,同時使學生的學習從關注結果轉變為關注過程。
②拓寬。
例如:提出問題:森林里舉行動物游園會,一張正方形的桌子可以坐4個人,桌子可以單獨擺,也可以拼著擺,那么16個小動物需要多少張桌子?可以怎么擺?
學生小組合作,反饋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方案:

作為知識目標的達成似乎已經可以了,但是教師又提出:“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種擺法?說說你的理由。”這時學生的選擇是多樣的:
學生A:我喜歡第二種,因為這樣感覺比較熱鬧,像一家人在一起。
學生B:我覺得第一種比較好,因為這樣擺用的桌子最少,節約一些。
……
作為一個問題,我們以前更多的是關注問題的解決,但是如果對這一學習材料適當拓寬,學生思考問題就不是從純數學的角度,而是綜合了經濟、人文、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凸現了個性化的學習,在感受解決問題多元化的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適度關注非預期目標的教育價值。
例如:圓的面積。
提出問題:經測量,學校的圓形水池的周長約是20米,你能知道這個水池的面積嗎?
學生計算,班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列出了3.14×(20÷3.14÷ 2)2,這時,班上一個平時不太發言的學生舉手:“老師,我覺得還可以用(20÷2)×(20÷3.14)來進行計算。”看到他的計算方法,班上同學面面相覷,不一會兒,課堂中爆發出一陣哄笑。
這時教師請所有的同學對這個計算方法進行論證,看到教師對這個算式的關注,同學們收住了笑聲,通過思考,大家發現這個同學的方法不僅是正確的,而且還是非常簡潔的,他是從圓面積計算推導的過程中發現這個方法的,這位同學也通過再次思考發現了自己的失誤,及時地將算式修正為(20÷2)×(20÷3.14÷2)。這時教師并沒有結束學習活動,請所有同學思考:“為什么這位同學能有與眾不同的方法?對于課堂中出現的哄笑,你有什么想說的?”
根據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師沒有開展討論的必要,但是如果適度關注了這個學習活動中隱含及延伸的教育價值,那么這樣的調整正是實現了多元的價值目標。
(二)體現課堂教學目標層級遞進
在班級授課制中,必然會出現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有不同的水平,對于數學的活動經驗也有不同的表現,對于運用數學的能力更是參差不齊,如何設定適合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實現面向全體的關鍵。層級遞進的表現及具體策略可以有以下幾方面:
1.概念理解的逐層完善例如:《可能性》。
在實現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初步感知概率的過程中,學生是從純粹的游戲中感受到事件的可能性,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生有一定的幾率,這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次探究活動的目標是逐步上升,層次遞進的,最終實現了概念的逐層完善。
2.課堂練習的逐步拓展
在練習設計中,教師在形變中把握了本質的不變,通過非本質變化的題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通過練習設計,增加非本質特征的相離度,學生在知識內化的過程中實現了思維方法的拓展。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不僅要讓學生會用概念和規則,更應關注方法與策略方面的教學目標。策略和方法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發展的、開放的,對一個問題的解釋進行多角度的審視、多層次的引申,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開放性、分層次的教學目標,體現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實現人人學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