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三余初級中學 王 菊
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策略分析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三余初級中學 王 菊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優秀的初中教師,不僅要能夠關注學生上課的狀態,同時要能夠關注學生的作業環節。通過作業的檢測,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都能夠了然于心,教師自然可以結合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合理調整已有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節奏,幫助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獲得自身數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由此可見,作業環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本人結合自身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做好作業環節的設計工作,幫助學生通過作業的完成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闡述自身的觀點,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鑒作用。
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學習效率;學習質量
在初中數學的眾多教學環節之中,教師最需要注重的就是學生作業環節的設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吸收效率都會有所不同,如果教師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作業的設計,就不能夠發揮作業應該發揮的功效,同時學生也會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這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作用。為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需要能夠結合特定的教學內容以及自身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合理調整作業結構,力求幫助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作業的完成鞏固已有的數學知識,并有效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真正在數學學習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低起點、多內容、逐層遞進的作業設計思路。在此思路下所設計出的作業內容,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結合自身已有的數學能力完成相對應的作業,并能夠幫助自身在已有的數學基礎上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從而逐步建立數學學習自信,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除此以外,在此類作業設計思路下,教師能夠結合學生作業的完成數量以及完成質量對學生相關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分類教學,促使班級整體數學素養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相關的內容過程中,為了有效幫助自身班級學生鞏固已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有效調整教學節奏和方法,在相關作業的設計過程中采用了如下的設計思路:首先我給學生設計了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的題目,這類題目起點低,但是在完成之后可以幫助學生扎實已有的數學基礎;其次結合上面的題目進行適當的變形,設計出幾道需要思考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解答,通過了解這部分題目學生的完成情況,我就能夠知道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關內容;最后給學生設計一道中考相關題目,屬于思維拓展類題目,這道題目可以滿足班級內成績較高學生的需求。由此,通過三個層次作業的設計,學生不僅能夠結合自身的數學能力提升自身的數學基礎,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同時教師也能夠有效調整今后的教學思路,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步入良性循環之中。
在每一章內容的講解過程中,都會存在教學重點、難點以及一筆帶過類的知識點。結合特定的數學知識點以及學生的學習吸收狀態進行作業的設計,就可以使得作業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學生完成此類作業的過程才會存在意義,否則就是浪費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時間。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斷調整學生所要完成作業的內容,不僅要參考歷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同時也要參考當前階段學生的重點、難點,并能夠在二者結合下完成作業設計。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真正通過作業的完成鞏固自身的數學基礎,完善自身的薄弱環節,促使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能夠獲得明顯的提升。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和“證明三角形全等”相關的內容的時候,由于在整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最難把握的是尋找正確的證明條件,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有的證明方法,排除所有的干擾項,結合每一種具體的證明方法,我都在作業中設計了典型的題目供學生進行解答,對于每一組不能夠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干擾條件,我同樣設計了反類案例讓學生進行對照理解。由此,結合我針對性作業內容的編排和設計,學生在完成之后自然能夠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為了避免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能夠注重作業形式的多樣性,結合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實踐型、探究型、開放型、趣味型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學生通過不同類型作業的完成可以豐富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促進自身能夠發展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性數學人才。除此以外,學生也能夠在完成不同類型的數學作業之后發現數學學科的魅力,從而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興趣,促使自身能夠完成化被動為主動學習狀態的轉變,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意識到作業環節對學生的重要性,并積極利用自身的課余時間充分研究作業設計的思路,確保自身班級的學生能夠通過作業的完成有效夯實自身的數學基礎,為今后的數學學習鋪路。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能夠參考自身班級學生的整體數學學習狀態以及個人的學習狀態,從中選擇最佳的方案,促使學生既能夠不脫離大部隊,同時也能夠獲得數學能力的明顯提升。由此,教師就能夠幫助全體學生的數學能力都達到社會的需求。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60.
[2]李啟春,黃昌玉.淺談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多樣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