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儀征市陳集鎮第二中學 糜長琦
提升農村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途徑
江蘇省儀征市陳集鎮第二中學 糜長琦
初中階段是學生數學知識提高的重要階段,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范圍變廣,難度加大,開始初步接觸數學領域的簡單分類。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僅受個人因素的影響,而且受到教學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對于農村初中學生來說,教學設施相對落后,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相對死板,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而且容易導致學生的定向思維,約束學生成長的空間。那么農村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呢?
一、布置學生完成典型例題,提高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學生數學成績的高低,不僅與學生理論知識理解的程度有關,而且與學生做題的熟練度、靈活度有關。系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合理地構建知識框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理論知識,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熟悉程度。系統化數學習題的練習,幫助學生了解數學考點,分析出題人的思路,熟悉解題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解題質量。而農村學生由于經濟條件有限,手中的教輔資料并不多,雖然說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核心競爭力。農村學生本來在教學資源上與城市學生就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沒有報名課余補習班,已經處于弱勢,如果再不能提高自己的習題質量和數量,就會落后城市學生更多。因此,教師在進行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為學生收集相關的典型例題,利用課堂時間逐一為學生講解,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培養鍛煉學生的解題速度。同時,教師在收集典型例題的時候,不能只關注于高頻考點、常見題型,同時也需要收集構思巧妙、需要學生靈活思考的題型,避免學生產生定向思維,考驗學生對考點內容的掌握,提高學生知識遷移應用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因式分解》的相關內容時,教師不僅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掌握基礎的因式分解知識,而且應該收集一些出發點奇特、構思巧妙的題型,進行課堂知識共享,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意識和能力。如“有三種卡片,其中邊長為a的正方形卡片1張,邊長分別為a,b的矩形卡片6張,邊長為b的正方形卡片9張。用這16張卡片拼成一個正方形,則這個正方形的邊長為( )?!边@道題在考驗學生因式分解知識運用能力的基礎之上,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以干擾學生的思路,降低解題的速度。學生在閱讀題目的時候,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紙張拼接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求正方形卡片的總面積,學生解題重點的錯誤把握,會延長學生的解題時間。教師可以利用諸如此類的題目,為學生分析因式分解考點的新題型,分析出題人的思路,從而拓展學生思路,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鼓勵學生主動講解課堂知識,提高學生數據分析能力
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課本內容的學習,數學綜合實力的提高也不僅僅包括書面考試成績的提高。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是指學生數學綜合實力的提高,包括學生能夠用數學思維觀察世界、發現問題并且高效解決問題,包括學生能夠用數學語言描述現實世界的能力,包括敢于質疑、善于思考、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數學的核心素養包括邏輯推理、數學抽象、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能力等六個方面。數學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學會利用生活中的數據,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需要學生主動探索、認真分析、高效總結。而農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知識灌輸的方式,希望通過教師的單方面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理論知識。這樣的方法是不對的,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公,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起到鼓勵和引導的作用,和學生一起探討,幫助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主動講解課堂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做到知識的系統分析、典型例題的深入理解、解題思路的重點把握,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數據分析,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信息整合的能力,為學生將來盡快適應大數據信息時代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堂習題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分析題目中的數據,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向其他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這樣做可以營造課堂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數據分析的能力,從而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如“國慶長假期間,某旅行社接待一日游和三日游的游客共2200人,收旅行費200萬元,其中一日游每人收費200元,三日游每人收費1500元。該旅行社接待的一日游和三日游旅客各多少人?”學生在講解的時候,首先應該引導其他學生分析題目中的已知量,然后講解已知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根據題目中的等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這個題目中的已知量包括旅行人數和旅行費用,旅行人數×個人旅行費用=旅行總費用,在已知游客總人數和旅行總費用的前提下,學生可以列出兩個已知量的等式,構成二元一次方程組,求得未知量。通過學生主動講解,主動進行課堂數據分析的方式,教師可以檢驗學生理論知識的熟悉程度,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通過問題情景看到問題本質,從而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學科,不僅需要學生做到對已知信息的分類處理,而且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做到信息的整合以及知識的遷移應用。農村教師應該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提示和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和思考,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