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 明建軍
對高中數學自主學習評價的思考
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 明建軍
自主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評價是指向自主學習過程的評價。針對自主學習的五個環節,從評價功能、評價標準的形成以及評價方法的運用等角度研究,可以發現自主學習評價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共性或個性問題來實施。一線教師需要認識到,評價是一項鑲嵌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活動,不宜與學習過程分離。
高中數學;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評價
評價是教學的常規行為,其中指向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被稱為學習性評價,學習性評價是指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確定自身學習水平并追求如何達到學習目標的過程。在學習性評價中,自主學習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要理解自主學習評價,需先理解何為自主學習,國內著名心理學家龐維國指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因此,自主學習評價就是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五個環節的評價。本文試以高中數學教學為例,談談對自主學習評價的三點思考。
高中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這是由其認知特點決定的,但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會面臨著不小的困難,這是由高中數學內容的特點決定的。要讓學生在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等環節具有真正的自主性,就應當讓評價發揮引導性作用,這也是自主學習評價的重要功能。
如函數概念的教學,是可以選擇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函數具有一定的認知,而高中階段函數的構建實際上就是從集合角度尋找對應法則,經由前面集合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生對對應法則的基本理解,自主學習在理論上是可以發生的。到了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評價應當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是導向功能,通過類似于教材所提供的人口數量與年份的關系、物體自由下落時下落距離與時間的關系、一天的氣溫與時間的關系,將學生的思維導向函數與變量的關系;二是激勵功能,即通過激勵性的評價,鼓勵學生自主發現每個例子中的對應關系,并且通過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尋找到每個例子的共性;三是調控功能,即通過評價將學生過于發散,甚至是偏離研究方向的思維(比如說有學生會認為人口數量與年份不存在對應關系,因而就會產生一種建立函數與變量關系的抵觸心理)糾正回來;四是前瞻功能,即通過評價將學生的思維引向學習目標。函數概念的教學中,概念的建立當然就是最終的目標。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評價往往是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存在的,評價又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用相關專家的話說:“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
無論怎樣的評價,都是基于一定標準而進行的(哪怕評價者自身并未意識到這一標準的存在)。通常情況下,標準都是從不同角度通過相對專業的語言來描述的,這是必要的,但筆者以為更為必要的是,需要認識到評價標準是為了判斷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因此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來看,其評價標準更多的應當來源于實踐,也允許用經驗性語言來描述。
在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絕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夠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的,而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及其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不足,生成合適的評價標準就成為當務之急。對此筆者提出兩點思考:
第一,針對共性問題,需要從數學知識的角度出發形成評價標準。自主學習畢竟是學生的原有經驗與新知識情境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出現問題是正常的。比如說上面所舉的函數概念的自主學習中,如果教師不直接提供函數的定義,那學生自然是想不到這樣的專業表述的,但學生又肯定是有自己的認識的,這里就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即怎樣將學生的經驗思考變成專業的數學語言?筆者采取的評價導向策略是:尋找學生經驗表述的不足,同時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經驗表述可以換用什么樣的專業表述?這樣的評價實際上就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由經驗向專業轉化。而事實上,這樣的評價思路就可以成為此類問題的評價標準,即只要是共性問題,都應當尋找學生的思維出發點與數學專業的落腳點,兩者之間距離的縮短,就是評價的目的所在。
第二,針對個性問題,需要針對學生的認知基礎形成評價標準。自主學習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學生個體出現問題也是正常的事情,在針對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時,應當建立什么樣的評價標準?筆者以為這個時候需要觀察學生的具體學習行為,如上面第一點提到的有學生因為不覺得人口數量與年份之間存在必然的關系,因而年份就不應當成為人口數量的影響因素,也因此兩者之間就不存在函數關系。要解開學生的這一“心結”,就需要針對問題的原因進行評價與引導。筆者告訴該學生:函數是用來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數學模型,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某個年度的人口數量決定著國家很多政策的制定,因此通過尋找人口數量與年份之間的關系,并基于這一函數模型對未來人口的變化趨勢做出預測,是一個利用數學服務于社會發展的鮮活例子,是合理且有效的。而一旦學生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拓寬其對函數概念的理解。在這里,從學生的認知實際出發尋找評價標準,就應當成為自主學習標準建立的原則之一。
在對自主學習評價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評價的方法其實是多樣的。有研究者指出,自主學習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種學習過程(事件或活動),因此不同的視角就有不同的評價方法。對于前者,可以通過師生交流、教學觀察、問卷等方法進行評價;對于后者,可以通過教學檢測、個案分析、行為觀察等方法進行評價。事實上,在上面所舉的例子中,就有師生交流、教學觀察、教學檢測、個案分析等方法的運用。
在這里重點強調一點,那就是教師作為一線實踐者,需要的是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整體把握,盡管從學術的角度對自主學習評價做出了解析式的研究,但運用的時候仍然要堅持整體性,針對學生的具體自主學習過程實施適切的評價,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則。
[1]昌明.高中數學學習過程性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5(12):49-51.
[2]虞道求.高中數學自主學習評價探究[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3):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