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高良澗小學 孫巧巧
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江蘇省淮安市高良澗小學 孫巧巧
數學是一門以實際運用為主的學科,在指導學生學習時,需要培養學生閱讀、分析和理解的過程,也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基本數學素養的形成。數學文化作為一種現代文明的體現,也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融入,為學生學會數學服務。本文旨在探討數學文化的內涵,并針對性地分析如何能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數學文化;思想滲透
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就是將算理算法交給學生,突出數學基礎知識,將教學重點側重于一些公式、定理等,只要學生掌握計算方法,會解題。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數學本身是一種文化產物,如果長期采用這種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勢必讓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數學文化,并將其滲透至教學過程中去,必然能為教學工作提供穩定的幫助,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數學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的產物。很多古代名人本身也是數學家,例如柏拉圖、達·芬奇等。在數學學科發展進程中除包含數學的思想、觀點、形成與發展以外,還包括了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半個多世紀以前,著名數學家柯朗在名著《數學是什么》的序言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數學教育的傳統地位陷入嚴重的危機,數學教學有時竟變成一種空洞的解題訓練。如此,數學學習中不關注人文,不注入文化,而過分專業化和過于強調抽象的趨勢,而忽視了數學的應用以及與其他領域的聯系。事實上,教師學生和一般受過教育的人都要求有一個建設性的改造,其目的是要真正理解數學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科學思考與行動的基礎。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非常顯著的學科,是利用理性思維去認識事物的過程,除了一些運算規律外,實際上更是一種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數學文化的這一特點,防止單調地進行知識結構的教學。換而言之,就是教學的內涵實際上是基于數學文化的,是在數學思想的基礎上進行開展,并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方式來強化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數學不僅是包含定理的學科,它還是一種美感的體現,其中就包含了它的應用價值。數學本身與生活是有著密切聯系的,所以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教師也應該促進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數學的應用價值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得到充分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和書本知識的聯系并不多,但實際上今后很多的工作中都離不開數學知識,小學階段培養的也是一種素養和喜好,是為今后打好基礎的工作。
1.結合歷史進行滲透
數學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有著獨特的歷史來源。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歷史知識來進行滲透,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數學在文化中的地位,也能了解到數學的具體作用。例如在學習到《元、角、分》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在歷史吸納中提高學習興趣,這一部分的知識是讓學生了解到貨幣的知識,然后通過簡單的加減法讓學生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師不妨介紹一些關于該部分內容相關的歷史資料等,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反映一段貨幣的發展歷程,然后讓學生了解古人是怎么利用貨幣進行交易的,之后再將教學重點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歷史中了解貨幣的來源和具體的知識點,感受數學中的歷史內涵。
2.結合趣味進行滲透
數學知識中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其實就隱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作為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知識來輔助教學。例如在學習到《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數學黑洞”這個概念來引入教學內容。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將一些黑洞的知識點和視頻放映給學生,小學生本身年齡比較小,對于這種趣味性的知識點本身就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告知學生,隨便寫三個不重復的數字,分別以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組成不同的三位數,用大的數減去小的數,不管是什么數字,其結果都是495。學生一開始肯定會有所懷疑,并會立即進行實驗。這個實驗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練習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練習到了如何進行三位數的減法,進位、退位等知識點也能得到很好的鞏固。學生也可以得出結果,證明495就是所謂的“數學黑洞”。之后教師還可以繼續介紹一些類似的例子,例如123等。這樣一來,本身單調的數學課堂就變得富有樂趣。不難看出數學學科中包含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是一種文化,所以教師在今后也可以結合數學的趣味性進行數學文化滲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結合生活進行滲透
數學與生活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見數學學科的身影。我們改版后的教材在新知識學習之前都有主題圖,這些主題圖的閱讀和學習就是聯系生活學習數學,如第九冊《找規律》是將圖中盆花、彩燈、彩旗這三種事物依次呈現于學生,讓學生能夠聯系生活,在生活現象中發現數學問題,獲得規律性的發展和解決規律問題的方法。此外,教師不妨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進行聯系,必要時可以采取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知識點。又如在《統計表與條形統計圖》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一次問卷調查,內容可以不做過多限制,然后讓學生到校園內進行調查,在統計結果之后將結果和數據制作成統計表和統計圖。在這項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能了解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還能通過制作過程掌握到教材內的重點和難點,而在分發調查問卷的環節中還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交流的水平,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數學文化作為數學教學中的關鍵環節,能夠激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在歷史與數學的關系中獲得學好數學的信心。只有當文化真正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時,才能利用數學文化的優勢最大化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吳淑敏.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當代教研論叢,2016(01).
[2]鄭陽.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作用與方式之研究[J].考試周刊,20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