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 馬榮榮
“目標導向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運用
——以“梯形面積的計算”為例
江蘇省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 馬榮榮
注重教法和學法的研究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重要標志之一。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各種教學方法,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有目的、有方向地開展各種自我學習,在知識的掌握中也能獲得學科素養的提升。為此,我們從小學生對數學認知的特點出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了“目標導向法”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所謂“目標導向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針對學習內容的實際和教學目標要求,通過一定的操作程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設立學習目標,鼓勵學生在這些目標的引領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教師的及時指導和矯正,輔之以小組合作、個體學習等形式,最終實現該課教學目標的達成。
“目標導向法”的教學程序為“溫故知新,明標激趣”、“引導實施,練習達標”、“當堂檢測,反饋矯正”三個環節,現以“梯形面積的計算”為例具體說明。
1.溫故知新,明標激趣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一起復習前面所學知識,目的是為了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對個別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公式推導,并計算一些練習題,以實現知識的復習與鞏固。 當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條件已經具備,此時教師向學生出示“梯形”并向學生提問:“這個圖既不是長方形,也不是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它叫梯形,你們發現它有什么樣的特點?我們能否根據以前學習過的面積計算方法算出它的面積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看看。”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有利于學生帶著目標去討論。學生討論后教師繼續問:“這節課我們主要想獲得什么樣的知識?”學生紛紛回答:“想知道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在師生的引導下漸漸明確了學習目標,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2.引導實施,練習達標
這是“目標導向教學法”的中心環節,教師先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再指導他們圍繞目標進行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并逐步探索知識。如為了實現“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目標,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步驟:
(1)自主探索
學生有了目標,渴望解決問題,愿意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實踐探索。如有的學生通過分割圖形計算出梯形面積,有的學生則通過剪圖拼圖的方式計算出梯形面積……。當然,也有學生在探索中遇到了疑難,此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針對性的啟發,幫助他們進一步思考、分析,直至完成學習任務。
(2)合作分享
學生通過個體經驗下的探索,對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表現各異,讓他們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分享,可以理解彼此的見解,不斷反思自我的學習過程。教師在學生的合作中及時評價,讓全體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增強學習的信心。
(3)練習鞏固
學生經歷了前一階段的學習,教師針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供一些多樣化的習題讓學生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選編的習題要重點突出,有針對性,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
3.當堂檢測,反饋矯正
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評價和糾正,對于少部分學生存在的非主要問題,則引導學生在組內或組間討論解決,同時對達標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設置一些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檢測題,難易適中,如:(1)用文字表達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與高,那么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2)出示各種形式的梯形,標出上下底及高的值,讓學生分別計算各梯形的面積。教師規定學生限時完成,并針對檢測的成績引導評價與糾正,形式上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小組評價、學生個體評價。
首先,“目標導向教學法”能夠激活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態度。由于目標的導向作用,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學習方向和任務,而且教師的及時指導與反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態度得以激發。
其次,“目標導向教學法”注重學習方法運用,在過程體驗中享受情感交流。“目標導向教學法”強調學生個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有效解決了集體學習的統一性與個體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尤其是教師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指導與評價,更體現了教與學過程中的知識交流與情感互動,學生的學習是在一個充滿生機的過程中開展,并產生了積極的心理體驗。
再次,“目標導向教學法”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教師通過對教材和學生的理解,運用情境導入、習題訓練、評價矯正等多種教學手段,有力地促進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也提升了數學的學習能力。
總之,“目標導向教學法”的運用,讓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和方向,學會了運用多種學習方法主動學習,體驗到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感交流的學習過程,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力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