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王杰中學 常麗雅
“注重基礎,提高能力”的教學嘗試
江蘇省徐州王杰中學 常麗雅
為改變學生普遍感到數(shù)學難學的現(xiàn)狀,積極探討了“注重基礎,提高能力”的有效課堂教學。通過數(shù)學概念、規(guī)律抓關鍵詞的教學和記憶典型例題的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實現(xiàn)對數(shù)學樂學、會學。
注重基礎;提高能力;有效教學
1.忽視基礎知識
學生不重視基礎知識,忽視書本上的概念及例題,甚至還沒記住概念、規(guī)律就去解題, 結果欲速不達。加之學生審題不細心,看似熟悉覺得自己會就匆忙下手,可在推理、運算的過程中到處碰壁,危機四伏,問題出在自己認識不清。
2.學習策略不明確
學生雖有數(shù)學導學案,可學習方法仍是死記硬背。課堂不能理解教師教學意圖,聽課抓不住重點、要點,眉毛胡子一把抓。學習技術路線不清楚,方法不科學,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忽視方法遷移
教學重點不突出,訓練面面俱到,結果學生什么都學的不深不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遷移能力。遷移能力強,就能抓住基本方法,通過變式、發(fā)散、拓延,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積極探討了采用文、理科混合教法的“注重基礎,提高能力”的有效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課程結構限制。高中語文課程中關于對主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主要通過基本課堂教育、語文課內教育、語文選修課及少量語文課活動來實現(xiàn)。“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系統(tǒng)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是教育部頒布過的指導綱要中特別提出的,但就對高中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培育來說顯得杯水車薪。由于受課程結構的限制,大部分高中生只能在語文課堂中接觸到教材中、考題中出現(xiàn)的傳統(tǒng)文化相關內容。
1.概念、規(guī)律的關鍵詞教學
怎樣讓學生掌握概念、規(guī)律呢?筆者學習了語文教學中抓關鍵詞理解課文的方法。關鍵詞簡潔揭示本質,能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我抓關鍵詞進行數(shù)學概念、規(guī)律的教學,實現(xiàn)了準確理解,快速記憶,教學事半功倍。
數(shù)學概念、規(guī)律抽象、嚴謹,學生常感覺枯燥無味,學習無興趣,如果直接讓學生自學,抓不住要點,弄不清內涵,難于記憶。而把數(shù)學概念、規(guī)律濃縮成關鍵詞,就突出了要點,記住這些關鍵詞,就能把握住整個概念,其中分析濃縮成關鍵詞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加深理解的過程。關鍵詞,就像用Internet搜索,只需輸入尋找內容的幾個詞,就能快捷找到材料。
如集合概念:“一般地,把一些能夠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看成一個整體,我們就說,這個整體是由這些對象的全體構成的集合。”關鍵詞是:“確定的”、“不同的”、“整體”,學生抓住這幾點就能把握集合概念。從關鍵詞中還能看出集合中元素的性質:確定性、互異性。
2.典型例題的記憶教學
我們常在考試后發(fā)現(xiàn),有時為了送分,試題就選自教材的例題,可學生仍有許多不會做。學生連最基本的例題方法都沒掌握,其他的解題就困難了。
我借鑒文科背名篇、背要點的好方法,對教材例題講解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記住典型例題和方法,再配套同類題目練習,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熟中生巧,就能形成學生解題的題感,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
如二次函數(shù)中給定區(qū)間求值域問題:
(1)給出思考步驟:通過問題串的形式給學生鋪墊。
(3)評價記憶。
評價解題時,突出方法的總結,學生能說出例題,講清分析的方法,記住結果,并能書寫復述。
教學要循序漸進。記憶典型例題后,可布置三、四道基礎題,讓學生熟悉概念、規(guī)律和解題方法,自己獨立完成。
文科教學重視知識識記,同理,學習數(shù)學也是需要記憶的,很多重要的解題方法記憶是必須的。教師講透例題,梳理方法、步驟,并要求學生記憶,解題步驟可以分條列舉,這樣條理清楚,便于記憶。隨著數(shù)學學習的深入,使學生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題解,就能做到“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3.師生合作的討論教學
師生合作討論教學,是在提高難度的練習時,對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題目,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造課堂討論教學的條件,精心設計發(fā)人深思的問題,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其次教師應善于捕捉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及時質疑,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討論中,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解題方法,同學都要了解清楚,然后通過對比分析,找出解題的最佳方案。
題目:用一個邊長為4cm的正方形紙板制作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盒子,怎樣剪裁才能使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最大?
(2)導數(shù)法。對函數(shù)求導,求最值;
(3)圖像法。畫出函數(shù)的大致圖像,通過圖像變化趨勢分析最值;
(4)不等式性質法。用基本不等式的“二定”性質,可求最值。
用辨析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合作討論教學中,教師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只有在教師生動而精辟的指點下,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學生的合作討論學習,才能學得真實、鮮活、深刻。
4.方法遷移的探究教學
學習的遷移是指一種學習獲得的經(jīng)驗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遷移即把新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問題環(huán)境中,分析解決問題。方法遷移,是通過對新問題分析、加工,逐漸將問題納入已有的方法軌道,用熟悉的方法解決問題。方法遷移能力高,學生就能學一知十,形成解題的自我效能感,從心理、知識、方法等方面,做到遇事不慌,充滿自信。
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教學采用的方法是:只給出問題,主要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做到“不提示,不參與,不表態(tài)”,一切由學生自己體驗、評價、感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綜上,數(shù)學的概念、規(guī)律的關鍵詞教學,記憶典型例題方法的學習,突出了教學重點,夯實了基本知識和方法;師生合作學習,遷移方法的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探究學習,強調學生自己的體驗,提高解題能力,體驗學習的艱苦努力及成功的愉悅。這種采用文理混合教法,“注重基礎,提高能力”數(shù)學的有效教學,使學生對真實的學習技術路線清楚,學習扎實、快樂,不斷進步。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羅小偉.中學數(shù)學教學論[M].桂林:廣西民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