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實驗初級中學 黃萍萍
不一樣的評價 不一樣的效果
——談教師習題命制過程中評價效果的多元達成策略
江蘇海門實驗初級中學 黃萍萍
評價是教學行為開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點環節之一,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評價來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能用評價來激勵學生的再學習、再提升。而評價的方式是豐富多樣的,在題目命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評價滲透到命制過程中,讓學生在習題訓練過程中找到興趣、找到自信、提升能力。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這種興趣、自信、能力又是當下教育背景急需的,需要教師深入實踐與研究。
評價;習題;命制;初中數學;策略 多元
習題是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鞏固、訓練、提升學生所學知識與技能的一種常見形式,其效果不僅僅在于鞏固、訓練、提升,還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興趣的持續激發、學力的漸進式提升。筆者借助自己的初中數學教學,借助本文談幾點拙見,以此拋磚引玉。
這種展示不是來自于簡單題目的強化訓練,而是基于最最基礎的思維啟發和訓練,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思維中得到訓練和提升,讓學生因為思維的參與而獲得正確的答案,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樹立自己能學習、能學好的信心。信心是興趣的第一要求,也是一個關鍵的要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通過習題的訓練來還原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信。為此,我們在命制這類習題的過程中要注重三個細節:(1)隱性分層。在命制的過程中不能明顯看出這些題目是非常簡單易懂的,而且整個習題分布應是由淺入深的,讓學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提升,以此滿足每個層面學生的需要,達成隱性分層的效果。(2)變通情景。現在的訓練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識與技能的深度,而應該迎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即提升寬度和廣度,為此,我們要將知識與技能融入更多的情景之中,讓學生感受到知識與技能的價值,在習題訓練中達成學以致用的效果。(3)略有加深。題目不能太簡單,要實現思維的遞增性,以此達成適度鞏固提升的效果。
比如在習題中呈現某一問題的漸進式突破,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意思,解決實際問題。基于這種習題的命制,我們給予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元化、分層化的,以此確保每個學生都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也愿意享受付出后的成果收獲。比如,我們學習人教版第十四章《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課時以后,我布置了下面三道訓練題,以此滿足以上細節,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訓練和提升。
1.化簡(a+b)2-(a-b)2的結果是( )
A.0 B.-2ab C.2ab D.4ab
2.將正方形的邊長由acm增加6cm,則正方形的面積增加了( )
A.36cm2B.12acm2C.(36+12a)cm2D.以上都不對
A. 2 B.-2 C.±2 D.±1
從技能和變通的角度分別進行了適度的鞏固和訓練,也給教師科學評價學生留下了充分的空間,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思維是訓練的關鍵所在,隨著初中數學學習內容的深入,數學技能應用價值的提升,思維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如何在數學習題過程中體驗其思維價值,那就是重中之重了。如何在習題中體現思維性,筆者覺得需要做到以下三個環節:(1)思維的循序漸進性。題目設置的時候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的思維通過題目的呈現逐漸加深,并通過思維的深入而逐漸訓練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在課堂訓練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對學生的思維現狀進行點撥和啟發,以此引領學生的思維方向。(2)方法的總結類比性。授之以漁是教學的關鍵所在,也是習題訓練的關鍵,在這個環節中,我們需要注重題型的分類,比如一類方法的多元化訓練,再比如一種知識與技能的多元訓練。通過多元化訓練,讓學生從多個途徑對知識與技能得到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和突破,學生在訓練中對所學的、所訓練的知識與技能有一個較為全面而深入的認識,這個認識讓方法具有系統性,技能具有應用型,高度和深度都得到了確保。(3)價值的學以致用性。數學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為了充分彰顯數學的學科魅力和學科價值,我們必須在訓練的過程中把訓練的內容對接生活和社會生產活動,讓學生在訓練中真正提升實際應用能力。
A組:
1.全等用符號 表示,讀作: 。
2.如圖1:△ABC≌△DBF,找出圖中的對應邊,對應角。

圖1
∠B的對應角是( );AB的對應邊是( );
∠C的對應角是( ) ;AC的對應邊是( );
∠BAC的對應角是( );BC的對應邊是( )。
3.如圖2,△ABD≌△ACE,點B和點C是對應頂點,AB=8,AD=6,BD=7,則BE的長是 。

圖2
B組:
4.如圖3,點A、B、C在同一直線上,△ABD≌△EBC,AB=2.5cm,BC=4cm。
(1)求DE的長;
(2)判斷AC與BD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C組:
5.判斷圖3中線段AD與線段CE所在直線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圖3
A、B、C三組訓練題實現了思維的循序漸進,并借此促進了學生對方法與思想的總結與歸納,而對于學生的參與,我通過習題的訓練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促進學生的思維在教師合理激勵的評價下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常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習題命制的價值最大化,通過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和思維的動力來真正激發學生參與,從習題本身出發來優化評價體系,還學生一個快樂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以此促進所有學生的智力生長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