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覓渡教育集團 丁小燕
做中學,學中玩
——數學實驗:從理解到行動
江蘇省常州市覓渡教育集團 丁小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實驗是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新興的教學方式。它是讓學生根據預定的實驗方案,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探究、發現、思考、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最后理解概念,掌握解決問題策略的一種教學方式。
數學實驗;數學思維
數學實驗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但不等于操作。數學實驗從原有的動手、動腦、動口到現在的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我們的實驗不止步于數據,不拘泥于結果。我們希望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親歷素材積累的過程、親歷數學化分析的過程。數學實驗指向每一個孩子,強調每個學生的參與。我們要尋找適合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很多時候,實驗的設計者也是學生,我們希望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數學。那么,數學實驗應該如何開展實施?
在傳統的新知教學中,我們經??吹浇處熃痰煤苄量?,學生有的還不能理解,或者接受學習的比較多,學生缺乏自我探索和思考的空間。我們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做數學,思考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實驗在新知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基于蘇教版教材內容的以數學實驗方式展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通過目標、能力的遞進,拓展學生的時空,深化感悟;由一開始的不全、無序,通過圍、畫、算,到最后有序、完整地記錄。
數學實驗不僅僅是在新授過程中,練習鞏固中的實驗更需要精心設計,讓練習不再枯燥,形式不再單一,那種做一題講一題的時代早已過去。如《多彩的分數條》這節課中,通過3次猜想,引發做實驗的需求,并讓學生充分經歷過程,積累數學實驗經驗,最后進行數據分析,促進學生的理性思考。課中的搶1游戲和清0游戲使學生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在愉快的氛圍中體驗過程與方法。學生邊玩邊思考,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實驗中突破難點??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睂W習是艱苦的,可學生一旦有了興趣,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數學實驗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帶來了全新的局面。
應用拓展性練習,其內容可以是綜合性練習的補充,也可以是具有開放性、探索性的思考題。我覺得要有“個性”、有“自我”,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練習和交流的時間,要讓學生感覺是“我在練”、“我在思考”,“我在用心來練習”的,而不是讓學生感覺“老師在牽著課堂,我是在為老師而練”,要避免“匆匆過場”的現象。所以,在這里開展數學實驗,學生在前,教師在后,通過猜想、實驗、驗證,合作交流,思維碰撞。這種收獲不僅是解決了問題,更重要的是學生體驗了過程與方法,感悟了數學思想,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他們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在提升。
【案例1】
解決問題:探索除數是9且沒有余數的算式中被除數的特點。
1.猜一猜:哪些算式的商沒有余數?
2.算一算:計算上面各題,看看與你的猜想是否一致?上面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有什么特點?
3.寫一寫:舉更多的三位數除以9的例子,繼續做實驗驗證。
4.想一想:三位數是這樣的規律,那四位數、五位數除以9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結論呢?有沒有找到反例?
我的結論是:( )。
“數學好玩”是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對數學的贊美。可數學特有的魅力現在很多人感受不到,這點值得我們思考。
基于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題性實驗課“車輪為什么是圓的”?!盾囕啚槭裁词菆A的》是一節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真可謂萬物皆數學,數學即模型,問題即課程。數學實驗肯定是學生喜歡的,有實驗需求的。就如本節課,學生必須經過親身實驗,甚至去實驗室騎一騎車輪不是圓的自行車,會有什么感受。這個實驗不是老師給的,學生也不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而是自發的一種內需,所以這里的主動探究更有價值。通過實驗,學生交流、反思,由原來的猜想、驗證,到最后得出結論,人人參與,人人體驗,遠比我們告訴他們結果更深刻。我們發現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創意是無限的,從對“車輪為什么是圓的”這個問題的研究,學生有了更多的想法,他們就像小小科學家一樣思維迸發。
【案例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片段)
研究1/2+1/4。
要求:結果是多少呢?把你的想法記錄在自備本上。
第一層次:1/2+1/4=2/6。
第二層次:①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要求學生利用長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理解算理) ②轉化成小數計算。
利用長方形紙折一折,本來是想讓學生通過折、涂理解算理,解決這個課的難點,可是我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是帶著學生走每一步,失去了實驗的價值,應該說沒能好好地利用這個實驗。因此,有了重建的想法:
【案例3】重建
研究 1/2+1/4。
要求:結果是多少呢?把你的想法記錄在自備本上。(如有困難,可以借助長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有什么發現)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一層次:1/2+1/4=2/6。
第二層次:①利用長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②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兩者是互通的,結合比較,融會貫通)
第三層次: 轉化成小數計算。
這樣的實驗由被動到主動,學生有需求了,實驗的價值就有了。
那么數學實驗的魅力在哪?為什么孩子們喜歡?興趣是激發學習熱情,產生內在動力的關鍵。數學實驗正是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能直觀地探索抽象的數學問題,化枯燥為有趣,這個過程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當然,數學實驗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只有將實驗與思維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思維的目的,所以只有促進思維發展的實驗教學,才是真正意義的實驗教學。
數學實驗,讓我們一起做數學,學數學,玩數學,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玩。
book=42,ebook=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