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增山(項城市中醫院 病理科 河南 周口 466200)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術中冰凍病理診斷分析
郝增山
(項城市中醫院 病理科 河南 周口 466200)
目的分析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術中冰凍病理診斷效果。方法選取項城市中醫院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73例,均行石蠟病理檢查與術中冰凍病理檢查,以石蠟標本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分析術中冰凍病理檢查的準確率、漏診率和延遲診斷率。結果術中冰凍病理檢查診斷準確率為93.15%,誤診率為2.74%,延遲診斷率為4.11%,延遲確診因素主要為取材不當和冰凍切片固定及染色不當。結論術中冰凍病理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準確率較高,但仍有延遲診斷及誤診,其診斷技術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術中冰凍;病理診斷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主要由長時間攝入碘量不足導致,發病率約占甲狀腺惡性腫瘤的1%~3%,患者體內甲狀腺激素缺乏,促甲狀腺素分泌增強[1]。經手術治療后包膜完整且無轉移者壽命不受影響,若癌細胞轉移至血管,患者10年存活率約80%[2]。近年來隨著環境改變及外界輻射增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發病率不斷增加,且發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由于該病起病隱匿,病灶體積小,早期難以發現,極易漏診。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手術切除,術后放療加化療治療,在手術過程中通常依據冰凍病理結果獲取即時診斷信息,進而決定手術方式及切除范圍,因此冰凍病理診斷準確性至關重要。本研究選取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73例,旨在分析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術中冰凍病理診斷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項城市中醫院收治的73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其中男22例,女51例,年齡33~62歲,平均(43.81±5.12)歲,病灶在左葉者30例,右葉者34例,雙側者9例。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并知情同意本研究。
1.2病理檢查方法①術中冰凍病理檢查:選取術中切除的甲狀腺組織標本置于MICROM公司提供的冷凍切片機中,溫度設置為-22~-20 ℃,切片厚度為4~7 μm,快速HE染色后于光鏡下觀察。②石蠟病理檢查:每例標本快速冰凍切片后剩余組織以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并進行常規石蠟切片,厚度為3~5 μm,經HE染色后于光鏡下觀察。
1.3觀察指標觀察術中冰凍切片及石蠟切片形態,以石蠟標本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分析術中冰凍病理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準確率、漏診率和延遲診斷率,其中冰凍切片診斷結果與石蠟切片診斷結果一致為準確;冰凍切片將惡性疾病診斷為良性或將良性疾病診斷為惡性為誤診;冰凍切片無法確診病變性質,需待石蠟切片診斷為延遲診斷。
2.1診斷結果術中冰凍病理檢查診斷確診68例(93.15%);誤診2例(2.74%),1例診斷為甲狀腺炎,可見核異型、周圍組織浸潤、間質硬化,且無核內假包涵體,1例診斷為甲囊性變,無核異型,存在間質及周圍組織浸潤,可見間質硬化及核內假包涵體;延遲診斷3例(4.11%),其中選取切片不當1例,固定和染色不當2例。
2.2切片形態石蠟切片均有核內假包涵體、核溝與核異型,幾乎均伴有濾泡結構;乳頭間質可見砂粒體,腫瘤細胞呈柱狀或立方形,細胞核不規則,核大小不一,排列擁擠重疊,核漿比升高,核內假包涵體與胞漿顏色一致,均為圓形,邊界增厚且銳利,其中24例(32.88%)出現鈣化,主要在結節性或腺瘤性甲狀腺腫及橋本甲狀腺炎背景下;14例(19.18%)存在砂粒體,細胞核排列紊亂,可見核溝、核微絲、核內假包涵體等。術中冰凍病理檢查確診的68例冰凍切片中均可見明顯異型細胞團巢,與周邊組織無漸進性過渡,其中58例(85.29%)存在纖維血管軸心乳頭結構,乳頭不規則反復分支;64例(94.12%)出現間質浸潤或周圍組織浸潤;61例(89.71%)可見間質硬化。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為臨床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一般指直徑≤1 cm,且被偶然發現的乳頭狀癌,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發病因素與飲食、情緒抑郁、先天性因素等有關[3]。由于高頻超聲僅能觀察到2 mm左右的結節,導致高頻超聲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極易出現漏診或誤診。術中冰凍病理檢查的普及使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可被盡早發現,有利于患者及早診治及術后恢復。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多位于甲狀腺被膜下,呈放射狀、星狀或結節狀,部分有包膜,質實硬,外觀粗糙并呈細顆粒狀或絨毛狀,部分有砂礫感,切面一般為灰黃色或灰白色,大部分腫物邊界不清晰,存在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其鏡檢時可見濾泡結構與具有纖維血管軸心的乳頭狀結構混合,乳頭呈珊瑚或樹枝狀伸展,排列緊密時呈柵欄狀、條索狀或實體狀。趙蕾等[4]研究顯示,術中冰凍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準確率高達82.30%,對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檢出具有重要價值。
術中冰凍病理檢查具有檢測用時短、采集組織不易受外界影響等優點,但也存在檢測組織較小、制作切片難度大等缺點。術中冰凍切片在假毛玻璃核識別過程中存在嚴重人工假象,對病理診斷準確性造成極大影響。冰凍取材為影響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診斷的重要因素,應規范取材,在平行于組織最大切面間隔0.1~0.2 cm處以書頁狀切開,仔細觀察并觸摸每個切面,將有顆粒感、灰白色硬化結節、瘢痕樣區及鈣化區等疑似病灶制作成切片,剖面越薄越易檢出病灶,但應避免病變區全部做冰凍切片,以留出部分組織用作石蠟切片。切片后應立即放入甲醛溶液中固定,以防干燥后固定導致細胞核染色質不清晰。診斷過程中應熟練掌握冰凍切片檢查中組織細胞特有形態,重點查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是否向四周組織不規則浸潤,并仔細觀察病灶邊界,同時加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與良性甲狀腺瘤、甲狀腺腫的鑒別,以提高檢出率[5]。本研究結果顯示,術中冰凍病理檢查診斷準確率為93.15%,誤診率為2.74%,延遲診斷率為4.11%,延遲確診因素主要為取材不當和冰凍切片固定及染色不當,提示術中冰凍病理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準確率較高,但仍有延遲診斷及誤診,該診斷技術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綜上可知,術中冰凍病理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有較高價值,但仍存在延遲診斷及誤診,規范冰凍取材方法,熟練掌握冰凍制片組織結構及細胞形態有助于提高術中病理對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診斷準確率。
[1] 郭芳,譚雨萌,馮曦,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術中快速病理形態學特點及臨床分析[J].腫瘤防治研究,2016,43(1):67-71.
[2] 黃波濤,林秀峰,朱云,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冷凍病理特征與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6,23(6):444-447.
[3] 周京安,賀建業,伍冀湘,等.連續整塊切除原則在腔鏡輔助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15(1):22-25.
[4] 趙蕾,翟賀寧,王存川.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術中冰凍病理診斷分析[J].廣東醫學,2014,25(17):326-330.
[5] 郝兆星,吳梅娟.術中冰凍對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病理診斷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23-25.
R 736.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050
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