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海燕
淺析課程游戲化的元素與主題環境的融合
文 王海燕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建構式課程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素材,主題的完整性讓幼兒更能掌握系統的知識和操作的對象,讓幼兒在身體、心理、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完善與發展。在活動中,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而是對活動有選擇權和決定權,通過主題墻陶冶幼兒情操,同時應提供給幼兒主動參與、共同制作、積極探索、發揮想象和創造的良好空間,真正實現主題墻飾與幼兒游戲的融合,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課程游戲化;主題環境;融合教育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在悄然變化,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幼兒教育課程中,以游戲貫穿幼兒教學的目標。幼兒課程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內涵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游戲成為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首先,從建構式課程的特點與以往相比,課程更具綜合性、系統性、科學性。其次,幼兒在知識的學習上更豐富、更生動,更具可操作性,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主題墻是幼兒園環境教育實施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通過斑斕的色彩、具體的形象、合理的布局隨時隨地影響著孩子們,每時每刻都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隱性的教育價值。其在開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個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使得我們廣大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環境創設。
因此,根據我園的整合課程模式,我們將主墻面的裝飾緊密地與班級的主題教學活動的運行方向相結合,構成了主題墻飾的主體。通過主題墻與游戲的融入,讓幼兒可以在這種交互過程中得到滿足,豐富對有關主題內涵的理解,也有助于主題的深入探究。
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羅伯特索馬說:“人離開環境,便無行為可言。”環境,對幼兒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活動室和周圍環境的墻面布置,作為促進幼兒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環境要素,常常被認為是幼兒園的隱形課程。《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是這樣要求的:“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建構式課程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素材,主題的完整性讓幼兒更能掌握系統的知識、操作的對象,讓幼兒在身體、心理、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完善與發展。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的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過程中其他課程所不可替代的,主題墻飾不僅給幼兒以美的感受,為教師和幼兒的自主選擇提供了空間。在活動中,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性灌輸,而是對活動有選擇權和決定權,通過主題墻陶冶幼兒情操,同時應提供給幼兒主動參與、共同制作、積極探索、發揮想象和創造的良好空間,真正實現主題墻飾與幼兒游戲的融合,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環境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要素。因此,根據我園的整合課程模式,我們將主墻面的裝飾緊密地與班級的主題教學活動的運行方向相結合。幼兒關于主題探究的階段性成果、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師和家長提供的相關的內容支持,構成了主題墻飾的主體。這些內容分塊布置在主題墻上,幼兒可以在這種交互過程中得到滿足,豐富對有關主題內涵的理解,也有助于主題的深入探究。
在主題活動開展中,主題墻就像是“立交橋”,把主題涉及的各個方面和一系列各種各樣的活動聯合起來,使主題墻和主題活動互動起來。例如在中班主題活動“我升中班了”中,孩子們在墻面上布置了三個相關的區塊:“我長大了”——我的過去(以照片為主)、現在(呈現孩子們現在的各種成果)、未來(以繪畫為主);“我真能干”(讓孩子們通過繪畫和文字形式表述);“我的好朋友”。孩子們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著自己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從墻飾的變化中,了解到主題活動開展的進度。盡可能讓主題活動相關下的教育教學活動都與墻飾相呼應,讓每一面主題墻都成為孩子們成長中的一位“無形導師”。
在創設主題墻飾的過程中,我們做到墻飾的主題和內容與教育活動及孩子學習活動相一致、相呼應,體現墻飾對幼兒學習過程和經驗的總結、強化、概括和提升作用,達到主題與游戲的交融與互動。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在無意與有心之間生成主題教育活動。當教師追隨幼兒的興趣并提供支持時,師幼雙方就會在認知、情感、經驗等方面進行積極的交流、互動,推動有意義的探索活動。
奶牛與我們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孩子們都知道我們平時喝的牛奶是從奶牛身上擠出來的。但現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都沒有接觸過真正的奶牛。于是我們小一班生成了主題活動“奶牛寶寶”,通過這個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認識奶牛,了解奶牛的明顯特征。在主題開展的具體過程中,老師將奶牛的特征、本領、用途,用不同的版塊加以詳細歸納、展示,讓幼兒在自己收集、張貼資料的同時,了解奶牛的生活習性與對人類做出的貢獻。老師為了讓主題墻與幼兒游戲化融為一體,將主題墻下的區域用一樣的奶粉罐堆積壘高,奶粉罐都用奶牛的身上的黑白圖案進行了裝飾、包裹。這樣,在幼兒動手游戲的時候,不但讓幼兒進行了系統的訓練,同時也營造了奶牛場的氣氛,讓幼兒有了身臨其境的氛圍。
主題墻作為班級的一種活動墻面裝飾,要賦予有創意的設計和智慧的裝扮。教師做到有創意的設計,其中離不開對整個主題位置的思考:采用何種圖案、怎樣擺放等,讓活動的意義真正體現。有時教師的一點小裝飾、小說明、一個小標記,就能讓整個主題煥發光彩,達到視覺和教育的“雙贏”,做到了主題墻與幼兒游戲的真正融合。
幼兒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始終來自于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兒與環境相處的方式也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我們根據預設課程模式,將主題墻的創設緊密地與節日、季節主題運行方向相結合。將幼兒關于主題探究的階段性成果、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師和家長提供的相關的內容支持等內容構成主題墻的主體。
學期初,我們請幼兒討論春節里有趣的事情,有的幼兒跟隨父母去了許多地方旅游;有的幼兒出門做客;還有的幼兒待在家里。來到幼兒園,他們很想把自己的經歷跟小伙伴分享。于是我們進行了“春節里的趣事”活動,并把它作為我們班節日后的第一個主題墻飾。
在談話活動中,幼兒自然而然地談論到自己節假日的有趣經歷。他們將拍來的照片及紀念品帶到班上來,每天自由活動時間,他們圍著自己帶來的照片、紀念品興致勃勃地看著、講著。趁幼兒興趣正濃,我向他們提出問題:“怎樣讓別人知道你有趣的經歷?”有的孩子脫口而出:“畫出來。”這個提議得到幼兒的認可,于是我們以美術為切入點,圍繞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形成主題墻飾。
“主題學習游戲化”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熱點和發展需要,引領幼兒,共同對主題學習內容進行活動環境和情景規則的創設,或通過游戲材料的設計、提供,引發幼兒在角色化、情景化、游戲化的環境中主動建構,促進幼兒情感、認知、能力及社會化等方面的發展。
國慶節前后,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探討著有關國慶的趣事和新聞,并按各自的意愿在游戲中表達了出來。由此產生了“我是中國人”主題。由于幼兒的興趣熱點和經驗來源不同,同樣年齡班所開展的主題活動所展現內容也各不相同。在開展“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有預設的集體活動,如:“上海,我知道”“中國,知多少”;有師生共建的區域活動,如:玩中國拼圖、制作五星紅旗;也有生成活動,如:角色游戲中,有的是“搭長城”,有的開“中國博物館”……游戲課程提出的“主題學習游戲化”是指開展的主題活動內容可以從幼兒游戲中來,到幼兒游戲中去。其宗旨是讓幼兒和教師在互動建構活動中,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
在主題課程的帶領下,主題墻的合理創設越來越受到老師們的重視。在新學期來臨之際,老師們總要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來布置主題墻,給孩子們展示一個豐富多彩的“伙伴”,讓孩子們與這位“伙伴”產生共鳴。班級是幼兒園課程實踐中一個最基本的工作單位,它可以是相對獨立的,也可以縱橫結合成一個整體。“主題墻”不但是幼兒園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它更是全園幼兒互相學習、相互促進、整體聯動的理想場所。在創設“主題墻”時不要求一次性上墻,課程進行到某個階段可以布置某個板塊。總之,讓“主題墻”使幼兒園成為一個聯動的整體,成為一個和睦向上的大家庭,傳遞幼兒、教師以及家長共同的心聲。瑞吉歐的教育思想告訴我們“墻壁是會說話的”,那就讓我們正視缺失,改正不足,讓“墻壁”說話,讓與游戲融合,讓主題墻真正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發揮作用。
(江蘇省海安縣長江路幼兒園)
[1]周小燕.淺談幼兒教育中情景游戲的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1,(9).
[2]辜國敏.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策略[J].華夏教師,2013,(3).
[3]王麗娟.游戲化教學在幼兒主題活動中的運用[J].華夏教師,2013,(10).
[4]白莉蕓.幼兒園課程與游戲整合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