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 燕
以游戲的形式讀出繪本的精彩
文 周 燕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讀圖”的年齡段,圖畫書對孩子的視覺震撼比知識效果更直接,圖畫書對兒童情感、想象力、靈敏度以及審美感的啟迪,他們常常憑借著自己還不多的體驗,進入到想象的世界中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
繪本價值;創設環境;體會感悟;重視延伸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把每個孩子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而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繪本,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我嘗試著將游戲融入繪本閱讀中,適時將游戲融入教學中,既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促進他們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又有助于解決繪本教學中靠說教無法言明的重難點。
(一)表演游戲,創造性地表現角色生活的游戲
表演游戲是繪本教學中較常采用的游戲方式,如繪本《白羊村的美容院》,我創設草地、美容院的場景,孩子們頭戴不同顏色的發套,扮演美發師和前來染發的小羊。整個過程以游戲情景貫穿始終,讓孩子以自身的體驗獲得對故事內容的進一步理解。
(二)藝術游戲,感受繪本之美,提高幼兒審美能力
在進行繪本《小藍和小黃》教學時,我和孩子們把藍色顏料和黃色顏料倒在一起,變成青色,激起幼兒進行變色游戲的興趣,在變色游戲中孩子們不僅體驗到游戲的樂趣,還學會了有關顏色的秘密。
(三)科學游戲,理解繪本內涵,提高幼兒思維能力
科學游戲比較適合運用于包含科學概念的繪本,比如中班繪本《昆蟲躲貓貓》,繪本中通過尋找各種昆蟲的游戲認識昆蟲。教學中,我也和孩子玩起了尋找昆蟲的游戲,邊尋找邊向幼兒介紹所尋昆蟲的特點、習性,幼兒在尋找的游戲中獲得了樂趣,學到了知識,同時也為繪本閱讀打下基礎。
(四)體驗繪本情感,促進幼兒社會能力
其他游戲還有很多,如體育游戲、綜合游戲等。如與繪本《摘果子》的故事相結合,教師設計了一個體育游戲:孩子分組分別扮演繪本角色小猴和小刺猬,小猴跳起來去摘掛在繩子上的蘋果,然后把蘋果扔給站在2米線外的小刺猬,小刺猬接到后放到指定的籮筐內。游戲輪換角色進行。這個游戲圍繞繪本的情節展開,既讓孩子了解了“跳”“扔”的動作含義,鍛煉了孩子的運動技能,又讓孩子感受到繪本體現的合作的快樂。
將繪本閱讀活動滲透到區域游戲中,讓孩子們通過不同的區域游戲感受繪本,繪本《白羊村的美容院》中有多個動物角色:美發師、各種顏色的羊,還有語言交流和不同的情景。在開展繪本教學時,我們結合這些特點,創設了相關的區域。
場景一:美發區
我們大一、大二有個公共游戲區域“荷寶寶發屋”,在教學《白羊村的美容院》時,我在“荷寶寶發屋”為孩子提供各種顏色的假發、發飾,供“美發師”為顧客打理各種新式發型。此外,我還提供了白紙制成的帽子、傘,讓孩子根據顧客要求或和顧客一起給頭飾涂色,用花、羽毛等各種廢舊材料裝飾帽、傘等。讓孩子在用雙手創作時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
場景二:表演區
除了提供各式發套、發飾外,我還提供了各種自制衣服、小羊頭飾、創意花傘等,引導幼兒進行《白羊村的美容院》中的時裝表演和整體繪本劇的表演。讓幼兒在表演過程中重溫故事情節,鞏固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場景三:閱讀區
將書中圖片復印出來,讓孩子通過排序游戲將這個故事排一排、講一講。為孩子提供了故事中的動物紙偶、物品,讓孩子利用小故事臺,講述這個故事。在孩子熟悉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續編故事,提高孩子不斷學習的興趣。
場景四:娃娃家
在娃娃家內“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講講這個故事,同時可以抱著自己的寶寶到語言區聽故事,此類的游戲活動給孩子增添了閱讀興趣,培養了孩子的規則意識。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及教學活動的需要創設多樣化的繪本主題環境,尤其是區域環境,讓孩子融于其中,在情景的刺激下積極活動,調動思維,引發興趣,與畫面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作品。
幼兒園應根據教育目標選擇游戲主題,廣泛開展游戲區角活動,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無論是游戲環境的創設,還是游戲內容的選擇,都要充分考慮幼兒園的整體教育目標,以全面發展為目的,使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
(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建設路幼兒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