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海霞
在區域性體育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主動發展
文 劉海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游戲占大部分時間。現今的區域體育活動是以教師的預設與幼兒自發生成相結合為主的。而區域體育活動的環境和器材,是教師依據幼兒的年齡目標、階段目標和幼兒當前的發展需要而創設和提供的。為此,我們力圖通過優化區域體育活動,將《綱要》中先進的幼兒健康教育理念落實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幼兒園;區域性體育游戲活動;體育活動區域
豐富多彩的體育游戲活動是促進幼兒身體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隨著“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們的觀念正在不斷轉變,幼兒教育為人的終身發展做準備的理念逐漸確立。走進新教材,使我們對二期課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明確的目標。課改是全方位的,除了教學活動、游戲外,本學期我們針對園內比較薄弱的環節——幼兒體育活動如何從機械單純地訓練幼兒基本動作轉向幼兒喜歡并積極參加的快樂體育活動作了嘗試。創設了多樣化的體育區域環境及豐富的體育活動內容,并不斷優化區域體育活動的指導策略,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讓幼兒在區域性體育游戲中自主、積極、樂學、會學。
興趣是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原動力。幼兒參加活動不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是源于興趣。在強烈的興趣驅動下,形成一定的活動指向和主動參與的心理需求,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強調幼兒體質的增強和綜合的運動能力培養,在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因此我們無論從區域的創設上還是材料的投放上,或是老師的組織指導上都充分考慮到營造充滿童趣、情趣、樂趣的活動氛圍,讓幼兒想玩,會玩,樂學,會學。
1.活動內容游戲化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動作、場地、玩具材料的特點,將活動內容游戲化,增加情節、角色,使之更有趣味性。如:練習投擲動作,我園在場地中央用體操環編織成網,在環中高低錯落掛上相應的物品,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投擲。對于大班幼兒我們在不同距離設置多個投靶箱,目標越遠分值越高,幼兒可以將自己多次投擲的分值累加,既練習投擲又將數學教育適時地滲透在活動中,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組織形式多樣化
《綱要》指出:“培養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加。”首先,我們在組織形式上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有集體活動的,有自由結伴的,有單獨活動的,有設置功能區自選活動的,還有教師有意安排大帶小活動的。其次,在內容安排上力求豐富多彩:有娛樂游戲、挑戰游戲、輪滑游戲,還有郊外遠足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既鍛煉了幼兒的膽量,磨煉了幼兒的意志,增強了幼兒的體質,又促進了幼兒自主發展。
3.教育過程個體化
有自主,幼兒才會有內在的學習動力,《綱要》中反復強調“要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使其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發展”。所以,在活動中,我們改變教師找游戲,幼兒被動參與的現象,努力為幼兒創設機會與條件,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引導幼兒參與游戲的改編與創編。如:在組織幼兒玩爬的游戲時,教師不急于教,而是先請幼兒大膽想象,創編多種爬的方法,幼兒創編出了螃蟹爬、蜈蚣爬、海豚爬、老鼠鉆山洞等十幾種方法,在創編中幼兒積極性極高,參與意識很濃。
區域性體育游戲活動中,活動環境的創設和活動材料的投放是最基礎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活動的質量,因此,需要教師們十分認真地對待。
1.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他們感興趣的方式投放使用活動材料
活動材料的投放使用應考慮到幼兒年齡、能力以及興趣的差異,要能吸引不同特點的幼兒參與活動,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活動的需要,有助于幼兒體能的不斷發展。小班的孩子喜歡有趣的、假扮性強的體育游戲,他們對活動的投入程度更依賴于游戲材料的支持度。例如:我們在綜合區為小班幼兒投放了形象逼真、色彩鮮艷的立體小汽車材料,孩子們在自己“駕駛”的車中很容易投入游戲情境,在享受游戲快樂的同時發展了走跑的基本動作。其次,及時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運用這種方式,把要實現的教育目標物化在使用材料進行活動的過程中,這是提高幼兒活動主動性的關鍵。例如在投擲區,教師關注到來這個區的幼兒數量正逐漸減少,通過教師的觀察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投擲方式是投中目標,而不是重復投擲動作。于是,教師及時調整了活動材料的使用方式,對幼兒近期喜歡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人物形象進行了利用。如將灰太狼的形象制作成投擲靶子,并將它的嘴巴和手中氣球挖成大小不同的洞洞,這樣的使用方式大大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在教師巧妙提問的引導下,主動地觀察、模仿、調整投擲的動作,以達到打中灰太狼的目標。很多孩子興致勃勃地參與了活動,很快掌握了動作要領。
2.根據幼兒不斷發展變化運動技能,調整豐富活動材料,使幼兒保持游戲興趣
運動技能不僅是幼兒園開展區域性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也是幼兒園區域體育活動各項活動目標的主要載體,而且掌握運動技能本身就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項重要目標。因此我園在開展區域體育活動時十分重視幼兒運動技能的學習。近一兩年我園幼兒不斷發展變化運動技能,教師不斷調整豐富活動材料使得本園幼兒的運動技能有了很大的發展。大班的幼兒動作發展水平較好,因此,他們對有挑戰性的活動材料很喜歡。如綜合區的“推鐵環”、平衡區的“腳踏車”“跳桿”等材料就很受大班幼兒的青睞。材料投放初期,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進行了“材料預操作”,為了使幼兒掌握此項游戲的技能,教師首先認真分析了動作要領,制定出有遞進層次的教學目標。其次,依據每次活動的目標,選擇適宜的方法開展活動,使幼兒在每一階段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由此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3.接納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難易不同層次的材料
尊重、接納個體差異,通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讓每個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成功感。了解每個孩子在運動速度、耐力、運動量等方面的差異,根據這些差異,教師有意識地設計材料的投放量與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難度,讓幼兒能自主地選擇符合自身運動水平的活動方式,這將保證每個幼兒在各自的起點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如我們在平衡區所投放的平衡木,高矮不同,寬窄不同,幼兒可根據各自的能力選取適宜的高度或寬窄面來練習。又如我們投放的高蹺,高矮、寬窄面不同,玩法與難易程度也不同,有的用繩子提著走,有的直接用皮筋套在腳上走,還有的需要穿著“高跟鞋”繞障礙走,幼兒通過由易到難的練習,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1.注重觀察、發現問題,采用不同的指導策略
孩子在活動時教師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而且觀察應是全方位的。首先要觀察孩子參加和選擇區域的興趣與態度,有的孩子興趣廣泛,運動能力強,在活動時他會從這個區跑到那個區,結果每個地方都活動了,但每項活動都不精,更談不上有什么創造、創新的玩法,有的幼兒性格內向不愛運動,站站看看,玩不起來,教師仔細觀察發現這些問題后,及時采取不同的指導策略,前者應鼓勵他們玩得專注,并提供輔助材料讓他們想出更多的玩法,體驗發明、創造、創新的快樂,而后者就要鼓勵他們去嘗試,教師還應親自參加活動以激起他們對活動的興趣,以自身的活動熱情感染他們,讓他們體驗運動的快樂。
2.適時指導,選擇合適的指導方法,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和規則意識的形成
規則和自主儼然是一對矛盾,如果十分強調遵守規則,勢必把孩子管得很死,孩子也就失去了自主發展的機會,反過來,過分強調自主,沒有規則的約束,教育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幼兒的動作發展、運動能力是有差異的,幼兒的運動經驗也是有差異的,他們在任何時候都需要教師提供支持和幫助,教師對幼兒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可能會需要的幫助和可能會遇見的障礙等都要預見到,才會在幼兒最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在他們身邊,如:幼兒在玩梯子時他們想把梯子和輪胎放在一起連成一串走,可梯子太重搬不動,教師及時給予幫助,使這一創造性玩法得以成功。在玩車區,幼兒車來車往,車少人多,出現爭搶情況,教師感到一定要建立一定的行車規則,便引導幼兒觀察馬路上的車輛來往行駛有怎樣的規則,噢,幼兒明白了,馬路上用黃線分隔成兩邊,來回都靠右開,這樣不會撞車,在討論怎樣解決爭搶的問題時,幼兒提出了每個人在騎兩圈后自覺換給下一個小朋友的辦法,這樣大家都能玩得開心了。當孩子親身體驗到遵守規則大家都能玩得高興時,建立的規則便會自覺遵守。
3.重視活動結束時的指導,培養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責任感
以往每當運動結束,總能看到場地上有許多落下的玩具,教師和幼兒常常會覺得無所謂,殊不知整理器材和場地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運動,同時通過幼兒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幼兒自我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責任感,培養幼兒整理材料的技能和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目標明確了,教師們開展了好習慣評比的活動,激勵幼兒在活動結束時又快又好地整理玩具和材料,使幼兒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既能自主地三三兩兩很專注、很愉快地活動,又能在有序的狀態下整理結束活動。
綜上所述,區域性體育游戲活動對幼兒的主動發展有著比較重要的價值,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感受到了區域體育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繼而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溝鎮麾村中心幼兒園)
[1]《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主體性研究》,《早期教育》,2003年第3期
[2]馮曉霞.《活動區的創設、利用與指導》
[3]上海中心教研組.《幼兒自主游戲指導模式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