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艷梅 楊璐 魏紅霞
確山縣人民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200)
血清PCT水平檢測聯合細菌培養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臨床診斷價值分析
赫艷梅 楊璐 魏紅霞
確山縣人民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200)
目的探討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檢測聯合細菌培養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確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4例作為研究組,包括27例細菌感染,作為研究A組,27例非細菌感染,作為研究B組,納入同期30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應用雙抗體夾心免疫化學發光法檢測3組血清PCT水平,并比較研究組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率。結果研究A組血清PCT水平高于研究B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A組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率高于研究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PCT水平檢測聯合細菌培養應用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明顯提高陽性檢出率,對其藥物選擇及病情評估具有指導意義。
血清降鈣素原;細菌培養;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具有較高發病率。支原體、細菌、衣原體及病毒均可引發下呼吸道感染。一種病原體具有多種臨床癥狀,同一種臨床癥狀可由多種病原體導致,且不同類型病原體治療方案存在差異。因此,準確鑒別下呼吸道感染類型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細菌培養是一種通過人工方法促使細菌生長繁殖的技術,而血清PCT是一種蛋白質,可于嚴重真菌、寄生蟲、細菌感染或多臟器功能衰竭時快速升高,但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及過敏時無明顯變化[1]。臨床關于兩者診斷下呼吸道感染研究較少,本研究選取5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30例健康人群為對照組,探討血清PCT水平檢測聯合細菌培養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確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4例作為研究組,X線檢查結果顯示肺部存在浸潤性病變,臨床癥狀表現為氣喘、胸悶、高熱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其中27例細菌感染,作為研究A組,男14例,女13例;年齡30~70歲,平均(50.01±10.33)歲;體質量20~35 kg/m2,平均(26.24±3.55)kg/m2。27例非細菌感染,作為研究B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32~71歲,平均(51.11±11.32)歲;體質量22~37 kg/m2,平均(28.54±4.01)kg/m2。選取同期30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體質量24~36 kg/m2,平均(29.00±3.78)kg/m2;年齡32~72歲,平均(52.03±11.58)歲。3組年齡、性別、體質量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檢測方法①血清PCT檢測方法。抽取2 ml空腹靜脈血,離心取上清液(4 000 r/min),應用雙抗體夾心免疫化學發光法檢測3組血清PCT水平。嚴格根據試劑盒步驟操作。②細菌培養方法。晨起后,研究組使用生理鹽水行口腔清潔,護理人員收集其痰液,并將痰液標本行細菌培養。
1.3觀察指標統計3組血清PCT水平,比較研究組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率。

2.1血清PCT水平研究A、B組、對照組血清PCT水平依次為(3.86±1.77)、(0.08±0.03)、(0.06±0.04)ng/L。研究A組血清PCT水平高于研究B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1.095,t2=11.152,P<0.05)。
2.2研究組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率研究A組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率為29.62%(8/27),研究B組陽性檢出率為0%。兩組細菌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92,P<0.05)。
下呼吸道感染發病率居臨床感染性疾病第1位,細菌感染為主要致病因素。據數據統計,發展中國家細菌感染占下呼吸道感染55%,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率為55%[2]。同時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易并發心腦血管疾病,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加以抗菌藥物大量使用,導致其發病率逐年遞增。臨床常采用血沉、血培養、CPR、外周白細胞計數等方法診斷,其中細菌培養作為診斷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手段,可對下呼吸道感染用藥選擇發揮關鍵作用,但細菌培養時間長,易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外周白細胞計數雖能有效反映人體炎性反應,但診斷特異度較低;CPR是一種急性相蛋白,可于多種全身炎性作用下升高,故無法作為下呼吸道感染特異性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A組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率為29.62%,研究B組則表達為陰性。該結果提示單一使用細菌培養診斷敏感度較差。隨著檢驗醫學進步,部分炎性標志物逐漸適用于感染性疾病檢測。研究指出,血清PCT于細菌所致嚴重系統感染疾病中水平較高,甚至高于100 ng/L[3]。血清PCT是一種降鈣素類前體物質,多見于甲狀腺C細胞,體內半衰期為25~30 h,于體內外均具有良好穩定性。人體感染細菌后,可造成人體內環境紊亂,導致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神經系統內分泌細胞及肺淋巴細胞生成血清PCT。但血清PCT于健康人群血液中濃度較低,一旦人體發生感染,便可增強甲狀腺C細胞活性,增加其生長速度,降解降鈣素,增加血清PCT濃度[4]。血清PCT在嚴重細菌感染,可于2~3 h后快速升高;在病毒感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局部感染等疾病呈低表達或不表達。此外,非細菌感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不會引起人體內環境變化,且對甲狀腺C細胞活性影響較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A組血清PCT水平高于研究B組、對照組(P<0.05),提示血清PCT在細菌感染中呈高表達,對診斷人體細菌感染性病變具有指導意義。由于血清PCT是一種炎癥免疫反應調節器,其濃度可于血循環中持續升高并持續存在,這種特定生物動力學特征有利于臨床動態檢測PCT水平變化,提高診斷準確度,同時有利于減少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最大程度預防耐藥菌生成。
綜上所述,血清PCT水平檢測聯合細菌培養可提高下呼吸道感染陽性檢出率,對其藥物選擇及病情評估具有指導意義。
[1] 崔穎,蘇妍,張超,等.血清降鈣素原在妊娠期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檢測對治療的指導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9):3309-3311.
[2] 徐桂霞,馬青薇,張喜鳳,等.1~6個月齡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細菌病原構成和耐藥性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11):1696-1700.
[3] 楊春華,遲永生,沈志鴻,等.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測定對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3):679-681.
[4] 黃志華,林宇嵐,連寧芳,等.呼吸內科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細菌分布及藥物敏感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4):4030-4031.
R 446.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93
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