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強
河南汝州市人民醫院骨科 汝州 467599
經關節鏡手術治療半月板損傷32例臨床體會
郭志強
河南汝州市人民醫院骨科 汝州 467599
目的 探討關節鏡手術治療半月板損傷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選取汝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32例半月板損傷患者,根據關節鏡探查結果,分別實施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成形術、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和半月板全切除術。采用Lysholm 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評定手術前及術后3個月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結果 本組均順利完成手術。未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股四頭肌萎縮等嚴重并發癥。術后3個月Ikeuchi評分為(89.42±6.78)分,顯著優于術前(42.22±4.3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膝關節功能優良率為93.75%。結論 根據關節鏡探查結果,實施相應的關節鏡下治療半月板損傷手術,具有創傷小,對關節干擾少,術后恢復快,可早期進行康復功能鍛煉及膝關節功能恢復滿意等優勢,應作為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常規方法。
關節鏡手術;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一種 “C”形纖維軟骨,位于股骨與脛骨關節間隙內。其主要功能是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及承受重力、吸收震蕩、潤滑關節和協同膝關節的活動。關節磨損是半月板損傷最常見的原因,膝半屈、內收和外展、重力碰撞和旋轉力量是引起半月板損傷的四個因素[1]。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關節鏡因具有創傷小、功能恢復快等優點,已應用于半月板損傷的診斷和治療中。2015-01—2016-11間, 我院對32例半月板損傷患者采取關節鏡下手術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患者均根據病史、臨床表現、MRI檢查結果和關節鏡探查確診。男20例,女12例;年齡15~71歲,平均43.24歲。內側21例,外側7例。內、外側同時受損4例。合并骨性關節炎10例, 交叉韌帶損傷2例。病程1~11個月,平均6.42個月。術前膝關節Ikeuchi評分為(42.22±4.32)分。
1.2 手術方法 連續硬膜外麻醉,取仰臥位,患肢放置氣囊止血帶,常規消毒、鋪巾。經標準前外側或前內側入路,做0.5 cm的皮膚切口。將穿刺椎刺入關節腔后,置入關節鏡及操作器械。關節腔內注入適量生理鹽水,保持術野清晰。依次按照髕上囊、髕骨關節面、股骨內外髁、膝內側間隙、髁間切跡、膝外側間隙的順序,全面檢查半月板的形態、損傷程度及范圍,并確定相應的手術方法。對于半月板邊緣破裂者(12例),使用半月板縫合器由內向外最大程度將半月板修整至正常形態,盡可能保留半月板周緣環的寬度、圓潤性和連續性。對無法實施縫合成形術的患者(19例),給予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對半月板嚴重損傷或撕裂無法保留的患者(1例),給予半月板全切術。探針探查半月板殘緣光滑穩定后,用生理鹽水徹底將關節腔內的半月板碎屑沖出,縫合切口并加壓包扎。術后抬高患肢并常規抗感染治療。根據手術方法指導患者進行膝關節功能康復訓練。
1.3 效果評價 采用Lysholm 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2]評定手術前及手術后3個月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總分100分,優(>85分):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活動范圍正常。良(60~85分):癥狀明顯緩解,活動范圍基本正常。差(<60分):癥狀無變化或惡化,活動受限。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本組均順利完成手術。未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血管神經損傷、術后感染及股四頭肌萎縮等嚴重并發癥。術后隨訪3個月,末次隨訪,患側膝關節的Ikeuchi評分為(89.42±6.78)分,顯著優于術前的(42.22±4.3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膝關節功能:優22例(68.75%),良8例(24.00%),差2例(6.25%)。總優良率為93.75%。
半月板損傷多由關節磨損和運動性損傷所致,以往主要根據病史及MRI檢查進行診斷,但無法準確判斷半月板損傷的具體情況,甚至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不利于術前制訂手術方案而延誤病情。傳統開放手術,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對膝關節干擾較大,術后患者恢復較慢,甚至會出現并發癥,不利于膝關節功能改善,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微創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應用關節鏡診療關節內部損傷在臨床上的廣泛開展,在符合關節鏡探查適應證的前提下,關節鏡不但可明視半月板損傷的部位、形態、程度及范圍,而且可同時選擇相應的手術治療方法[3],故目前關節鏡已成為診治半月板損傷的首選方法。
文獻報道[4],膝關節伸直時,內、外兩側半月板的承重達50%~70%,而膝關節彎曲時,其承重可高達85%~90%。因此在實施手術治療時,應根據關節鏡所見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如對有修復條件的患者,盡量選擇保守性的半月板縫合成形術。對周圍變性、橫裂、斜裂不超過半月板直徑2/3的患者,則可采用部分切除術[5]。以有效保留殘余的半月板組織,并將其修整為具有體部及前后角、厚度與形態均接近正常及游離邊緣較為穩定的膝關節半月板組織,利于術后膝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6]。此外應根據手術方法,指導患者術后早期進行適當的康復功能鍛煉,并遵循循序漸進、科學有效的原則進行,以最大程度提高手術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膝關節能的良好恢復。
我院對32例半月板損傷患者根據關節鏡探查結果,分別實施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成形術、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和全切除術。結果顯示,無1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血管神經損傷、術后感染及股四頭肌萎縮等嚴重并發癥。術后隨訪3個月,末次隨訪,患者膝關節Ikeuchi的評分顯著優于術前。膝關節功能優良率為93.75%。表明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具有創傷小,對關節干擾少,術后恢復快,可早期進行康復功能鍛煉等優勢,應作為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常規方法。
[1] 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687-689.
[2] 成向東,劉佳.保守療法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9):104-107,111.
[3] 趙騰飛.關節鏡下手術治療半月板損傷臨床效果評價[J].醫藥論壇雜志, 2015,36(11):112-113.
[4] 裴勇,馬軍潔.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14(3):122.
[5] 張騰云, 蔣大志.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30例療效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 2011,23(5):415-416.
[6] 張博.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對老年半月板損傷患者膝功能恢復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2):71-72.
(收稿 2017-03-12)
R684
B
1077-8991(2017)04-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