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琴 張婷 蘇健 牛志霞
(陜西省西安市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創傷骨科,陜西 西安 710032)
雙蒂對稱旋轉筋膜皮瓣修復巨大骶尾部軟組織缺損的護理
張延琴 張婷 蘇健 牛志霞
(陜西省西安市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創傷骨科,陜西 西安 710032)
目的 探討雙蒂對稱旋轉筋膜皮瓣修復巨大骶尾部軟組織缺損的護理。方法 對12例患者術前給予營養評估、完善檢查、心理疏導;術后加強病情觀察,正確體位護理,傷口引流管及創面局部的護理,皮瓣血運的觀察等專科護理。結果 本組有1例患者不慎致使引流管脫落,立即給予對癥處理后,皮瓣存活。1例術后皮瓣遠端出現水泡,皮下積液等,及時處理后腫脹減輕,皮瓣成活。1例術后發生動脈危象,立即給予罌粟堿肌肉注射、升高室溫等治療后皮瓣恢復正常。其余患者皮瓣顏色、外觀、質地、功能、彈性良好,效果滿意,經1~5年隨訪,局部皮膚未出現再次潰爛。結論 雙蒂對稱旋轉筋膜皮瓣血管豐富,抗感染能力強,皮瓣容易成活,外觀自然,無明顯皺褶,是修復骶尾部壓瘡理想的方法。精心的護理、嚴密的觀察、全面的專科知識及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皮瓣成活,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雙蒂對稱筋膜皮瓣; 修復術; 骶尾部; 軟組織缺損; 護理
Bipedicle flap symmetry; Repair; Sacrococcygeal; Soft tissue defect; Nursing
骶尾部軟組織缺損多見于長期臥床者,如:癱瘓、昏迷、骨折、手術后、大小便失禁等,該類患者常常伴有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機體應激反應、抵抗力下降等,致使骶尾部形成壓瘡,皮膚功能失常而產生潰爛和組織壞死,經換藥長期不愈,發生大面積軟組織缺損,且部位特殊,容易感染,一旦惡化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嚴重時會發生敗血癥而導致死亡,是護理研究需要攻克的“頑癥”[1],難治性骶尾部軟組織缺損常用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復,經常會出現供區創面不愈合,或病情復發等情況。我科自2010年9月-2015年9月應用雙蒂對稱旋轉筋膜皮瓣修復治療巨大骶尾部軟組織缺損患者12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0年9月-2015年9月巨大骶尾部軟組織缺損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48~66歲。壓瘡產生原因:2例因顱腦外傷后長期臥床,4例外傷性截癱,5例骨折后長期臥床,1例高齡患者大小便失禁。創面深度達深筋膜下層,均有部分竇道,肌腱和骨外露,創面表面有黑茄或膿苔覆蓋,軟組織缺損面積(9 cm×11 cm)~(12 cm×13 cm),皮瓣面積(10 cm×11 cm)~(13 cm×12 cm),病程1.5~6.5月,平均2.6個月。
1.2 手術方法 先將壓瘡邊緣的疤痕,肉芽,炎性水腫組織及壞死組織完全切除,進行徹底清創后,以壓瘡創面邊緣為底部,外側為頂部,在壓瘡兩側做V形筋膜皮瓣設計,沿皮瓣設計線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達臀大肌筋膜層,保留臀大肌纖維,保留中央的大部分與底部的臀大肌相連形成一包含外側穿支的V形皮瓣,可帶有少量肌肉,最好用電凝刀切取皮瓣,這樣能減少出血量,視野也會更清潔。將皮瓣向內側推進修復骶部創面,供區創面作V-Y縫合[2]。縫合時可使用大線粗針全層縫合,可防止脂肪層與深筋膜層分離,而影響皮瓣血運。術畢放置引流管1根。
1.3 結果 本組12例患者,1例不慎致使引流管脫落,立即給予對癥處理后,皮瓣存活。1例術后2 d皮瓣遠端出現水泡,皮下積液,及時拆除張力大的縫線,皮瓣傷口周圍用肝素鹽水紗布濕敷,3~4 d積液吸收,腫脹減輕,皮瓣成活。1例術后12 h因寒冷刺激發生動脈危象,立即給予罌粟堿60 mg肌肉注射以解除痙攣,同時升高室溫,用烤燈照射,1 h后皮瓣恢復正常。其余患者皮瓣顏色、外觀、質地、功能、彈性良好,術后12~14 d拆線,效果滿意,經1~5年隨訪,局部皮膚未出現再次潰爛。
2.1 術前護理
2.1.1 患者全身營養情況的評估 本組患者均營養不良,我院設計并制訂了住院患者營養評估表,即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根據其身高、體重及其他輔助檢查來評估患者的營養缺乏情況,營養缺乏嚴重者每天評估,其余患者1~3 d評估1次,若低于正常值的患者,及時給予正確的膳食指導,適當給予增加含蛋白質、纖維等豐富的飲食,這些均可增強機體抵抗力、補充機體消耗的能量;若嚴重營養缺乏時,我們請營養科的專家會診,對其進行全身營養狀況的評估、飲食的調整、指導及搭配,必要時遵醫囑給予營養支持療法(如輸注氨基酸、血漿、白蛋白等),使患者身體狀況能盡快耐受手術。
2.1.2 完善各項檢查 本組患者入院后完善常規檢查:化驗血、尿、大便常規、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行心電圖、胸片檢查;既往合并慢性肺炎患者,要積極給予霧化吸入、適當飲水,鼓勵咳嗽咳痰,協助拍背,防止病情加重;既往合并有心臟病者,需行心臟彩超檢查,進一步判斷心臟功能,同時遵醫囑給予極化液營養心肌等對癥治療;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者需積極控制血壓、血糖,定時監測,術前血壓不超過150/90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一般不超過11 mmol/L;若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需要停藥,并保證血小板在7.5×109/L以上。對于合并癥較重者,一定要盡早請相關科室會診處理,以盡快了解病情嚴重程度,積極給予對癥治療和掌握相關注意事項,評估手術及麻醉可能對病情造成的影響;向患者及家屬講明病情及治療潛在風險,以取得配合。
2.1.3 強化心理疏導 (1)安排資深護士負責:我們組織部分經驗豐富的護士參加了我院舉辦的心理護理培訓班,患者從入院后,選派這些護士來作為主要心理干預的實施者,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向其介紹手術的治療方法、必要性、效果及注意事項,特別是血管危象期,不良的心理因素可直接導致皮瓣壞死、手術失敗。(2)制訂心理干預的宣教內容:我們組織護士通過查閱資料和專家指導,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指南制訂成冊,發給每位患者,使其對即將實施的手術充滿信心,減輕其心理壓力。
2.2 術后護理
2.2.1 嚴格做好病情觀察 因本組患者手術過程復雜,手術時間比較長,嚴密觀察病情至關重要。在手術當天,患者行手術時,我們及時準備好床單位,并在床旁備好心電監護儀,中心氧氣吸入管道,病情危重、高齡及合并癥多患者,根據病情,必要時備好吸痰器和氣管切開包,已備搶救時用。術后給予心電監護、指脈氧監測和氧氣吸入,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準確及時作好護理記錄(1次/1 h,常規監測24 h,病情嚴重者除外),若有異常情況(如心率快,血壓下降,傷口滲血多,出現休克早期等癥狀)時,應立即報告醫生,并用留置針建立兩路靜脈通道,加快輸液速度、給予配血、輸血等處理。同時迅速查找原因,及時給予對癥治療。在此,我院啟用了移動護理(PDA)系統,以取代了在患者床頭建立了巡視卡,而是使用PDA,根據1、2、3級護理分別掃描患者腕帶每1、2、3 h巡視一次,巡視記錄及簽名可在護士工作站進行檢查及打印表格,各班互相監督,必須嚴格執行,以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和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3]。
2.2.2 體位護理 本組患者因部位特殊,禁止平臥位,故取俯臥位或側臥位,向患者及家屬反復告知臥位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給予睡氣墊床,易受壓部位進行重點預防,防止其他部位發生新的壓瘡,我們自制了小棉墊,小棉圈,給予骨突出部位襯墊,并貼皮膚保護貼,翻身時我們使用了R型翻身靠墊(穩定性好,不易變形,安全可靠),同時我們還給床旁懸掛制式的翻身卡,注明翻身時間、臥位、執行者姓名,嚴格做好交接班。因皮瓣移植部位禁止受壓,我科還自制了弓形旳支被架,罩于患者手術部位上方,之后將棉被搭蓋于支被架上方,這樣既可保暖,又使皮瓣不受棉被的壓迫,同時也便于觀察[4]。
2.2.3 傷口引流管及創面局部的護理 本組患者手術時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或皮片進行引流,術后引流管妥善固定,并保持通暢,為防止皮瓣下形成血腫。我院根據不同管道設計了不同標識,其中傷口引流管為綠色標識,將其標識粘貼于引流器及引流管上,這種標識比較醒目,且易于與不同的管道區分。并且在床頭卡旁邊還插有紅色的預防導管滑脫字樣的標識,一目了然,以示提醒。我院還研究設計出了住院患者導管滑脫危險因素評估表(表中根據導管名稱及危險因素評分,分值越高患者導管脫落風險越大,針對分值高低表中注明有相應的預防導管滑脫所采取的措施),各班嚴格交接,嚴密觀察引流情況,并且加強巡視病房,查看引流管是否通暢,負壓吸引器負壓是否存在,避免引流管受壓、堵塞、扭曲、脫落等,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量等,如有異常情況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常規引流管留置48 h后即可拔管。如果皮瓣創面周圍傷口敷料滲液較多時,要及時給予換藥,以防止皮瓣壞死和傷口感染。
2.2.4 加強觀察皮瓣血運 術后注意皮瓣的溫度、色澤、腫脹、毛細血管充盈反應,局部有無出血等,術后7~10 d觀察皮瓣最為重要,特別是動脈血管危象通常在術后30~60 min就會出現。因此我們觀察皮瓣時間為:術后3d內1次/1 h;3~5 d為1次/2 h,5~7為1次/4 h,并認真作好記錄,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1)正常皮瓣觀察:一般正常的皮瓣顏色紅潤,顏色較正常皮膚相同或稍紅;皮瓣皮溫為33~35 ℃,與正常皮膚溫差在0.5~2 ℃;術后皮瓣會輕微腫脹,3~7 d逐漸消退;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為1~2 s。其檢測方法為:用食指指腹或棉簽均衡按壓皮瓣使其顏色變蒼白,壓迫解除后皮膚顏色應在1~2 s轉紅潤,反之則為異常。(2)血管危象的觀察:皮瓣顏色由紅潤變蒼白或淺灰色,張力低,皮溫下降,毛細血管反應變慢或消失,皮瓣邊緣不出血,則提示發生動脈危象動脈痙攣或栓塞;如皮瓣顏色由紅潤變紫紅,暗紅或花紫,皮瓣張力明顯增高,出現張力性水泡,皮溫下降,皮瓣邊緣出血活躍,毛細血管反應由正常變為稍快,快,過速直至逐漸消失,則提示發生靜脈危象,靜脈栓塞[5]。若一旦發現以上癥狀,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臀部是人體外形和功能的重要部位。臀部皮膚缺損后由于體位原因,往往反復感染、遷延不愈,因此對修復其組織的厚度、抗感染能力、耐磨能力的要求很高。雙蒂對稱旋轉筋膜皮瓣是有兩個帶深筋膜蒂皮瓣組合而成,筋膜蒂皮瓣血供來自皮下皮支鏈血管網和穿支血管,比單純筋膜蒂血管更豐富,抗感染能力強,皮瓣容易成活,有利于愈合。單純筋膜蒂皮瓣旋轉、推移的面積較小,且因縫合創面后在蒂部易形成皺褶,皮膚張力不對稱而使皮膚外形改變;而雙蒂對稱旋轉筋膜皮瓣修復創面面積大,皮瓣轉移后不需要植皮,對稱旋轉縫合時可以互相補缺,更好地解決了因不對稱造成皮膚外形的扭曲,外觀自然,無明顯皺褶,也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是修復骶尾部壓瘡理想的方法[1]。同時精心的護理、嚴密的觀察、全面的專科知識及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是皮瓣成活、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1] 霍春華,周陳剛,楊濤,等.雙蒂對稱旋轉筋膜皮瓣修復巨大骶尾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3,36(1):45.
[2] 丁自海,王增濤,鐘世鎮.皮瓣解剖學研究的三個階段[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0,33(3):180-181.
[3] 張延琴,全偉,張婷,等.帶血管蒂游離腓骨皮瓣移植修復脛骨骨髓炎骨缺損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4):634-636.
[4] 張延琴,蘇健,郭妍,等.弓形下肢保護架在創傷護理中應用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8):1373.
[5] 張世民,唐茂林,章偉文,等.中國穿支皮瓣名詞術語與臨床應用原則共識[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2):89-92.
張延琴(1977-),女,本科,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牛志霞,510704238@qq.com
R473.75
B
10.16821/j.cnki.hsjx.2017.02.024
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