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季文麗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
文 季文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下面就談一談幼兒園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幼兒園;環境創設;教育過程;作用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每天所處、所接觸的事物和空間,環境的創設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綱要》所說的環境是廣義的環境,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因此幼兒園環境創設包括兩層含義:良好的物理環境創設和良好的心理環境創設。
(一)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是指客觀環境被人感知并對人的心理產生實際影響的各種環境因素。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活動的機會。教師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1.教師要有愛心,對孩子的態度要和藹可親。
2.教師要盡量采取正面的評價,堅持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
3.建立真誠、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及和諧友愛的伙伴關系。
4.創設自主、自由的活動環境。在幼兒園,讓幼兒主動開展有興趣的活動是使他們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重要條件。
5.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的情緒反應,多與家長進行溝通,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6.教師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好幼兒榜樣。
7.重視反思自己的行為,檢查自己是否為幼兒創設,寬松、和諧、民主、激勵的心理環境。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環境的創設除了滿足幼兒的基本需求,還需處理好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教師與教師的關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幼兒與幼兒的關系、家長與幼兒的關系,最后要注重干預和治療心理問題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二)物質環境
物理環境是指幼兒班級環境因素中“物”的要素或條件,它主要包括幼兒所在班級的活動空間、活動材料、活動時間等因素。
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能促進幼兒身心發育和健康發展,總的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1.環境設施應與教育目標保持一致性。創設環境必須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適應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能力及學習方式。
2.安全、衛生是幼兒園永恒的話題。在設置物質環境時要盡可能杜絕或減少其中的不安全因素。
3.喜愛美觀、新穎的環境是幼兒的共性。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應盡量為幼兒提供優美、親切的與幼兒感覺相通、情趣相符的環境。
4.幼兒班級的物質環境創設應該是一種開放性的物質環境,活動場所應是按照幼兒的需要和愿望布置的,且隨時可以變化的,適宜的活動材料對幼兒是開放和共享的,游戲時間是由幼兒自由支配的。
5.幼兒班級的物質環境應該是一種有序的物質環境。幼兒教師應該創建一種有規則的、有條理的活動場所和活動秩序,以支持幼兒在自主活動時間內能對不同的物理環境及時地做出相應的、適宜的反應,以保證班級活動的有效性。
6.幼兒班級的物質環境應該是一種物化的環境,把各種活動區域、活動要求用相應的物品和標志標示出來,利用幼兒心理受暗示性的特點,發揮物理環境對幼兒心理的正向影響作用,以提示幼兒在不同的活動中掌握活動的規則,完成活動的任務。
7.幼兒班級的物質環境應該是一種富有美感的物質環境,借助物理環境中的色彩、音樂等使環境充滿美感,保持在視覺上、聽覺上的和諧,幫助幼兒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
由此可知,在物質環境創設上,不僅要有基本的幼兒園教學及活動設施,還要注重環境設施與教育目標的一致,符合幼兒年齡階段以及幼兒的主體性。
目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以下問題:忽視教育性;忽略幼兒主體性、參與性、互動性;形式、內容單一,缺乏特色;心理環境與物質環境不協調。
教師要以“互動式”的教育理念開展活動,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讓幼兒成為環境的真正主人。創設豐富的、多樣性的環境有助于教育目標的達成。環境創設必須尊重幼兒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尊重幼兒的認知與情感的發展水平,還要尊重每個幼兒在心理發展上的不同速率。安全是幼兒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除了保證物質環境安全,還要考慮影響幼兒心理安全的材料,包括色彩、布局等。
環境創設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心理環境創設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而物理環境創設的開放性、有序性和物化與美感都能帶給幼兒一個自由發揮、自由探索的良好空間,根據環境創設的特征,今后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注意,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改良。
(江蘇省盱眙縣泗州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