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建珍
淺析生活中美術材料資源庫的建設和使用
文 吳建珍
生活中美術材料資源庫的建設和使用,作為保障幼兒園美術活動順利開發的材料來源,其開發的質量和水平不僅直接影響幼兒園美術方面的發展,也關系到為幼兒樹立節儉、創新的榜樣,使幼兒的環保意識、創新意識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幼兒和家長提供了多維、多向、多層次的豐富的可收集物品,建立了生活中美術材料的資源庫,教師將資源庫的教育價值巧妙地滲透在美術教育活動中,使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里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庫。
美術材料;資源庫;節約資源
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現階段環境污染嚴重的今天,筆者萌生了將這些廢舊材料巧加利用變成美術活動中實惠而又環保的美術材料的想法,這樣既能幫助我們節約資源,節省經費,還能消化廢舊物品,而且在制作成功時能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培養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環保意識,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等。
(一)教師方面的現狀分析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在幼兒園,如果課程中有需要收集的東西,老師才會通知幼兒帶來,或者是幼兒帶來的東西不知道做什么用。教師們現階段的廢舊物品利用還停留在很表面化的階段,這就迫使我們必須進行生活中美術資源庫的建設和使用的研究,到實踐中去尋找答案。
(二)家長方面的現狀分析
教師們知道廢舊材料是很好的教育資源,但大多數家長還沒認識到這點。即使老師已經開展過很多廢舊材料收集或制作的活動,家長們還是沒完全明白廢舊材料的教育價值。怎樣才能讓家長參與到廢舊物品利用的活動中來?如何收集廢舊物品?在利用廢舊物品時應該遵循什么原則?
(一)家園互動,收集生活中的美術材料
幼兒和家長面對眾多的生活廢舊材料,沒有清晰的分辨能力,那么,如何讓幼兒和家長發現身邊可用的廢舊材料?首先,帶領幼兒和家長梳理生活中廢舊物品的種類,如食品類、穿戴類、工具類、家居類、自然類。
(二)家園互動,建設美術材料資源庫
理念一旦傳播,學習共識一旦形成,就要進行廢舊材料的收集整理分類了。面對收集過來的琳瑯滿目的材料,教師需要引導幼兒進行必要的歸類整理。通過實踐,后期使用歸類整理模式可以發現紙箱上注明材料的類型或制作分類圖標,挑揀時一目了然。
(一)收集物品的魅力點
1.提高積極性
通過資源庫的建設和使用,為幼兒提供多維、多向、多層次的豐富的可收集物品的目標。資源庫的建設能調動幼兒參與物品收集的積極性,豐富的材料更能滿足幼兒天馬行空的再創作的愿望。
2.明確用途性
以往教師們對廢舊物品的利用還停留在表面化的階段,家長們對廢舊物品的用途也不是很明確,只知道老師讓收集。通過資源庫中美術材料的使用,幼兒和家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如瓶子的活動,我們不僅讓幼兒和家長把記憶(用家長寫信、孩子畫畫的方式記錄,同時放一樣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物品)放在瓶子里,還和孩子一起裝飾了屬于自己的瓶子。等孩子長大后將這樣的“收藏品”作為禮物送給孩子,遠遠比用錢買的禮物更珍貴。
3.明晰操作性
班級資源庫能激發幼兒利用收集的物品進行創作的欲望。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資源庫材料的增加,孩子們開始經過自己的想象和構思,選擇自己喜歡的色彩、圖案和形象來繪制自己的作品,或者用廢舊物品來美化環境,廢舊物品的利用上升了一個階段。
(二)收集物品的落腳點
教師將廢舊材料的教育價值巧妙地滲透在幼兒園的環境里,引領孩子創建自己喜歡的天地,給孩子一個釋放情緒的空間,在屬于自己班級的資源庫中,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拿取,讓動態開放的“活”環境與幼兒“成長”對話。隨著主題活動“動物世界”的開展,孩子們用一次性的廢舊物品做出一個個可愛的動物……這樣特別的布置比那華麗而昂貴的裝飾多了幾分樂趣和活力。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將廢舊材料的屬性、功能等基本知識巧妙地傳授給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根據生活中材料的性質、特點,進行"因材施藝""因意施材"的藝術構思、創作。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兒童興趣、刺激兒童的材料,然后讓兒童自己去解決問題。”兒童愛好收集,不僅因為收集的物品具有價值,而且因為他們能從收集的物品和使用的過程中獲得審美的愉悅,使他們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興趣盎然。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鱸鄉幼兒園)
[1]云亞榮.“廢舊材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利用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學,2016.
[2]孔起英.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美術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李冬玲.巧用生活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活動[J].幼兒教育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