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資訊
幼兒園下午3點半放學后,誰來管孩子?——教育部部長現場談辦法
很多小學、幼兒園下午3點半就放學了,家長還沒下班就得去接孩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吉臻在3月7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教育界別聯組會議上,直接把問題拋給了在場的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教育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是否考慮過這會給孩子家長帶來多大的不便和困難?”
“學校很多青年教職工強烈希望我就小學和幼兒園教育的作息時間問題做提案。”劉吉臻的科研團隊里,有年輕父母“每天到下午三四點鐘,即使有重要活動也坐不住了,因為他們想著趕緊去接孩子”。
也有家長選擇出錢孩子放學后托管給培訓機構。“這些社會托管性機構,缺乏有效管理,辦學條件和收費標準五花八門。家長錢沒少花,往往并不滿意。”劉吉臻說,“結果是學校減了負,家長增了負,孩子沒減負。”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細看了下這個文件,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劉吉臻接著問,雖有提倡,但中小學搞課后服務有沒有積極性?他們的經費從哪里來?什么叫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
“基礎教育階段放學早,確實是讓家長非常揪心、撓頭的事。”陳寶生說,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教育部希望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探索適合本地的解決方式,“這是地方政府的職責,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基本思路是實行彈性放學時間。”
針對劉吉臻委員提出的關于課后服務問題,陳寶生說,一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給開展課后服務的學校適當補助;二是學校和家長建立談判機制,適當收取一些費用;三是不要把這段時間又變成上課時間,防止將課后服務變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聯組會共有10多位委員發言,提出的問題包括高校平衡發展、傳統文化融入教學、鄉村教育等。陳寶生說:對這些問題教育部將逐項研究,在制定政策時把合理建議吸收進來。
30多名代表提交議案建議國家盡快出臺學前教育法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就像是樓房的地基一樣。”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龐麗娟聯合方新、韓曉武等30多名代表提交議案,建議國家盡快出臺學前教育法。
她介紹,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出臺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了很大發展,但由于長期底子薄、歷史欠賬多,仍然是教育體系中的最薄弱環節。2015年底,我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為75%,比2009年的50.9%提高了近一半,但還有1/4的兒童無法接受學前教育。
“我們調研發現,資源不足特別是普惠性資源嚴重不足是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突出矛盾。”她說,不少地方幼兒園存在教師數量缺乏且專業素質不高的問題。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更為學前教育發展帶來了挑戰。她表示,要想確保學前教育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還是要盡快研究出臺我國學前教育的專門法,解決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龐麗娟等代表建議,以法律形式明確學前教育性質、地位,明確規定各級政府與相關部門的主要責任,同時對學前教育的投入與運行保障體制、辦園體制、教師待遇保障政策等做出明確規定,并制定對農村、革命老區等貧困地區的傾斜支持政策,對貧困地區和弱勢人群的基本免費保障制度等。
上海幼兒園男教師已超400人
在女教師主打天下的幼教領域,男教師越來越多了!記者了解到,近十年來,上海幼兒園男教師數量不斷增長,眼下全市男幼師數量已經超過400人,他們成為上海幼兒園里的一道風景,也越來越受到孩子和家長的喜歡。
20世紀90年代初,各個師范類院校開始萌生了在學前教育領域招收男生的想法。幾年后,上海市第二幼兒師范學校招收了第一批20多名幼教專業男生,畢業后充實到了各郊區縣的幼兒園里。
上海幼兒園男教師沙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上海共有428名男幼師,占據上海幼師總比例的1%。眼下,師范類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男生比例也很穩定。
一名業內專家分析說,男幼師逐漸增多的原因多種多樣。當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學前教育會逐漸受到重視,也必將會吸納更多的男性教師;而另一方面,現在走上崗位的男教師群體大多是80后、90后,他們以獨生子女為主,家庭經濟負擔較輕,在選擇職業時更多是從興趣愛好出發,而不必承擔過多生計的考慮;更重要的是,目前上海的學前教育也提供給男幼師“優化的環境”,幼兒園對于男教師發展給予重視,充分給他們具有挑戰性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男教師獲得成就感;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上海的學前教育處于全國領先位置,男教師在上海學前教育領域的專業成長度可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