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敏 實習記者 劉競
學前教育 任重道遠一一訪江蘇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馬斌
□本刊記者 劉敏 實習記者 劉競
學前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階段,是國民教育的基礎,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和關注度逐漸加大,各地政府花大氣力推進學前教育發展。據數據統計分析,2015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2.37萬所,比上年增加1.38萬所。入園兒童人數也比上年增加21.07萬人。
“十二五”以來,江蘇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取得優異成績,處于全國前列,多項指標全國第一。據統計,目前江蘇省有幼兒園6867所,在園幼兒257萬,其中,公辦幼兒園約占幼兒園總數的65%,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7.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2.6個百分點。
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基礎教育也面臨著新的形勢與挑戰,如資源總量不足、師資短缺、辦園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其中,由于歷史欠帳較多,以及生育政策調整、人口流動等原因,學前教育相對薄弱的問題較為明顯,也成為不少幼兒家長關注的話題。在此,我們采訪了江蘇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馬斌。他表示,江蘇省將在“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學前教育,認真實施好第二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建立扶持學前教育制度,加快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對子女共同的期盼。然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卻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自從二孩政策放開后,江蘇地區人口就在不斷增長。據了解,預計到2020年,江蘇的學齡前兒童會比現在增加三十萬左右。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生,是否會影響學齡前兒童教育資源的分配?而作為公共產品的學前教育又該如何公平均衡地發展呢?
面對疑問,馬斌坦言,學前教育資源的確存在相對不足的現象?,F在入園雖不難,但入優質園、特色園還較難,這要求我們要注重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滿足幼兒的入園需求。擴大資源的同時也要優化學前教育的資源結構,其中最主要的是優化區域結構,更要重視城鎮幼兒園的建設,因為江蘇省的城市化步伐正在不斷加快。
“幼兒園服務區和義務教育學區,可不是一碼事?!瘪R斌提到,對于學前教育的公平發展,江蘇已經做了很多嘗試,針對學前教育也提出了服務區制,也就是試行就近入園,盡可能滿足有學前兒童的家庭就近入學的需求。而所謂的服務區就是指“劃片入園”:每個幼兒園都能對口覆蓋附近的幾個小區,孩子可以像義務教育階段一樣實行就近入園。現在,雖然政策還在探索階段,但無錫和部分地區的縣區已經陸續開始嘗試。
馬斌表示,還會加大對生源流入地教育工作的支持,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建立健全公辦幼兒園生均財政撥款制度;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探索建立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服務區制度,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財政經費納入統一管理,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保育教育服務。在第二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中,江蘇省將新建、改擴建1000所左右的幼兒園,實現每1萬到1.5萬常住人口至少設置一所幼兒園,確保幼兒就近入學。
2014年,國家就強調要“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法理能力現代化”。而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法理能力現代化在幼兒園的具體體現就是要依法辦園、規范辦園。江蘇在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中率先出臺了地方法規——《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為國家層面立法提供了有效的探索。
馬斌告訴記者,依法辦園是由教育屬性和依法治國決定的,學校的工作是貫徹我們黨的教育方針的一個基層“細胞”。幼兒園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也都必須按照黨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行事。依法、依規辦園不能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應該認識到它是教育事業的需要,也是幼兒園發展的需要,應當主動、自覺地落實在實際工作的各個方面,如:注重師德建設、推進幼兒園游戲課程化建設、建立教研指導責任區制度等,法律法規不允許去做的就堅決不能做,如:嚴禁“小學化”現象,嚴禁違背幼兒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對待幼兒等。
根據江蘇公布的《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試行)》規定,對公辦幼兒園機構的編制標準、保育規模等都有明確要求。公辦幼兒園事業編制按師生比1∶16的比例核定,主要用于配備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同時還提出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當地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適當放寬師生比;對幼兒園保育教育規模則提出,小班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公辦幼兒園一般不超過12個班,農村地區可以根據生源狀況適當降低規模,規模過小的公辦園要進行適當調整合并。各地要從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高度,創造性地落實,確保每年都新增加編制到幼兒園。
教師隊伍的穩定和發展不只有利于當前教育質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樹立幼兒園教師良好的職業形象,提升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吸收更多優秀青年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給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馬斌表示,為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今年開始,江蘇第二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中,就包括了創新機制,特別是吸引和管理教師的機制。
堅持引進優秀的師資隊伍,確保在2020年之前,所有幼兒園均按標準配齊、配足保教人員,所有人員持證上崗,其中,教師持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比例達到80%。其次,要確保教師的教學工作資格,為建立和完善幼兒教師編制體系,機構編制部門將會同教育、財政部門修訂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保證公辦幼兒園有一定比例的事業編制,用于配備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
第二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的實施,不僅會加強幼兒教師培訓,還會努力提高教師待遇。馬斌稱,國家已經要求各地研究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經費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江蘇省已出臺了相關文件,各地也將結合實際逐步推行,為公辦幼兒園建立財政保障體系。另外,江蘇省財政和各級地方財政將對經濟困難家庭子女進入幼兒園就讀給予資助。
好課程就像是幼兒園的“健康心臟”。江蘇從2014年起在全省啟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近年來,江蘇不少地區都進行了幼兒園課程改革探索,孩子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便能學到知識,既豐富了內心,也不會感到枯燥,內涵豐富的園所文化更成為幼兒幸福成長的基礎營養。馬斌表示,加強幼兒園的內涵建設,要以課程游戲化為抓手。
馬斌介紹,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至今,3年內已有147所幼兒園通過項目驗收。它從對幼兒的觀察到對幼兒學習發展的觀察和評估,從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到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從空間環境創設、材料提供到一日活動的安排,從教師的教育策略途徑和手段到生活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指導,從自然資源到家園社區的合作等方面,都促進了園長、教師教學理念的思想改革,鍛煉了教師對課程的創新開發能力。
說到底,幼兒園文化內涵的建設與嚴謹高雅的師德師風、創意與生活相結合的課程、民主且科學的園內制度和堅持幼兒個性完善、人格健全的管理方式都密不可分,如若能做到以上這些,相信園所文化和內涵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做得出色就有了可能。
結語
近幾年,學前教育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離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期待和愿望還存在一定的距離。馬斌坦言,目前,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學前教育的國家立法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學前教育發展的基礎還比較薄弱,還需要建立長效的有保障的用人機制、投入機制。未來,江蘇的學前教育將擴大資源優化結構、健全制度、提供保障、創新機制、建強師資、規范管理、提高質量……但是,無論是在江蘇還是從全國來看,總的來說,在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方面任重道遠,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綜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