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豪亮 宋葉霞 辛曉昌
(河南省職工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是一種復合制劑,舒巴坦為廣譜酶抑制劑,具有較弱的抗菌活性;頭孢哌酮是一個第三代頭孢菌素,兩者聯合,對陰性桿菌具有協同抗菌活性,主要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感染、腹膜炎、膽囊炎、膽道感染、腹腔內感染、敗血癥等的治療。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力強、毒性低等優點,近年來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1]。少數患者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全身性損害,且以呼吸道損害為主,特殊部位藥疹的報道較少見[2]。
患者吳某,男,43歲。因“陰莖龜頭糜爛,水腫伴分泌物3 d,加重1 d”于2016年7月3日至河南省職工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患者于3 d前性接觸時,自覺龜頭包皮粘膜灼熱、疼痛,后出現小圓形表淺糜爛、水腫,有少許滲液,伴黃白色乳酪樣分泌物,無尿急、尿頻、尿疼。在外院治療給予頭孢類抗生素靜滴加外洗(藥量不詳),病情未好轉,且伴陰囊潮濕、滲出自覺墜脹加重1 d。患者平素體健,否認冶游史,家族中無類似病史。查體:體溫(T)36.4 ℃,心率(P)80次/min,呼吸頻率(R)18 次/min,血壓(BP)130/80 mm Hg。神志清楚,精神狀況良好,雙肺呼吸音清,HR 80次/min,律齊,無雜音,各系統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檢查:龜頭、包皮出現小圓形表淺糜爛、水腫、滲液、黃白色乳酪樣分泌物。陰囊處潮濕、滲出、糜爛伴瘙癢,局部皮溫增高。實驗室檢查如下。血常規示:白細胞計數 9×109/L,中性粒細胞70%,淋巴細胞30%。尿常規示:比重>1.020,白細胞(-),尿潛血(-),紅細胞(-)。肝腎功能無異常。淋球菌(-),支原體(-),衣原體(-),梅毒抗體(-),抗HIV(-)。初步診斷:糜爛性龜頭包皮炎;陰囊濕疹。
臨床治療給予注射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3 g(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4523)加入150 ml質量濃度為0.9%氯化鈉注射液緩慢靜滴(皮試陰性)。陰囊部濕敷及抗過敏對癥治療。第2天患者到院復診,自述陰囊部癥狀加重,滲出增多,夜間脹痛,睡眠障礙。龜頭包皮癥狀加重。且發現手足皮膚發紅,指趾縫顏色較重呈紫紅色,起水皰數個,水皰直徑0.2~0.5 cm。考慮為特殊部位藥物疹,逐步排除用藥史,停用注射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測血壓130/80 mm Hg,心肺正常。調整治療方案:①停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抗感染改用注射用阿奇霉素0.5 g/d加入500 ml質量濃度為0.9%氯化鈉注射液緩慢靜滴,1次/d;②抗過敏治療:同時10 ml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3.0 g加入250 ml質量濃度為10%葡萄糖注射液靜滴,1次/d;鹽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5 mg/d,醋酸潑尼松片30 mg/d (早、中、晚各10 mg服用);③陰囊部位繼續濕敷,對癥治療。患者第2天復診,自述龜頭處滲出減少,皮損無加重。治療5 d,患者自覺癥狀明顯好轉,手足部紫紅色變淡、水皰吸收,未發現新的皰疹,患者陰莖龜頭部炎癥消退,皮損消失,僅殘留紅斑,未見新發皮損。10 d后患者復診,痊愈。
藥物過敏,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因藥物通過內服、注射、吸入、灌腸等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后所引起的變態反應。用藥史和藥物過敏時間有因果關系。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為復合制劑,其中舒巴坦是廣譜細菌內酶抑制劑,同時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具有強大的不可逆的抑制金葡菌和多數陰性桿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頭孢哌酮是第三代頭孢菌素,對β-內酰胺酶的穩定性較差。兩者聯合使用,抗菌作用明顯提高,主要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感染。該藥不良反應包含過敏反應,包括斑丘疹、蕁麻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藥物熱等,過敏反應易發生在有過敏史,特別是對青霉素過敏的患者中。本例患者既往無藥物、食物過敏史。
患者陰莖龜頭糜爛、水腫伴分泌物增多。診斷為糜爛性包皮龜頭炎,該病混合感染細菌、病毒、真菌等,是應用頭孢類抗生素藥物引起的Ⅳ型變態反應,屬于少見的特殊性藥物性濕疹的臨床表現。其機理為藥物進入機體后其本身即可作為完全抗原,但多數藥物本身無抗原性(免疫原性),這些小分子物質在機體內與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等以共價鍵成為完全抗原,從而引起皮膚和內臟的過敏反應稱為藥物變態反應。該患者院外、院內均應用了頭孢類抗生素(皮試陰性)后逐步出現陰囊水腫、滲出、脹痛、微癢。入院第2天手足指趾縫出現小水皰,四肢末稍對稱分布,患者首次院外治療應用頭孢類藥物引起Ⅳ型遲發過敏反應,若未考慮到該情況易被誤診。院內繼續用頭孢類藥物引起特殊性藥物濕疹,是罕見稀有的Ⅳ型變態反應。建議使用該類藥物時嚴禁飲酒,嚴格掌握配伍禁忌,控制藥物用量。一旦發生過敏反應,立即停止使用致敏藥物,進行抗過敏、對癥支持治療,可促進藥物排出[3-4]。因此,希望引起臨床對頭孢類引起的遲發過敏反應予以重視,從而減少該類藥物的不良反應,避免醫療糾紛。
[1] 鐘榮翠,何瑾.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皮試致藥疹1例[J].藥品評價,2016,13(8):63-64.
[2] 趙志剛.頭孢類抗菌藥物皮膚過敏試驗高端論壇專家共識[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8,6(4):1-2.
[3] 王文娟.頭孢哌酮舒巴坦鈉致剝脫性皮炎1例[J].北方藥學,2012,9(10):102-103.
[4] 王建花.淺論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常見的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2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