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摘要:結束了1937年的延安之行,范長江隨后與《大公報》脫離,從民主主義轉到共產主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位徹徹底底的中共報人。本文梳理了新聞人楷模范長江加入中共前的艱難探索和心路歷程,分析了促使他偏向中共的原因。本文認為,促使范長江成為共產主義者的原因包括家人的啟蒙,早年經歷的引導,也包括國民黨的作繭自縛與共產黨的和善拉攏。
關鍵詞:范長江;中共報人;共產主義
中圖分類號:D1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72-01
1939年范長江在周恩來的介紹下從一名無黨派的自由報人變成了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其實,在這一轉變上,他與好友鄒韜奮的經歷是一致的。范長江曾在《韜奮文集》的序言中寫道:“韜奮在全國風起云涌的群眾性抗日運動中,在顛沛流離之中,逐步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張?!边@何嘗不是在說他自己。
一、范長江的早年生活
(一)開明的家人。
范長江出生于四川內江的一個沒落地主家庭,他的母親是一個開明前衛,不失偉大的女性,人稱四娘。對于解放農民一事,四娘出身小地主,卻帶頭宣傳減租退押;對于兒子的教育,她辛苦卻甘之如飴,搓麻繩,織布,縫補,以個人手工勞動的收入供他讀書;對于進步思想,她堅決支持兒子反對封建官僚,霸權壓迫,向包辦婚姻說不,為解放大眾奮斗。
范長江的祖父范延馨,秀才出身,辛亥革命后開始熱衷于新書和新的報刊,接受了民主自由的新思想。他反對八股文,贊成白話文,鼓吹個人奮斗和實業家。可以說,這些啟蒙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范長江的進步思想,此后民族民主的革命思想與他的啟蒙教育熏陶不謀而合。
(二)接觸進步,了解紅軍。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全國掀起了反帝反封的狂潮,以《不平鳴》為代表的進步刊物在范長江就讀的內江中學中傳播,愛國的赤子之心就這樣被點燃。南昌起義時,范長江成為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20軍下的一名班長,這是他與共產黨的第一次交集。
1934年,在北大學習了兩年之后,范長江越發想了解關于紅軍的真相,于是專程到江西南昌,通過關系閱讀了國民黨軍隊繳獲的有關中共的文件。他在《我的自述》中說道:“我的南昌之行,收獲很大……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國民黨已腐化墮落,共產黨在認真革命?!?/p>
二、與國民黨的決裂
(一)進步與落后,涇渭分明。
范長江的世界觀成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從接受西方啟蒙思想到改良主義,再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其實他是彷徨的,他好不容易弄明白國民黨的左右派,卻出來個共產黨;隨后參加了一場雙方都叫國民革命軍的南昌起義,無意中成為了共產黨的“一個小兵”;被遣散后卻考入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九一八”事變后又憤然離校。在選擇黨派的路上他走得暈頭轉向,跌跌撞撞。但是有一點十分明確,就是要反對帝國主義,要抗日。
一邊,國民黨消極抗日,置民族危機于不顧;另一邊,共產黨站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最前沿。判斷一個黨派的先進與否取決于這個黨派是否順應了歷史潮流,范長江看到了日蔣一氣“防共”的丑惡嘴臉,更看到中共團結抗日,救國救民的決心。
(二)“何梅協定”后的思想轉折。
范長江曾對夏衍說,1935年“何梅協定”后,他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加靠近共產黨。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是何應欽在蔣介石的授意下,與日軍華北駐軍司令梅津美治郎往來的備忘錄和復函。這個協定實際上等于放棄了華北的主權,說明國民黨政府在日本的淫威面前又一次屈服了。
當時民族矛盾升級到空前絕后,蔣介石卻有一密令,“有言抗日者殺無赦”。可以說,正是由于國民黨的步步退讓,才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不斷埋下隱患。這一系列做法不失為作繭自縛,而范長江正是在國民黨“對內慘殺,對外屈辱”的政策下選擇與其漸行漸遠。1938年,他發表社論《抗戰中的黨派問題》,反對蔣介石提出的“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徹底與國民黨決裂。
三、周恩來,毛澤東的鼓舞
(一)周恩來的和藹溫和。周恩來是范長江平生遇到的第一位公開的共產黨員。在“雙十二”后續影響下的西安,嚴峻緊張的氣氛還未褪去。穿越層層封鎖之后,周恩來和藹熾熱的接待安穩了范長江那顆尚未平復的心,給予他一股強大的政治暖流。范長江結婚時,周恩來更是親自攜一個“十分精美的用蘇聯烏拉爾山石制成的像架和一塊漂亮的紅花臺布”作為禮物出席,并送上鄧穎超的親筆賀信,勉勵新婚夫婦。這樣可愛可親的中共領導人與冷面強硬的蔣介石形成鮮明對比,推動著范長江日益靠攏共產黨。
早在1938年范長江就已經向周恩來提出了入黨請求,但當時周恩來認為他作為無黨派人士更好,可以繼續在《大公報》上聲援共產黨。即使后來范加入了組織,也是作為秘密黨員。
(二)毛澤東的積極指引。1937年,在延安鳳凰山窯洞中,范長江與毛澤東徹夜相談,只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而這場夜話,成為其人生中一大轉折。他在《我的自述》中回顧說:“我那天晚上之高興真是無法形容的,對于毛主席的敬愛心情,由此樹立了牢固的根基?!?/p>
之前,范長江只是傾向中共,但對中共的認識是相當表層的。他甚至認為“共產黨不搞民族斗爭,只搞階級斗爭”。毛澤東的點撥,使他明白彼時中國的任務是實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明白階級矛盾應該服從民族矛盾,明白應該組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一系列回答解釋了他心頭糾結已久的許多疑惑,敬愛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刻,范長江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激動之感。他欲留陜北,搜集資料大力宣傳共產黨,但毛澤東給了他另一項囑托,希望他即刻趕回上海。
范長江對于毛澤東,周恩來是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的。毛周作為引路人,推動其在共產之路上堅定不移地前進。這兩位偉人之于范長江,是偶像一般的存在。當夫人沈譜勸范長江不要太勞累時,他說:“毛主席和周總理歷來就是不分晝夜地操勞著國家大事,如果比較起來,我們可差的太遠啦!”不只工作上,生活中,范長江也將兩人作為楷模。
范長江在選擇共產黨之前一直在在大時代的洪流中蹣跚學步,心路歷程十分艱難。“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的話告訴我們不能以當代的眼光審視曾身處舊中國的范長江。
參考文獻:
[1]范長江.《范長江新聞文集》[M].新華出版社,2011年。
[2]徐向明.《范長江傳》[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3]胡愈之 夏衍等.《不盡長江滾滾來——范長江紀念文集》[M].群言出版社,2004年。
[4]尹韻公.《關于范長江與<中國的西北角>之余論》[J].安徽大學學報.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