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偉+周濤+廖貴平+譚敏
(重慶市石柱縣萬朝鎮石方小學,重慶 409100)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11-02
石方小學是一所農村學校:學校以綠色教育理念為依托,確立了“走平實之路,做良心教育”的辦學理念,“做幸福的老師,做幸福的學生;履行責任,齊心打造百姓滿意的精致學校”已形成,并凝成了有一種理念叫平安、綠色、和諧,有一種實踐叫追求,有一種幸福叫成長,有一種成功叫收獲,有一種夢想叫未來的石方精神。
一、有一種理念叫平安、綠色、和諧
解讀“平安”、“綠色”、“和諧”是當前學校常規管理新的建設要求,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切實樹立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積極參與到學校常規管理當中。
“平安”的主要內容有:第一是遵章守紀。有了良好的紀律,才會有平安的校園。我們利用每學期開學初的一段時間,把《石方小學在校生一日常規》的若干重點條款作為學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動作”進行學習與遵守。第二是教學活動的安全,要在保證環境設施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師生教學活動的安全,特別是體育課、綜合實踐課等,相關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學校將進一步執行教育教學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第三是校園安全保衛工作。后勤處、校園保安要細致做好校舍安全檢查,特別是防火、防毒、防盜、防溺水、防雷電以及學生集體活動、飲食安全的管理,消除不安全隱患。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切實增強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綠色”的主要內容有:第一是衛生,這是一所學校的面貌與形象,必須抓實抓好。要增強師生的衛生意識和衛生責任,保證教室、辦公室的整潔、美觀,特別是教室和公共區域的衛生工作要扎實進行,以常態下“干凈不干凈”、“整齊不整齊”為主要衡量標尺,使校園常潔常凈。第二是節儉,完善管理機制,建立量化目標,加強日常檢查,努力消除班級、辦公室的水、電、物等浪費現象。第三是綠化,加強愛護綠化教育,班級的綠化要管理到位,做到適量、美觀,我們目前的校園綠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集思廣益,教育學生呵護現有的一草一木。
“和諧”的主要內容也有三個方面:一是學校政令的暢通與高效執行。令出必行,有責必負,有規必循,人人都要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保持學校工作的暢行無阻。二是人際關系的和睦。同事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要以和為貴,平等相處,相互謙讓,不計小節。三是要加強家校聯系。要牢固樹立教育服務意識。除了組織開展好每期家長學校的授課活動之外,還要利用各種互動平臺增加與廣大家長的情感溝通與思想交流,對于學困生與德困生,鼓勵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采用上門走訪的形式尋求家庭教育合力,每學期每生不少于1次。
因此,我們立足平安、綠色、和諧的農村學校實際,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以教育活動、教學實踐、校外聯動、網絡交互等為途徑,提供師生成長、成功的特色平臺,從而樹立其自信心,激勵更大的成功,形成學校、教師、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
二、有一種實踐叫追求
(一)基礎篇。
在建設好基礎設置、管理好設施設備的基礎上,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好這些設備與資源,服務于學校發展、服務于學生成長。為此,我們不因學校經費緊張而固步自封、停滯不前,而是因地制宜、內引外聯,巧妙計劃,奠定了學校自信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
1.改造促合理。
學校在現有活動區、教學區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論證,進行各科室的合理調整。如,會議室改變以前只有一周一次會議的單一用途,疊加了教工文體活動功能,提高了功能室和器材的利用率;打印室與教導處常規資料室合并,加強打印及教學資料的管理;校園綠化進一步優化,改變單一的觀賞效果,體現教育性……合理改造,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設施設備作用的最大化——這是我們小規模學校的必由之道。
2.論證促優化。
在上述改造過程中,我們堅持花小錢辦實事的原則,反復論證,聽取不同層次教師的意見,如校園文化與綠化改造方面,我們組織老教師和有一技之長的教師進行專題討論;在童心園實驗基地的打造、盆花栽培與管理過程中,我們征求了青年教師和其他有興趣的教師進行現場討論。
為將學校豐富的綠色資源由單一的觀賞功能轉化為實踐與活動功能,我們除去了校園的小葉榕樹,改栽八月桂花樹,在教師周轉房的面開辟出菜地,根據農村特色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將空教室改造成學生可以參與、自行布置、綜合展示的活動室……所有這些都是全校教師自己動手,因地制宜,但因陋卻不就簡,讓學校的每一處都成為教育資源,都成為一道風景,讓小學校也耐看,并且越看越有味。
3.更新促信心。
作為地處偏遠的學校,我們加強與外界資源豐富的學校、單位、部門、企業、個人聯系,積極籌措資金、豐富資源,縮小我們在辦公條件、學習條件方面與其他學校的差距,添置了體育設施、辦公電腦、辦公桌椅、圖書等,讓教師、學生工作學習有自尊、更自信,自信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好,有效提升了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的幸福感。
(二)管理篇。
“常規要常,常規不常”是我們石方小學全體教師經常聽到和提到的兩句話,意思是說,教育教學常規要經常抓,同時,能將常規抓到位也一定能取得不同尋常效果。
1.有意義與有意思的思考。
學校常規管理過程中盡量不搞形式主義的東西,一些應付性的活動盡量少參與,至少不耗費教師更多的精力,特別是行政人員不得要求教師為了迎接某項檢查補資料。例如,以前教師業務檢查,總是大動乾坤,把所有業務資料集中到一起,現在,我們的檢查與課堂教學考核結合起來,隨堂聽課后即進行備課和作業批改的檢查,一是注重檢查這一形式的實效,二是注重檢查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效。我們提出,一般迎檢活動不驚動無關人員,重要活動不擾亂教育秩序,這并不代表我們不重視,而是對學校師生和學校管理自信的表現。
2.習慣做法與微創新碰撞。
我們的活動注重過程、注重提升、注重內涵。如,為了培養師生的過程意識,提升常態管理效果,學校取消了大掃除、取消了垃圾箱。像這樣,所有的活動要追求普及性、改變傳統的精品意識——如櫥窗的布置原來是學校分管領導一個人的事,現在我們改變成“自信展臺”,每個班的孩子都爭著積極展示,學校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每個學生都要有作品,變以前作品的精品意識為過程的精品意識;再如,我們根據學校規模小的特點,組織各類主題活動時,設立個性化項目,要求學生個個都參加,人人能展示。
3.校長的講臺與教師的講壇變更。
我們常說,要培養教師的主人翁意識,但在具體活動中往往成為一種形式,如何讓“教師成為學校的主人” 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的想法是,學校不是校長的學校,是大家的學校;我們的做法是,學校不是校長一個人展示的地方,而是要提供機會,讓教師在前臺唱戲。
如,開展“我為學校獻一計”活動,活動之后,公開表揚優秀點子,并加以落實;學校的綠化、功能室的整改、安全設施等都是在聽取教師意見后進行變化的。因此,我們所提的常態,不是放松要求,而是在更高的平臺上學校對師生自信的體現。
(三)活動篇。
學生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體,因此,四年中,我們堅持以學生個性自主發展為目標,提供各種自信舞臺,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1.自信展臺,一個都不能少。
偏遠地區的鄉村孩子,他們誠實守信、淳樸善良,和城里孩子相比,他們身上似乎還少了一份自信大方。對此,在常規德育活動的基礎上,我們根據孩子的特征,認真梳理挖掘,正確定位,尋找一切可以培養學生自信的契機與陣地:
——自信演講、自信征文,讓孩子們自己組織;
——升旗儀式一整套活動由各班自主輪流主持;
——“我能行”、“做自信自強的石方人”“自信之星”評比等主題活動,從策劃到組織,再到總結表彰,無形中引導著孩子們從自信走向成功。
2.“自信舞臺,等著你來”。
我們在每周一升旗儀式過后,都組織了學生“自信舞臺”的展示活動,由學生自主報名參加,只要孩子們有興趣、有特長、有膽量,就可以站在這個大舞臺上。截止目前,已經有十幾批次學生進行了舞蹈、乒乓球、跳繩、主持人、詩朗誦等項目的精彩展示。“自信舞臺”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自主表現、大膽展示,讓更多的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受到了家長、教師、學生的一致歡迎,現在主動報名的學生絡繹不絕。
三、有一種幸福叫成長
在學生自信成長的同時,教師們也收獲著屬于自己的成功體驗。關于培訓,現在比較流行兩句話,一是“教師培訓,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二是“培訓是最好的福利”。如何將再強調都不過分的福利結合我校的情況讓教師充分享受呢?
1.不讀不快。
據調查,現在我國教師存在的三大問題是:不讀書、不研究、不合作。因此,我們在教師培訓過程中,將教師讀書與學習放在首要位置。利用打造書香校園的機會,我們在自信講壇中引導教師自信展示讀書成果。每周教師會由教師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已經有數位教師就愛心、成功、幸福、責任、教育藝術等方面進行了專題交流,受到教師們的熱烈歡迎,引發強烈反響。
2.不說不悅。
教師專業成長離不開專業的引領,這其中以校為本的培訓模式進行引領更是起到主渠道的作用,為此,我校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以“自信論壇”為主陣地,釋放正能量,啟發、引導教師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
3.不雅不樂。
做有情趣、有情調的優雅教師是石方小學老、中、青教師共同的追求,也是學校創建和諧、健康校園的需要。譚逢平老師就花木栽培、冬季花木的養護等話題,在給感興趣的師生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新教師冉沖結合自己的班內開展的活動,和班主任們分享了“變廢為寶”活動的經歷與成果。譚敏主任就盆花、攝影進行了研究與展示。支教教師譚登會和大家分享了在石方小學支教一年的工作經歷,并朗誦了自己創作的小詩。有情調的教師才能有品質的生活,有品質的生活才能培養出有素質的學生,現在,我們正行走在這條綠色的陽光大道上。
4.不研不爽。
在加強教師課堂教育效率與教學藝術的過程中,我們每學期組織了主題為“自信課堂”的展示活動。我校課堂展示強調的是自信,其表現形式之一就是教師自主報名,自主展示,鼓勵跨學科聽課。每階段的自信課堂展示結束后,我們都要組織教師進行研討。為了不讓偏遠地區小學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落伍于這個時代,我們在培訓中關注了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一批先進的教育理念已在教師心中扎根、在課堂教學中實踐。
四、有一種成功叫收獲
四年前,我們石方小學制定了如下的目標:打造平安校園、人文校園、數字校園、健康校園、綠色校園,辦百姓滿意的精致窗口學校。現在我們回顧四年的歷程,可以自豪地說,已經圓滿完成了當年的目標任務,受到當地群眾、學生和領導的好評。四年來,學校先后獲得“人文校園”“數字校園”“綠色校園”“平安校園”“文明單位”“課改合格學校”“縣先進職工小家”“工會特色工作特等獎”等30項榮譽稱號,20余人獲得省縣榮譽稱號,28余人次受到省縣市級表彰,教師40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縣課題《揚長教育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學語文學科實施揚長教育》已結題,市級課題《農村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群文閱讀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影響研究》正在研究中。
五、有一種夢想叫未來
今后的工作中,學生滿意、百姓滿意、教師幸福仍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立足“小”但不畏偏遠,著眼“微”但不斷創新,將是我們一貫的堅持。我們的理想是——
豐富綠色內涵,落實具體實踐,化為成功體驗。
整體設計校園,提供寬闊空間,促進個性施展。
有一個小地方,叫石方。
有一個小學校,叫石方小學。
相信樸實、吃苦、感恩的石方人一定會以自己扎實的工作,不斷地超越,讓鄉下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樣追求與自信,讓石方小學的校園里有花園、菜園和種植園,更讓我們石方小學的校園成為學園、家園、樂園和成長園。
注:成偉,原石柱縣萬朝鎮石方小學校長,現為石柱縣下路街道豆榜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