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 100000)
摘要: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管理機制,能夠形成獨具特色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運動氛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態度,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因此,對于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管理機制進行分析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圍繞著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管理機制這一中心論點,先淺析了當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管理的狀況,并從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加強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管理的舉措。
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高校體育;管理機制;舉措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53-01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高校校園環境范圍內,人們共同參與,在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獨特的體育物質文化和體育精神文化。在當前的高校校園中,存在著諸如校園缺乏體育運動氛圍、體育評價機制不完善、學生的體育觀念存在局限等狀況。這意味著高校應當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管理,從而創建完善的體育評價機制,普及正確的體育觀念,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運動氛圍,豐富校園文化內涵。
一、當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管理狀況
(一)校園缺乏體育運動氛圍。筆者觀察發現,在當前的高校校園里,缺乏體育運動氛圍。高校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充裕,學生原本可以利用這些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強身健體。但是很多學生卻將其用來玩手機、刷微博、刷動態、打游戲等,眾多學生處在這樣的氛圍中,愈發地缺少體育鍛煉意識,陷入惡性循環。
(二)體育評價機制存在不足。很多高校的體育評價機制,比較關注學生的基本體育測試指數如身高體重指數、肺活量指數、坐臥體前屈指數等是否達標,學生在選修的體育項目中是否完成了項目動作、運動技能是否達標,片面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體育成績,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評價機制不完善,整體體育評價機制存在不足。
(三)學生的體育觀念局限性。受“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很多高校學生的體育觀念存在局限。一方面,不少高校學生認為體育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娛樂活動,在選修體育項目時,也偏愛選擇趣味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如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定向越野等;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為了吸引學生選擇其課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過多使用游戲教學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體育感念往往也受此影響。
二、加強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管理的舉措
(一)營造良好運動氛圍。良好的校園體育運動氛圍,可以促使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在校園中形成積極活躍的體育鍛煉風氣,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逐漸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能培養學生養成主動鍛煉的習慣,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校可以結合自身校情,加大對校園體育設備和體育管理系統的資金投入力度,創設數字化體育校園。比如高校可以構建高校體育信息化平臺,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園一卡通,在每個體育鍛煉點安裝刷卡機,記錄學生的鍛煉時間、鍛煉項目和鍛煉頻率,收集這些數據信息,讓學生通過平臺就能查詢。另外,現在移動智能終端尤其是移動智能設備廣為普及,學校可以嘗試開發高效體育APP客戶端,讓學生在手機上打開客戶端軟件,就能及時獲取所需的信息,比如今天有多少人參加了體育運動、哪項體育項目的鍛煉人數多、項目運動排名、哪個體育場館可以使用、在客戶端上尋找志同道合的校友組隊鍛煉等。
(二)完善體育評價機制。完善的體育評價機制,可以充分考察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讓學生意識到該如何做才能提高自身的體育綜合素質。比如在評價方式上,采用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評價和體育測試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評價內容上,除了以往的基本體育測試指數和動作技能完成指數以外,將學生的體育態度和體育參與過程也納入其中,這需要體育教師多關注學生的日常體育表現。同時,學校還可以創設體育獎評制度,激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比如學校可以分析、統計學生的體育運動情況,進行等級劃分,設定為若干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應不同的分值,納入到學生體育綜合成績中,將學生的體育綜合成績與學校的評優表先掛鉤,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創造獨特的校園體育文化。
(三)普及正確體育觀念。當前,我們國家提出“全民健身”的口號,倡導全民做到每天參加一次以上的體育鍛煉活動,以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健康水平。在高校校園中普及正確的體育觀念,能夠促使學生正確對待體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與此同時,也能在校園中形成健康陽光的體育運動風氣,創造獨具特色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例如學校可以在高校體育信息化平臺上開展宣傳教育,還可以創設校園體育微博賬號、校園體育微信公眾賬號等,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普及正確的體育觀念,介紹體育項目的運動技巧和注意事項,發布校園體育建設的工作進展等。另外,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也直接影響到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學校需要做好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邀請體育教學界的先進模范工作者開展體育教學心得交流,或者給體育教師提供外出培訓、遠程培訓的機會,更新完善體育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觀念,提高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創造獨特的校園體育文化。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管理中,存在著校園缺乏體育運動氛圍,學生缺少體育鍛煉意識,體育評價機制存在不足,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評價機制不完善,學生的體育觀念存在局限等現象。高校應當認真分析校園體育文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校情,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管理,構建高校體育信息化平臺,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運動氛圍,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促使學生參與到校園體育運動中;完善體育評價機制,全面考察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嘗試常設體育獎評制度,激勵學生積極主動進行體育鍛煉。
參考文獻:
[1]劉森,薄雪松. 我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機制研究[J]. 職業時空,2012,09:75-76.
[2]劉祺,李聯凱,劉蘭濤,周成武.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管理機制研究[J]. 求知導刊,2015,12:112-113.
[3]張文,陳建國. 健康重慶環境下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機制的研究[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02:44-45.
作者簡介:馬越(1974.10- ),男,漢族,籍貫遼寧,工作單位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管理和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