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令瓊
我的靠山永不倒
◎鄭令瓊
“尋找最美讀書人”征文活動專頁

讀書是我與生俱來的愛好,是一種超級享受。背倚書山,我自得其樂,進退隨意。
我的少年時期,正值文革動亂,在學校也就是依樣畫葫蘆地學寫批判走資派的文章、背著背包手持紅纓槍進行戰備訓練,沒有家庭作業,沒有頻繁考試;回到家里,既沒有電視可看,也沒有音樂可聽,當然更沒有麻將。于是,讀書成了打發時光的唯一方式。《家·春·秋》、《紅巖》、《苦斗》、《迎春花》、《苦菜花》、《紅旗譜》、《艷陽天》、《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野火春風斗古城》……上百部長篇小說,就是那時啃完的。因為讀書,放牛時常常讓牛吃了別人的莊稼,鄰居罵我,父母打我;可是只要得到一本新的小說,我還是那樣入迷。也許是認字多一點,16歲的我初中剛畢業,便成為生產隊的學習輔導員,不久又成為水利工地上連隊的政宣員,20歲時當了民辦教師。恢復高考第一年,靠著大量的閱讀,加上臨時抱佛腳接受了幾天培訓,初中畢業已五年的我,竟然考取了師范,而且錄取名次是班上前三。
不用再死乞白賴地纏著別人借書,我成了師范圖書室的常客。除了明清小說外,我把閱讀的觸角伸向外國名著——《魯濱孫漂流記》、《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高老頭》、《茶花女》、《紅與黑》、《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訶德》……大量的閱讀,使我對外國風情、外國歷史多少有了點認識,學習成績一直全班領先。中師畢業后我成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一邊教學,一邊參加了四年的高等師范函授學習,閱讀了王力的《古代漢語》、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以及語法、修辭、邏輯、文學理論等大量的中文專業教材,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成為屢考不敗的常勝將軍。廣泛的閱讀,給我的教學提供了有力地支撐,我成為本市最活躍的中學語文教師,連續任教畢業班許多年,在好幾個鄉鎮表演了自己的教學,一直給進修學歷的醫護人員、公安干警、糧所職工、民辦教師培訓中文課程,累獲“三優教師”、“骨干教師”稱號,還在各類報刊上發表了許多教學論文。
1996年,民辦學校的招聘廣告,讓我感到十分新鮮。我心懷忐忑地走進一所當時全省規模最大的民辦學校,展示了各種榮譽證書,還有刊發了我的論文的幾十種報刊。不用做題,沒有試教,對方讓我快點來上班。接著,我走進民辦學校管理隊伍,從校長助理到常務副校長到教育集團總裁。角色變了,我的讀書喜好沒變,這一時期,管理學方面的書籍成了我的忠實伴侶。我從《學校管理全書》、《細節決定成敗》、《忠誠勝于能力》、《沒有任何借口》、《西點軍校的商道法則》、《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卡耐基管理學》等書籍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同時結合自己的管理實踐,不斷矯正,不斷創新。同事們戲謔地稱呼我是“學校管理的總設計師”、“民辦教育的總吹鼓手”。
年近退休,我成為一名自由寫作者,為各種報刊撰寫報告文學,采訪高校院長、藝術明星、企業名流、外國專家、先進單位,發表報告文學300余篇。閱讀《馬克思主義十講》、《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從怎么看到怎么辦》、《理論熱點面對面》等各類時政著作,讓我把采訪對象與社會背景緊密結合起來加以描述,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去年歲末,我兩次往返福建寧德,采訪將近一月,哪怕飛機火車旅途勞頓,我舍不得扔掉幾十本書籍資料,硬是手提肩扛,把它們帶回了家中。
書籍,饋贈了我人生的本錢,挺直了我的脊梁,滋潤了我的生命。我堅信,書山堪比泰山,永遠不會崩塌;一個愛讀書且善讀書的人,生命無須乞求他人扶持,成就自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