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雯文
2016年課程游戲化共建園的加入使我們推進了對“兒童本位環境”的深度思考與實踐變革,并再一次促進我們回歸兒童世界,這是讓我們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兒童是如何學習與發展的?如何用環境來支持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我們遵循幼兒學習與發展需求,關注幼兒生命內蘊,完善優化一個具有促進幼兒人格發展教育功能的且蘊含幼兒無限發展可能的幼兒園游戲環境。從室內環境到室外環境,形成室內外游戲環境的空間秩序,優化幼兒混齡交往的大廊道游戲空間,完善蘊含自然親和的綠色游戲場地創設等等;從顯性環境到隱性環境,尊重幼兒本性,滿足幼兒心理需求,積極賦予環境隱形的教育張力與價值,以此來營造課程游戲化的物化情境。
生長是兒童的自然本性,兒童的學習與發展必須通過自我建構完成。環境無痕,立場有恒,我們始終追隨幼兒發展,在游戲環境中呈現幼兒游戲軌跡,展現幼兒的“無限可能”,讓環境的生長展現兒童成長的歷程。
我們將“我的游戲我做主”的主張與精神貫穿于每日的區域游戲之中。從改變區域布局開始,放手支持幼兒自主設計“游戲計劃”,玩什么?在哪玩?和誰玩?怎么玩?等等。同時通過游戲討論與總結,幫助幼兒結合計劃總結記錄今天的游戲:我今天怎樣玩的?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等等。通過對比、討論、分享,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下一次計劃做準備,使兒童的愿望看得見、學習看得見。
早期經驗對兒童現在和未來的學習都很重要。對幼兒來說,有意義、有趣的游戲世界使幼兒樂在其中,并調動全部的智慧去發現、體驗、探索自己的生命活動。我們遵循“觀察發現——識別判斷——回應共創”的循環路徑,在游戲環境創設中注重環境的對話、記錄、展示作用,如在“保護蛋寶寶”活動中,我們不斷追隨幼兒的發展,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識別幼兒在保護蛋寶寶中的經驗缺失與需要,誕生了“蛋寶寶醫院”“給蛋寶寶洗澡”“蛋寶寶選美”等游戲環境,幫助幼兒建立與世界的連接,鼓勵其展開思考,建立自己的學習與理解。
我們關注兒童的興趣點,追隨孩子深化主題游戲的內涵。這個過程如同旅行一樣,不斷有驚喜,不斷有變化,游戲環境亦如此,例如,主題游戲“杜鵑花節”“開心農場”“蟲蟲樂園”,游戲環境注重讓幼兒體驗蓬勃的自然、生命的感動;主題“動動手就知道”“小鬼當家”,游戲環境凸顯發現探索、精彩體驗、激活潛能,支持個性成長;“我的僑誼我的家”“快樂總動員”,游戲環境則關注幼兒情感教育,鼓勵幼兒表達表現,引導幼兒獲得心靈與精神的成長……將環境回歸到兒童的“無限可能”中去,讓兒童與教師在共同經歷中,互相了解、互相學習、互相作用,再用合適的方式呈現在環境中,形成幼兒學習循環軌跡,呈現幼兒成長的故事。
“兒童本位”作為一種立場,蘊含了基本價值取向。僑誼幼兒園遵循“人格的搖籃,成長的樂園”的核心理念和“讓生命幸福綻放”的僑誼精神,以師幼“共享共創”為核心,順應他們的發展趨向,透過幼兒的“現實性”去發現他們的“可能性”,不斷展開和拓延幼兒游戲環境的內涵與價值意義。
我們關注兒童的心理需求、學習方式、行為特點等,站在兒童的視角,不斷與幼兒一起共同創設優化這座“樂園”。在這個“樂園”中,充分體現環境對兒童的尊重包容,它是充滿人文關懷的“意義空間”,它涵蓋了運動場、游戲場、生活場、學習場。花朵建筑凸顯童趣,色調氛圍明快活潑;所有樓層、樓宇之間全部貫通;建筑結構舒適和諧;景觀設計、自然延伸等等,形成了有利于幼兒人際交往、探索發現、表達表現、釋放情感、體驗成功的多元化游戲環境,為幼兒的學習發展提供了具有融入感,能幫助他們建構多樣性學習經驗的游戲環境,以下為我園游戲環境的路徑。
幼兒園戶外游戲場,都有孩子們命名的專屬名稱——“圓形操場”“五星操場”“夢想操場”,它以混齡、混班為主要組織形式,提供了豐富的游戲資源。我們突破操場理念,將其變身為游戲場,可讓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主選擇材料,自主選擇活動伙伴,自主選擇活動方式,自主學習他人經驗。在這里,有孩子們倡議的“晨間混齡運動游戲”,有親子共同參與的每周一次的足球游戲,有一年一度杜鵑花節、動漫節……這些活動充分施展兒童的天性,讓童心得到釋放。
幼兒園充分利用環境優勢,打破地域的限制,串聯廊道、樓層、樓宇,形成基于兒童發展的游戲空間秩序,在廊道間形成了“游戲大玩家”廊道游戲場,游戲主題由幼兒商討與選擇;游戲主題區域由幼兒設計與創設;游戲的材料資源由大家共同收集整理等等,每個廊道小游戲相互滲透、融合串聯、變化無窮,能讓幼兒在多樣化的情境中和開闊的空間里穿梭、游戲。玩味十足的廊道游戲,充分尊重了兒童的意愿,促進了互動雙方社會性和認知的多元發展。
我國有十大兒童工作室,我們視其為我園“園本課程超市”,通過創設涉及八大多元智能領域的游戲環境,包括美術創意室、兒童書吧、陶藝室、科學發現室、音樂廳等等,提供多樣化的操作材料和有趣的游戲菜單,讓幼兒自助式地在工作室中游戲、發現、探究,給予孩子一個釋放個性的通道,在體驗中感知自我,激發內在潛能,成為主動學習的建構者。
杜鵑花是我園的園花,由杜鵑花貫穿的花園更是孩子們嬉戲游戲、欣賞創作、農場種植的場所。在花園里,孩子們的手是自由的,可以盡情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孩子們的腳是無束縛的,可以在感興趣的地方到處穿梭;在給杜鵑花澆水、種植中感受生命的成長需要呵護;在整地、翻地時發現泥土里的秘密;在欣賞、收獲間體驗美和收獲帶來的愉悅……
班級游戲區作為室內空間,我們引入幼兒現實生活情境的元素,力圖建成“兒童之家”。我們以互動為游戲區創設的關鍵,鼓勵幼兒帶上各種“游戲小護照”,進行游戲之旅,在游戲互動中,不斷誕生新區域,不斷生成新內容,教師則不斷了解與發現每個孩子的興趣、需要及其發展可能,以帶動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僑誼20年來幼兒人格教育的歷程和實踐展現了無數鮮活生動的“成長故事”,我們在故事中發現幼兒的生長,推動著我們的研究走向深入。
一方面,我們明確教師是賦予幼兒成長力量的引導者、記錄者、促進者。在游戲環境實踐中,我們通過發現、識別、回應,通過“故事”多元反饋與意義探索,看自己,看兒童,看環境,推動環境育人方式的優化,另一方面,強調幼兒為游戲環境中自我學習的積極建構者,能和參與其共同成長的人員,共享學習經歷,共同編織自我學習的旅程,并以最佳方式進行回顧描述、反思評價自己的學習,便于深層次地探索環境,認識世界與關注自我,為兒童終身持續、健康的發展做準備。
課程游戲化研究讓我們再一次啟航,讓我們在這場行動旅程中,共同經歷,展望兒童未來,發展師幼的無限可能,不斷擁有新的覺醒與成長。
(江蘇省無錫市僑誼幼兒園)
[1][美]朱莉·布拉德.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M].陳妃燕,彭楚蕓,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