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鳳
臨時接到上級工作檢查,所有人員都要加班整理工作現場;平時總覺得容納物品的柜子不夠用,總有裝不完的東西;一個人放置物品,另一個人需要用的時候卻不知道放在哪里,怎么也找不到,幾分鐘的工作,卻要花幾十分鐘去查找需要的物品和材料;記得還有制作教具的材料,可去柜子里查找發現數量不夠,只好緊急去買;物品上留有污漬,長時間沒有打掃,很難徹底打掃干凈;有的班級晚上垃圾沒倒,班級空氣質量差,有異味;教具在使用的過程中,有時忘了歸位,環境又變得凌亂不堪。
“6S”管理是一種興起于日本企業的管理模式,即整理(SEIRI)、整頓(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ECURITY)。幼兒園的清潔工作可以從“6S”管理的前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以確定步驟和策略。
徹底將要與不要的物品區分清楚,并將不要的東西加以處理,它是改善工作現場的第一步。目的:節省空間、時間,節約資金。關鍵點: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不要的物品應果斷加以處理。
分門別類地標示物品擺放的地方,將物品擺放的方法標準化,使任何人都明白是什么東西,在哪里,數量多少。目的:讓物品擺放一目了然、整齊有序,提高工作效率。關鍵點:對必需品進行定名、定位、定量。
將工作場所的垃圾和灰塵等污漬全部徹底清掃,使環境更干凈、衛生、無污染,同時“6S”的清掃還包括對物品的及時檢修,保證物品完好、能用。目的:創造健康、干凈的工作環境,營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塑造良好的園所形象。關鍵點:清掃區域責任化和制度化。
將整理、整頓、清掃的成果維持并標準化。清潔的目的:維持整理、整頓、清掃的成果,將已形成的整理、整頓、清掃的行為習慣化。關鍵點:形成制度、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并不斷加以改善。

做到每項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帶領老師們一起商定清潔的標準與執行制度。制定《幼兒入園前班級衛生工作基準》《放學后班級衛生工作基準》《班主任常規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常規要求,并且對園內各項工作進行更為詳細的分工,如:教學資料由教學資料員負責;衛生、安全、常規的檢查由保健室、辦公室、后勤聯合負責;幼兒伙食質量及安全由食堂管理員負責等,各職能部門既明確分工又講究合作,并逐步形成幼兒園詳細的指導性藍本,如《幼兒園保教一日活動工作流程》《教師一日活動細則》《保育員班級衛生細則》,并不斷推進制度的落實,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做到人人有職責,人人爭負責。在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師明確規范和標準,使人人都明白為什么要做,要達到什么目的,由誰來做,什么時候做,怎樣做,做到什么程度。從而形成運轉有序、責任明確、迅速高效的整體,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因“6S”管理需要,管理員對各區域環境進行劃分,使每人都負責其中的一個管理區,這種“包干到人”的管理辦法有助于每個人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細致,不斷提升層層管理的價值。例如,原先有的班級或公共的墻飾是有破損的,老師們從來沒有在意過,甚至有的看見了也不會去把它修補好。自從“6S”制度完善后,各項任務規劃到部門、到具體的人之后,老師們逐漸養成了習慣,變得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看到有破損的墻飾,會很快把它修好。
“6S”管理中通過幾種技巧既能讓教職工不斷改進,又能很好地進行“6S”清潔管理。
紅牌作戰。紅牌作戰指先尋找問題點,并在對象物上懸掛紅牌,讓每位教職工明確問題,達到積極改正的目的。它的作用在于一目了然地呈現問題以及直接給予糾正,易操作、易修改、易調整,從而達到改善的效果。
目視管理。借助視覺通道,及時傳遞、公示管理現狀,使之可視化,以達到教職工熟悉工作流程,全園統一認識的目的。它的類型有:指示標、管理宣傳板、操作流程圖、安全警示、現場管理。
合理化建議。在一個幼兒園里,每位員工都是這個團隊的主人,每個人工作的主動性都直接影響工作質量。然而,如何提升教職工工作的主動性?如何才能使教職工像主人一樣思考?工作中有哪些環節可以做得更好?有哪些材料可以節約?合理化建議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
逐步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通過規范細節,使師幼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致力于實現看得見、摸得著的管理目標,即把這些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在入園、進餐、戶外活動、午睡、起床、離園及半日開放活動等小目標中,使全體師幼都形成了自覺的行為習慣,如班級保教人員在幼兒餐點一環節,播放輕音樂,努力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
幼兒園實行“6S”管理以來,從清潔做起推行“人性化加制度化管理”。“6S”常規管理中把教師當成是班級設計、管理的主人。在“6S”實施中,對教師們的想法和創意,我們給予鼓勵、肯定和獎勵。班級“6S”實施中有變化有統一,在評價的過程中也進行多元的評價方法,從不同角度肯定每位教職工的付出,每個團隊的優勢,讓班級“6S”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的創意,讓教師成為班級設計、管理的主人。例如,在整理整頓環節,要求老師用統一的規范標識去擺放物品,至于具體如何擺放我們給了老師很多的自由空間,除整潔、有序,另外還要考慮讓教師方便的原則。
精細化管理應注重幼兒園文化建設,努力創設濃郁的文化氛圍,形成幼兒園特有的精細化文化理念。幼兒園營造人人有事干、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環境氛圍,細化目標管理、計劃管理、過程管理、評估管理等基本內容,從工作中關注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精心做好教育管理的每一個細節,最大限度地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效益,為教師和幼兒實現最優發展,營造健康、和諧的大環境。實施班組“6S”管理后,班級物品擺放、歸類整齊有序,我們做到廢舊材料充分利用,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天清潔室內外環境衛生,定時開窗通風,口杯、毛巾、圖書、玩具等幼兒用品定期消毒、晾曬,每日做好消毒記錄。幼兒衛生間實施標準化管理,粘貼生動的如廁圖示、統一的物品標簽、整齊的設施對應提示,同時懸掛溫馨的水培植物,保持笤帚離地、拖把統一高度懸掛。衛生間管理成了幼兒園“6S”管理標準化的樣板間,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舒適、溫馨、潔凈的生活學習環境,形成幼兒園內的管理文化。
同時幼兒園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園地、櫥窗、網站等進行家園溝通,用多種方式密切家園聯系,讓家長、社會了解、支持幼兒園的“6S”管理,贏得了家長社會的支持與信任,實現家園共育的精細化,使家園教育精細化程度得以不斷深入。
總之,精細化園本管理是一項集體的活動,是一種團體精神凝聚力,是一種追求卓越、不甘落后的進取心。清潔工作是精細化管理的開始,萬事開頭難,但如果下定決心做,一定能在精細化管理的道路上打造出人性化、個性化的幼教品牌,讓幼兒園成為孩子們快樂成長、快樂發展的樂園。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天景山成長幼兒園)
[1]羅仕文.6S督導師實用手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2]陳遷.幼兒園管理的50個細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