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詠梅
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動作發展需要,我們在操場上創設了鉆爬區、投擲區、走跑區、攀登區和跳躍區等多個活動區。在區域體育活動中,幼兒自由結伴,自由選擇活動地點,自由支配活動區逗留的時間,盡情享受開放的空間、時間、材料。
在每個區域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不同層次的多種材料,如:鉆爬區為幼兒提供墊子、紙箱、布袋、鉆筒等;投擲區提供沙包、報紙球、紙飛盤、飛鏢、海洋球等;走跑區鋪設了鵝卵石小路,并提供了舊輪胎、高蹺、可樂瓶、紙板鞋等;跳躍區提供了羊角球、橡皮筋、體操圈、竹竿等。這些豐富多樣的運動材料極大地滿足了幼兒不同的探究興趣。幼兒的思維靈活跳躍,常常會產生出乎意料的想法。材料的開放為他們進行創造性活動提供了保證,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設想賦予預設材料新的意義。如在鉆爬區中,孩子們鉆進了老師原本為他們準備做山洞的大紙箱里,開起了“坦克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廢舊材料,這些廢舊材料色彩鮮艷、造型各異、功能百變。因此,我們與幼兒一起收集了大量廢舊材料,如易拉罐、雪碧瓶、舊掛歷、紙板箱、蛇皮袋……我們根據廢舊材料的特性,充分挖掘其在體育活動中的獨特價值。老師和幼兒一起親手自制運動器材,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更激發了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
在收集廢舊材料、自制體育器材和開展相關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幼兒不斷擦出創意的火花。如牛奶罐的質地堅硬,高度在9厘米左右,比較適合做高蹺。于是教師與幼兒一起在牛奶罐的兩邊穿上一根繩子,就成了一個結實漂亮的“高蹺”,在玩平衡游戲時,牛奶罐里還可以灌一些水練習負重走平衡。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教師還發現幼兒喜歡用兩個牛奶罐進行相互敲打,于是就和幼兒一起自編了一套“運動操”,這套操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大肌肉動作,還訓練了幼兒的節奏感;又如皮鞋盒子大小不同,教師就在盒子蓋上挖個洞,做成“爸爸的大鞋”,幼兒穿著這雙“大鞋”快樂地在操場上蹣跚前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平衡能力得到了訓練。
為了讓幼兒多層面地體驗人際關系,我們打破了班級、年級的界限,使體育活動的空間成為全體幼兒活動的場所。幼兒活動空間與人際范圍的拓寬,不僅豐富了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使幼兒在與不同年齡伙伴的交往中相互學習并吸收同伴的經驗。
在混齡體育活動中,我們發現:大班幼兒會自發地幫助弟弟妹妹,看見弟弟妹妹有危險動作時會主動伸手保護;奔跑中看見弟弟妹妹,他們馬上會放慢速度;他們還會帶著弟弟妹妹一起探索,一起挑戰……這種“大帶小”“小學大”的游戲形式,增加了幼兒與不同年齡孩子交往的機會,有助于幼兒自然習得社會交往的技能,并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民間游戲種類繁多,簡便易行,雖時代變遷,但它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仍具有獨特的價值。在體育活動中,我們深入挖掘民間游戲素材,將好玩、有趣的傳統民間游戲有機融入幼兒的現代生活之中,使孩子們不僅了解了民間傳統文化,更激發了他們對傳統運動的探究熱情。例如,我們在室內走廊和戶外場地上繪制了“跳房子”“九宮格”等,孩子們隨時可以自主結伴活動;在體育角提供了“翻洋牌”“打彈子”等小游戲材料,可以鍛煉幼兒小肌肉動作和瞄準的能力;還有“荷花荷花幾時開”“炒黃豆”等游戲,雖然不需要器材,但孩子們可以隨時隨地邊朗誦童謠邊玩游戲。
此外,我們深入挖掘和利用了幼兒園周邊資源,以彌補幼兒園體育活動環境的局限性。如利用幼兒園所在社區中的健身器械開展活動,利用附近公園開展“大帶小遠足”活動。孩子們走出校門,呼吸著新鮮空氣,沐浴著燦爛的陽光,在草地上滾爬,在小樹林里追逐,在小山上爬坡。遠足過程不僅鍛煉了幼兒意志,同時更愉悅了幼兒的身心,培養了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總之,在體育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我園始終將幼兒置于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以自己的能力去實踐并與環境交互作用,積極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江蘇省無錫市劉潭實驗幼兒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