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小娥
堅持游戲化課程設置與構建,已經成為貫穿幼兒一日活動的基本導線。然而,課程游戲化應該如何實施?游戲如何定位?課程與游戲應該如何融合?事實上,堅持“貼近幼兒的需要”理念,從構建自由、自主、快樂、貼切的游戲活動中,讓課程更有趣味,活動更加多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變革目標的有序實現。
幼兒園游戲區分為三部分,即班級游戲區、功能游戲區和戶外游戲區。班級是幼兒園幼兒活動的主要區域,也是實施課程游戲化的重點區域。比如在班級游戲區,設置美工區、積木區、圖書區、表演區等等。結合班級游戲區與班級課程的實際融合,可以在班級游戲區設置具有互動性、教育性和適配性的區域。如引入幼兒園班級環境建設與課程教學資源的融合理念,突出班級環境與學科知識、教學內容的關聯,便于教師在班級活動中融入游戲,在游戲中促進幼兒學習。同時,班級環境自身要體現與教學主題的結合,要能夠貼近幼兒的生活和認知特點,努力創設幼兒樂于參與的區域活動,注重活動主題與游戲內容、游戲形式的協調,要能夠從游戲環境的動態性變化中來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功能游戲區是結合幼兒園環境來設置的專門的活動場所,如教學樓、綜合樓等不同空間的專用活動室,可以將音樂活動室、舞蹈活動室,以及其他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活動室。通過融入課程內容與活動室投放相應的材料,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參與探究、參與游戲的熱情。比如設置“寶貝工廠”游戲活動室,專門投放了小木屋、陶藝坊、制衣間等游戲設施,引導幼兒從玩耍、動手、探究中體驗知識;設置了閱覽室,放置了不同年齡段的童話故事等書籍,以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設置了“科學實驗室”,融入大自然的變化、宇宙空間、植物的生長等內容;設置“寶貝廚房”,以真實的生活體驗,讓幼兒從中體驗勞動的樂趣;還有“蒙氏工作室”,借以對幼兒手、腦智力的開發,來增強幼兒的獨立性、責任感和社會意識。
戶外游戲區的構建要體現“趣味、多樣、靈動、生態”等理念,要讓每一處設置都滿足教育的需求。比如小樹林,便于孩子們從中感受自然的清新與活力;親水樂園,以水為主題,讓孩子們能夠參與到玩水活動中,從嬉戲中收獲快樂的童年;還有五彩的世界、傳聲空間、攀巖石,以及運動場等等,都為孩子們的自由活動提供了有利環境。另外,在藝術創意墻設置上,通過線條、色彩的融入,激發幼兒的審美意識,讓孩子們能夠從觀察中發現世界,從參與中體驗生活,獲得自然的熏陶和情感的養成。
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發展,強調幼兒成長的過程性、連續性、整體性、差異性。游戲與課程、生活的融合,滿足幼兒從生活、游戲中直接感知、親身體驗以獲得經驗。所以,在構建以游戲為基本的學習區域時,主要從班級學習活動區來營造自由、自主、合作的氛圍。比如我們在班級學習活動中,以“加法”與“減法”為設置策略,在備課文本方面做減法,在游戲材料準備上做加法;在游戲活動組織上做減法,在幼兒動手實踐操作上做加法。同時,結合幼兒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給予個別的指導與關注,讓幼兒學會觀察,激發幼兒思考,引領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當然,在幼兒小組合作上,倡導游戲合作精神,鼓勵幼兒一起參與,共同完成任務。
生活區的構建也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設置的重點,要將生活還給孩子,教師要給予引導,讓幼兒更多地參與到生活中,獲得更多的生活機會。一日生活中的生活環節,也要按照課程游戲化的需要來組織,確保幼兒在生活中的自主、自由。比如在班級的生活區設置餐廳,上午的水果餐以孩子自助方式來準備,自主取用,自主清理,并鼓勵幼兒學會自理。同時,在生活與游戲的融合中,打破過去“一段音樂大家一起玩,一個提示大家一起干”的傳統,而是遵循各班孩子的發展需求,按實踐活動的前后順序,融入幼兒的主觀參與,來分步實施恰當的游戲活動,真正促進陶行知所提出的“是什么樣的生活,就做什么樣的教育”。總之,對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三區”的貫穿與銜接,教師也需要從認知上、課程規劃上、資源材料準備上進行轉變。比如教師要善于觀察與解讀幼兒的需求,適當引導孩子參與區域活動的體驗,取消固定的游戲活動模式,激發幼兒的自主選擇力。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未來星幼兒園)
[1]許卓婭.學與教的心理探秘[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