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培芳
教師的教育理念、專業意識、專業能力直接影響著幼兒園的課程建設、辦園質量等,因此,優化教師專業素養至關重要。一方面,教師必須不斷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挑戰自我;另一方面,幼兒園需要營造能讓教師勇于改變、樂于改變、善于改變的氛圍。于是,我們通過構建教師研習場,樹立以“幼兒為本”的理念,以扎實的行動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在進一步優化園本課程中追尋幼兒成長中的“真”樂園、“真”體驗和“真”發展。
要改善教師的觀念需要,給予他們更多體驗、思考、研討、轉換與內省的平臺。在構建的體驗式研習場上,帶領教師親臨現場、親歷活動,從而更深入地明晰孩子的需求與感受,以“支持性建議”的方式引領教師有方向地進行實踐。如在環境創設方面,我們建議教師:(1)每一處都受關注。環境中有精美的材料和空間,每一處都備受關注;(2)反映兒童的文化和興趣;(3)有充足的可供學習的機會;(4)將外面的世界帶到室內;(5)安全與美觀。
給予教師支持性的建議以后,請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或疑惑自由選擇建議對應的小組,結合實際情況,展開研討,這既是對建議的深度解讀,也是凝聚教師的力量和智慧,進一步完善建議并敦促建議有效落實的途徑。
項目研究是指基于自身文化傳統、現實形態和愿景展望而制定的一種獨特的發展戰略。我們以“項目”為切入點,以點帶面引領教師們深化研究,并逐步調整與優化策略,實現從理念到實踐的轉換。
以“戶外游戲場項目研究”為例,游戲場就像是一個縮小的世界,它的建設可以讓幼兒在真實的世界中有多種感官的體驗。因此,我們帶領教師走遍幼兒園的角角落落,讓教師在真實的現場中深入體驗,在感知與啟迪中,我們嘗試整合幼兒園戶外場地資源,讓游戲場與周圍的灌木叢、樹木、草地、花朵和小樹叢自然銜接,根據兒童的需要,一步步創設了休閑區、拓展區、種植區等,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生理、健康、情感、創造力、社會交往和認知能力各方面的綜合發展。例如,種植區使幼兒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感受植物的生長,了解食物的產出,增進對自然系統和季節的認知。在親歷種植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用圖畫記錄著他們的發現,教師們也在共同參與中感悟著種植活動對兒童數學、科學、藝術、營養健康知識等的有效積累。又如拓展區,我們采用了半封閉式的循環路線圖,串聯起塑膠場地和幼兒園的一大片綠化地帶,開展串聯式戶外活動,實現運動與自然的融合,使幼兒在自主選擇中,和環境、器械交往互動,獲得運動經驗。
在游戲場項目研究中,教師們在環境創設與課程實施的支持性建議下,努力使自然環境中的每一處都備受關注,努力讓兒童在戶外游戲中享受著自然環境的美好,了解著世界的奧秘,包括動植物和天氣等的自然規律等,同時也在成長、發展和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中認真體會著,發現人與自然界的關系。
我們知道,關注兒童、了解兒童,懂得尊重兒童、理解兒童,這是現代幼兒教師應該必備的職業素質。在項目研究下,我們進一步通過案例解讀的方式,把老師們聚在一起,通過分享相互之間的想法,分享幼兒身上有意思的小事,來解讀幼兒教育的大事,解讀幼兒成長的大故事。同時也進一步讓老師們意識到觀察幼兒游戲行為的重要性。如在“小報童”角色體驗案例研討活動中,通過微視頻的方式呈現案例,引發教師思考問題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體現在哪里?教師們通過仔細觀看幼兒的行為方式與情緒變化,認真傾聽幼兒間的對話,針對話題各抒己見。在激烈的研討中,教師們達成了一些共識:“小報童”角色體驗很好地促進了孩子的全面發展,但同時在原有的操作方式上還可以進一步優化來促進孩子的發展。
我們發現教師的觀察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通過鏡頭的捕捉,發現兒童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通過案例的解讀,了解兒童體驗需要背后的原因;通過集體的研討,理解兒童的各種體驗需要,體現教師關注兒童的理念,提高教師敏銳觀察兒童需要的能力。經歷了案例解析的歷程,從個體思考到團隊互動,共同探討有利于幼兒更好地進行體驗學習的活動,讓老師們更加地用心去思考活動的目的,用心去觀察孩子的需要。
虞永平教授說過:“教師素質的提升是不斷思考的結果,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結果!”在放開步伐大膽地做與改變中,通過有效構建教師研習場,讓研討、研究成為常態,不斷收獲教師專業成長的甘甜,收獲幼兒發展的喜悅!
(江蘇省無錫市水秀實驗幼兒園)
[1]郭茜.幼兒園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J].學前課程研究,2014,(11).
[2]段發明.課程改革: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契機[J].學前教育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