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紅梅
幼兒園環境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幼兒教育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兒童學習的探究性、互動性,幼兒園環境對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在創設時注重科學教育的內涵,便能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求知欲望。
一所幼兒園首先吸引人們的是其整體的特色環境,我園是一所新辦的具有科學特色的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中滲透不同層次的科學教育元素,可以更好地激起不同年齡段兒童之間的交往和合作,滿足不同發展程度的兒童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的需要。如在幼兒園大門門牌設計上采用了對開的八字形綠葉形狀,象征著擁抱和親近大自然的科學教育理念;門衛室走廊柱的頂部設計成幼兒喜愛的能隨風轉動的彩色的風葉;大廳的正面背景是山坡上有一組錯落有致的風力發電機組,孩子們可動手拉動使風葉轉動起來;一、二、三層走廊的墻壁上分別設計成一排排風車房、連環軸承和連環齒輪風車;每個活動室的吊頂部都是三葉草的形狀;科學發現室兩面墻壁上設計成幼兒喜歡的機器人造型,操作臺設計成火箭造型,頂部是藍色的星空;生活館、美工室、圖書室內的環境也都適合幼兒的興趣點等等,室內處處都呈現出科學教育的元素,讓教師利用這些科學元素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理念的滲透,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欲望。
我園地處郊區,園所面積較大,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精神的引領下,我們著力為幼兒創設必要的游戲環境,使幼兒在游戲中探索求知。我們對園所室外環境做了精心規劃,將室外打造成具有野趣和童趣的科學特色環境,讓幼兒有隨時探索求知的機會。如室外設有沙池、水池、泥池,有大型的迷宮,有飼養園、種植園,有不同材質的路面,有品種各異的花草樹木等等,幼兒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能隨時在游戲中探索,獲得經驗。
1.構建班級科學區域
班級作為幼兒經常性的活動和學習場所,其科學教育環境的營造對幼兒有著直接的熏陶作用。各個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活動室內創設科學區域,作為集體教學的延伸,讓幼兒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充分在科學區域內進行自由探索。不同班級創設的科學區域應因班級差異而各具特色,同時應努力促進不同班級科學區域活動的開放和共享。如有的班級注重自然角的種植實驗;有的班級會提供一些材料如電池、磁鐵、放大鏡等供幼兒開展小實驗。這些材料在實踐中不僅容易獲得,而且可以根據活動需要適時更換,保證了幼兒始終對科學活動保持良好的探索興趣。
2.開設科學專用活動室
科學專用活動室的創設是科學教育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科學教育思想和教學內容的物質載體,是培養幼兒實踐能力和提高其科學素養的重要平臺。開設專門的科學專用活動室,可以充分集中幼兒園的科學教育資源,讓兒童更為全面和深入地體驗科學的氛圍,也便于教師利用專門的活動空間,開展特定主題與內容的科學教育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集體教學的延伸,科學教育活動應該面向園外豐富的科學資源,拓展兒童參與科學活動的空間,從而充實幼兒園科學教育資源,提升科學教育活動的質量。幼兒園應對園外各種資源進行篩選和組織,設立定期開展幼兒科學社會活動的基地,設計和組織一套相對成熟的社會活動實踐模式。如可以和新建的青少年實踐基地結成友好單位,使其成為幼兒園開展各類實踐活動的基地,讓幼兒切身感受科學的魅力,激發幼兒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家長資源是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共同參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能更好地充實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家園互動一方面能夠憑借科學教育活動這一平臺實現親子教育活動的相關目標,另一方面通過對家長進行相關的科學教育培訓、安排家長來園觀摩科學教育活動、利用節日開展親子活動,能增進家長對幼兒園教學與管理的理解與支持,促進家園共育。
總之,在幼兒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興趣,及時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問題納入科學教育的內容,生成科學教育活動,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精神,從而獲得更多的科學經驗,為其一生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幼兒園)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