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雅娟
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情感教育是首要的。教師應重視一日活動中一些細節對幼兒情感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善于捕捉機會,對幼兒進行情感的熏陶。這學期,幼兒園飼養角養了一只大白鵝,中午利用散步時間我帶孩子們去看大白鵝,小朋友們可高興了。第二天一早,發現很多小朋友都拎了一個塑料袋。當孩子們打開給我看時,我覺得很好奇,有的裝的是青菜,有的是白菜,還有的是大米。當我從孩子們那里得到答案時,我被感動了。原來,昨天我帶孩子們去看大白鵝時,細心的小朋友發現大白鵝吃的東西快沒有了,所以今天小朋友們從自己家中帶了一些吃的給大白鵝。孩子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不正是我激發孩子們美好情感的大好時機嗎?于是我對小朋友們說:“你們很有愛心,老師也被你們感動了,大白鵝看到這么多吃的,一定很開心,以后讓我們繼續關心大白鵝,好嗎?”接下來幾乎每天都有小朋友給大白鵝帶吃的,早晨來園或下午離園時小朋友們經常會去拍拍大白鵝和它打招呼。幼兒美好的情感需要我們老師去呵護,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小細節,用自己的言和行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播下人類最真摯、最美好的情感的種子。
在一日活動中教師若能抓住具有教育意義的偶發事件,隨機引導,就能大大促進幼兒觀察力的發展。如游戲時地上突然出現的小螞蟻、下雨后出現的蚯蚓、路上飄落下來的樹葉等等,都是引導幼兒觀察的好題材。一天早晨,孩子們來園后在區域里玩,突然,思懷小朋友急匆匆地跑來跟我說:“老師,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秘密。”“什么秘密?”他忽閃著大眼睛,笑瞇瞇地說:“你自己去看一下小蝌蚪就知道了”我來到自然角一看,原來一只小蝌蚪長了兩條小小的前腿。于是在晨間談話時,我展開了隨機的引導:“今天,思懷小朋友發現了一個秘密,你們想不想知道呢?”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我讓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他們都驚奇地發現小蝌蚪長出了兩條細細的前腿。教師如若在一日活動中經常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現象,就會更好地促進孩子觀察力的發展。
教學活動,是指教師預設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集體教育活動。但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經常會出現一些未預料到的情況,如環境的突然變化,或某一幼兒意想不到的發現和提問,這時教師該怎么辦?如何變被動為主動,開展隨機教育,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在“認識磁鐵”的教學活動中,小朋友們正在用磁鐵吸大頭針,了解磁鐵有磁性這一知識。突然有一個小朋友拿著上面吸著很多大頭針的磁鐵跑來高聲說道:“老師,快看,大頭針怎么也能吸大頭針呢?”面對小朋友的突然發現,我沒有急于把答案告訴他,而是組織其他小朋友一起觀察這位孩子的發現。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和討論,知道了原來磁鐵的吸力能傳給吸在它上面的大頭針,這根大頭針又能吸起另一根大頭針。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隨機教育,引導得當,大大激發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從而養成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因此,游戲產生的教育功效是顯著的,也是多方面的。我園的科探室中里有玩水的游戲,這項游戲孩子們都喜歡,可也出現了問題。每次游戲結束,活動室的地上、桌上到處是水。有一次是陽陽和森森在那兒玩,我發現陽陽拿了一塊抹布放在水盆邊,森森拿著水壺去打水,他們一個往水盆里倒水,一個把盆邊的水擦干,然后他們交換了位置又玩了一會兒,他們放下水壺瓶,把抹布擰干。區域游戲結束時,我表揚了陽陽和森森,并請他們把怎樣保持桌面無水的辦法講給大家聽。這一隨機教育有效地對幼兒進行了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在游戲中教師只要做個有心人,善于發現,展開隨機教育,久而久之幼兒就一定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注意、記憶、思維有著很大的隨意性,當他們被某種事物吸引而興奮的時候,他們的思維異常活躍,頭腦里的問題特別多,容易接受成人對他們的交流和教育。因此,教師應重視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對幼兒開展隨機教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江蘇省海門市開發區幼兒園)
劉晶波.師幼互動行為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