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菊華
我們從小班開始,進行專業的家長指導工作。9月初我園從“跟班日”“溝通周”“家訪月”入手展開工作。通過第一天的半日跟班制,讓家長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消除顧慮,從而能安心把孩子放在園內。通過開學第一星期的溝通周,教師與家長深入溝通,及時反饋孩子在園學習和生活的情況,取得了家長的支持與信任。通過開學第一個月的家訪日,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背景,從而有目的地對孩子進行個性教育。
一學年組織三次園級家委會會議。學年度初的家委會成立會議上,正副園長采用“牽手式”方式,以一個介紹、一次體驗、一則案例、一份清單向家長介紹我園基本情況,讓家長了解我們的幼兒園。學年度中進行“愛的陪伴”培訓,傳授親子溝通技巧。學年度末,由家委會會長進行小結,通過三次大型的指導性家委會會議,讓家委會代表率先融入幼兒園這個大家庭。
小班家長開放日重點突出家長與幼兒園的“手牽手”。老師以“促膝溝通式”模式對家長關心的話題進行答疑解惑,解除新生家長焦慮,分享教育小妙招,告知溫馨小提示,用“愛意”致意未來,讓家長獲得更多育人方法。
中班家長開放日重點突出“游戲精神”。中班是游戲發展的高峰期,因此,半日活動組織安排了大型戶外游戲展示。在現場觀摩游戲活動后,許多家長連連稱贊。班級家長會,以“伙伴式”模式,由家委會會長組織了豐富的趣味接龍、大說心里話等游戲,通過快樂的互動游戲,進行家教心得分享。
大班的家長開放日重點突出“走進心靈、走進專題”。半日活動的組織有以“感恩媽媽”為主題的“超市采購大行動”:通過為媽媽買一件禮物,給媽媽包裝禮物等活動進一步激發孩子愛媽媽的情感。班級家長會開展了“親子和諧溝通”專題講座,老師用“聆聽式模式”結合生動的事例闡述溝通的技巧,用“體驗式游戲”讓家長感受不同溝通方式的利弊。在體驗中,許多家長流下了眼淚,他們深深感悟到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言行的影響。這樣的活動真正走進了家長的心靈,挖掘了心靈深處“愛的源頭”。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忙于工作,疏忽了與孩子的親密相處。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們組織了“陪伴式”成長特訓營。目的是讓家長獲得生命成長的同時,感悟幸福教育的原理,從而更好地配合幼兒園教育孩子。如在體育節中,組織了“樂享成長”親子10公里徒步挑戰賽,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徒步比賽,從有點擔心,到見證自己孩子的超級潛力,思想觀念得到了轉變。孩子們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他們更自信了,也更加充滿活力!
一學年來,我們讓熱心的爸爸媽媽參與到班級的助教團中來,不僅豐富了課程內容,而且提供了家長自我展示與成長的平臺。“故事媽媽”給孩子們講述精彩的繪本,發展語言能力;“巧手媽媽”帶領著孩子們做水果沙拉、包餛飩、做烘焙,學習生活技能;“工匠爸爸”帶著孩子們修理椅子,提高勞動技能;“運動爸爸”帶著孩子們學武術,奔跑放風箏,增強身體素質。
各班組建了“樂寶貝”親子實踐團,由積極主動、愿意奉獻的家長自主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有小班的穿衣比賽、生活技能大比拼;有中班的野外拓展活動、服裝秀;有大班的主題活動“探尋扇子的秘密”“參觀圖書館”等等,實踐團的活動緊扣我園的“三樂”課程和育人目標“做‘野氣’‘稚氣’‘靈氣’的‘三氣’寶貝”來開展。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自然,走向社會,不僅促進了班級和諧關系,更讓家長感受到了與孩子一同成長的幸福。
未來的路上,我們將與家長朋友們一起手牽手,攜手并進,在成長的道路上且行且思,開出更燦爛的幸福之花。
(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中心幼兒園)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