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書寫技能?!毕嚓P研究成果表明: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生。怎樣激發(fā)與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呢?筆者在教育實踐中,總結出十種方法。
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幼兒在豐富的閱讀環(huán)境中充分感受書美書香,主動去翻閱、探索、發(fā)現(xiàn),以獲得成功的喜悅。在幼兒園里,我們創(chuàng)設溫馨、安靜又明亮的小書蟲閱覽室,在走廊及各班教室內(nèi)外開辟閱讀區(qū),經(jīng)常投放幼兒喜歡的圖書,供幼兒自主取放閱讀,讓幼兒園成為書香園所。同時,建議家長在家里設有小書房、書柜、書桌,讓家成為書香家庭。
我們在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開設了游戲表演區(qū),孩子和老師們將一些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和幽默的童話故事在表演區(qū)進行精彩演繹。如:孩子們在區(qū)域活動中自編自演《七色花》《龜兔賽跑》《十個爸爸》等一些童話故事,通過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表情、動作,使孩子對作品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使閱讀氛圍更濃烈。
比如在給幼兒講《兔子快比》的故事時候,講到最精彩處戛然而止,拋出提問“兔子哥哥說:‘快比,你會被獵狗追上的?!撬撛趺崔k呢?”“最后兔子快比用什么辦法解決問題了呢?”用懸念的方法引導幼兒關注圖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讓幼兒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尋求答案。
引導幼兒為故事繪畫插圖或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畫出故事的插圖,通過繪畫閱讀活動在“你說我畫”中展開想象的翅膀。要把插圖畫好,孩子們就必須先把書讀好了,這其實也是讀書比賽。幼兒的繪畫作品在各班、家長會及社區(qū)進行展覽,讓孩子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孩子在初步理解故事、兒歌的基礎上進行展示和拓展,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色彩鮮艷的圖案,以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我們積極舉辦經(jīng)典誦讀活動,引導幼兒在“你讀我讀”中感受古詩魅力。每周引導幼兒至少學一首古詩,確定每周二是“親近古詩日”,根據(jù)季節(jié)、詩歌的特點等,在《家園聯(lián)系表》中,向幼兒推薦一兩首古詩,老師帶領晨誦。自開展此活動以來,教室里經(jīng)常能聽到孩子們誦讀古詩的聲音。一位小朋友說出一首古詩的題目,其他會背的小朋友就會跟著背起來,不會背的也靜靜地欣賞著,形成了互學的合力。
如每年四月的“讀書節(jié)”,通過“讀書俱樂部”“繪本漂流”等活動,實現(xiàn)了好書共讀的美好愿望。這種分享和交往,不僅使幼兒感受到了共讀的快樂,也充分發(fā)展了幼兒的社會性認識,開啟了幼兒與家長的閱讀之旅。如每年十月的“故事節(jié)”,在“好故事大家說”“好故事大家聽”的節(jié)目中,幼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認真傾聽他人講誦,甚至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演繹故事,增強了幼兒的自信,激發(fā)了其閱讀的樂趣。
我們常借助語言領域活動,和幼兒互動分享閱讀感受。教師在介紹故事的教學過程中,與幼兒進行互動與對話,用足夠的耐心等待幼兒大膽發(fā)言,用平等的心態(tài)和幼兒分享閱讀的感受。
我們嘗試進行每周的“小喇叭故事播報”,收聽時間為每周二和周四上午,具體的欄目有“張阿姨講故事”“小書蟲經(jīng)典誦讀”等。通過具有穿透力的聲音,把故事中的感情變化直接訴諸幼兒的聽覺,讓幼兒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我們應注重發(fā)現(xiàn)與樹立幼兒閱讀榜樣,讓這些“小書蟲”多展示自我。在活動中,老師應該注重以情激趣,投入更多的感情,用生動、夸張的手法來呈現(xiàn)故事,用動作、神態(tài)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預告精彩片段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閱讀熱情,使“閱讀”過渡到“悅讀”。
為了提高孩子對圖書的閱讀熱情,我們每學期進行“書香童星”“書香班級”“書香之家”系列評選活動。平時,在閱讀區(qū)開設“書香伴我露笑臉”專欄,我準備了許多笑臉花,當小朋友讀完一本書,能講出大意,或能畫出相應的一幅畫,唱出一支歌,進行一段書意情境表演,提出一個問題等時,我就會在專欄孩子照片后貼上笑臉花。小朋友每當看到這一朵朵屬于自己的“書香笑臉花”,總會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又會喜滋滋地閱讀起新的圖書來。
總之,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的方法還很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何讓幼兒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我們幼教工作者須基于幼兒,立足園本,不懈探索!
(江蘇省泰州市許莊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