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 王坤
(山東省臨沂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 山東臨沂 276000)
簡議風景園林設計的作用及其設計要點
謝靜 王坤
(山東省臨沂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 山東臨沂 276000)
風景園林設計是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以高起點、高標準設計創超高品位的環境。風景園林設計目的是改善人們居住的環境,讓廣大市民在更舒適,更整潔健康的環境中生活。基于此,本文簡述了風景園林設計的注意事項,對風景園林設計的主要作用及其設計要點進行了分析。
風景園林設計;注意事項;作用;設計要點
風景園林設計的注意事項主要表現為:
(1)風景園林設計中地形地貌的注意事項。風景園林設計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①要豐富植物景觀層次。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層次上有變化,有陰面和陽面,有抑揚頓挫之感。②增加綠地面積。這對于綠地面積有限的小圓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向空中發展有利于栽植高大怕的觀植物;向地下延伸挖地造湖,增加綠地面積,豐富景觀層次。③有利于排水。起伏的地形對排水非常有利。
(2)風景園林設計中古跡、古樹名木保護的注意事項。城市的自然遺跡、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象征,在園林綠化設計中應盡量保留、保護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樹、大樹,由于適應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規律,如果因建設造成地下水位改變,很可能導致樹木的生長不良,所以必須統一規劃,盡量不要破壞原由的生態體系。
風景園林設計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1)美化城市的作用。風景園林的美能夠展現出城市的美。因此風景園林景觀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
(2)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作用。①風景園林還可以吸收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氣體以及對大氣造成污染的氣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體,只要這些有害氣體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就可以通過自身的吸附和凈化功能,以降低這些氣體產生的危害。②風景園林中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可以放出氧氣,吸收二氧化碳。
(1)園林建筑小品的設計要點分析。園林建筑小品首先是要因地制宜,能夠融合到周圍的環境中去。為了做到這一點,要考慮環境氣候,北方與南方的建筑各有特色,南方的房子多斜坡,白墻黑瓦,北方的房子多厚墻,成軸對稱分布。建筑小品設計要與所選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在總體的結構上要依形就勢,并且要利用自然環境的地況。還有一點是建筑物要寧小勿大。建筑小品在設計時要注意空間結構和布局上的形式力求活潑,在設計中安排建筑的空間結構以及組織觀景的路線非常重要。內外的空間過渡之處,經常是吸引游人游覽的地方,也常是游人情感轉變的地方。而且明與暗,虛與實,自然與人工的彼此轉換經常都是在這樣的地方進行,依次地過渡空間顯得尤其重要。
(2)園路鋪裝設計要點
主要表現為:
①路面尺度設計。鋪裝圖案的大小對外部空間會有一定的影響,形體比較小的、緊密的形狀,使空間具有壓縮和私密感,形體較大的會使空間產生一個寬敞的尺度感。不同尺寸的大小的圖案和與周圍的材料的不同的顏色、紋理,而且影響空間的比例,可以與環境的和諧構建布局。
②路面色彩設計。色彩可以讓設計師的情感強烈地貫入人們的心靈。色彩的應用應該統一在追求變化,彩色路面要和景觀相協調,另外,對園林藝術的基本原理,用視覺上的冷暖節奏變化以及輕重緩急節奏的變化,打破了壓抑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實現穩定而不沉悶,亮麗而不俗氣。
③路面質感設計。園路路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材料的質感給人的感覺。鋪裝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空間的大小,大空間要粗一點,應該選擇質地厚,粗線條清晰的材料,因為粗糙常使人感到安全,沉重的,開朗。所以,大面積的鋪裝應使用較粗的鋪裝材料,細微處,應選擇質地優良細質感的材料。
(3)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要點分析。園林內的植物多數是隨著季節的變化有不同的季節特征表現,這些隨著季節變化而循環交替的現象,為園林的時序景觀創造了條件。風景園林設計者可根據大自然的特征,植物花開花落的變化,在最恰當的季節配置最優勢的植株,使生命不斷延續,讓園林時時刻刻充滿生機給予人們希望。在園林空間安排上,由于植物其本身是一個三維體,所以植物擺放能體現出園林的整體美觀。
(4)山石設計要點分析。山石是風景園林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指人為地從別處移來的放在園林中的具有觀賞價值的假山和置石。山石的安排要體現出自然之趣,雖是人工卻宛若天成,不能給人生搬硬放,要有與周圍環境相契合的感覺,假山的設計是一種藝術而不是一種技術。名山大川中處處都有著山石的神韻風姿,因此石景在園林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綜上所述,風景園林設計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美化環境、減輕自然災害,豐富城市生物多樣性,因此風景園林設計需要以傳統與現代園林作為基礎,緊密結合城市發展,從而促進園林事業的發展。
[1]張曉光.地域特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2]張靖,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城市研究,2014.
[3]李春付.淺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J].裝飾裝修天地,2016.
TU986.2
A
1005-7897(2017)18-0039-02
2017-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