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型”供電所建設的外省實踐
今年上半年,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選擇了37個供電所開展“全能型”試點建設,計劃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下半年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開,確保國家電網公司“全能型”供電所建設各項要求有效落地。
為推進“全能型”供電所建設,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在組織保障方面,將試點打造“全能型”供電所列為17項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公司總經理辦公會進行專題研究,并多次召開部門協調會﹑專題研討會,研究推進“全能型”供電所建設。在制度保障方面,制定印發了《“全能型”供電所建設工作方案》《供電所優化設置方案》《供電所規范化管理指導手冊》《2017版信息化條件下供電所資料目錄及說明》等文件,指導市縣公司規范開展“全能型”供電所建設。在技術保障方面,以數據同源﹑業務融合為基礎,建設應用供電所綜合業務監控平臺,為供電所及各級管理部門提供全業務數據透視平臺;整合臺區經理所需的營銷﹑配電業務功能,在移動作業終端上建立專用模塊,增強臺區經理現場服務能力,提升服務一次到位率。在隊伍保障方面,按照“系統規劃﹑急用先學﹑分層實施﹑覆蓋全員”的原則,優先完成對試點單位﹑試點供電所崗位人員培訓。目前,國網山東電力已完成第一批56名試點供電所所長﹑副所長的集中培訓。
圍繞打造“全能型”供電所, 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組織對 2016 年指標體系進行修訂,搭建了“三維度六區段五檔位”的“全能型”供電所同業對標體系。
該體系強化末端營配融合,改變之前以安全生產﹑營銷管理﹑供電服務等專業指標設置條塊,按照“業務協同運行﹑人員一專多能﹑服務一次到位”三個維度﹑8項大指標﹑17項小指標進行對標,引導供電所將工作重點落在抓實基礎管理,以消除短板為目標;實施差異化管理,將供電所分為城區供電所﹑園區供電所﹑鄉鎮供電所三類進行對標,鄉鎮供電所再劃分為四個區,共六區段。各類各區供電所只在本區段內排名,不再進行全省綜合排名,市﹑縣公司按照所轄供電所各檔位積分的平均值進行排序;鼓勵爭先進檔,每個單項小指標完成值按照 A﹑B﹑C﹑D﹑E共五個檔位進行評價,引導消除短板,積極進檔。對標成績將作為星級評價和年度標桿選樹依據。
“全能型”供電所指標體系按百分制進行評價,該指標體系分“業務協同運行﹑ 人員一專多能﹑服務一次到位”三個維度,權重為4∶4∶2。三個維度共有低壓營配數據貫通率﹑用采成功率﹑市場開拓﹑臺區線損﹑設備運維管理﹑電費回收﹑搶修到位率和服務成效8項大指標,其中涉及17項小指標。另設安全﹑稽查﹑投訴﹑競賽調考等減分﹑加分項。
金湖縣供電公司塔集供電所被國網淮安供電公司確定為“全能型”供電所示范點,探索建立“1+n”臺區經理管理模式,將現有網格化臺區經理分片設置,在每個片的臺區經理中擇優或競聘產生1名客戶經理,實行1個客戶經理對接1個﹑2個﹑3個網格化臺區經理,形成“1+1﹑1+2﹑1+3”多元化臺區經理制模式。
塔集供電所結合當地地理環境特點及人口居住分布情況,將轄區內203臺綜合變﹑ 240千米低壓線路﹑195千米接戶線﹑9970戶用電戶劃為12個網格責任區﹑4個片,每片確定1名客戶經理,每個網格責任區確定1名臺區經理,最終形成“1+3”臺區經理管理模式。
客戶經理與臺區經理均實行競聘上崗。塔集供電所編制了《塔集供電所臺區(客戶)經理競標方案》,明確4名客戶經理與12名臺區經理競聘崗位,對競聘的條件﹑臺區(客戶)經理臺區工作量積分測算﹑競聘后待遇﹑競標人員﹑考評辦法在所內進行公示。競標遵循“人員優選,職責明確,管控從嚴,考核到人”原則,通過競爭上崗,實行差異化收入,以激發臺區經理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自2016年11月份以來,在國家電網公司﹑陜西省電力公司統一部署下,臨潼供電公司秦俑供電所積極探索“1+X”供電所信息系統優化整合模式,組織研發供電所綜合業務監控平臺,持續深化供電所綜合業務管理內涵,支撐“全能型”供電所建設。
“1+X”供電所信息系統建設模塊中,“1”為全景看板模塊,主要對供電所核心業務和關鍵指標進行集中監控,實時在線管控供電所指標異動﹑工作異常等情況。“X”為電子歸檔﹑星級評價和同業對標三個功能模塊,通過對縣公司及供電所同業對標體系的統一展現及管控,集中展示和分析評價供電所整體管理水平;結合供電所信息系統功能完善,持續推進供電所資料檔案電子化和自動化,實現基于模板在線填報及自動匯總,進一步精簡手工填寫資料,梳理并固化標準文檔﹑模板,實現數據自動填報﹑匯總及各類資料的電子化管理。
秦俑供電所綜合業務監控平臺建設以“實用﹑高效﹑開放”為原則,以“營配合一﹑末端融合”為主線,以數據同源﹑業務融合為基礎,推進供電所服務精準化﹑日常工作規范化﹑星級建設流程化﹑對標信息透明化﹑工作記錄電子化為目的,全過程實行供電所星級評價管理,持續推進供電所資料檔案電子化和自動化,實現信息化系統建設與供電所管理提升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