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夏占民 通訊員 翟曉陸
考場外的“繡花工”
文_本刊記者 夏占民 通訊員 翟曉陸
“孩子們十年寒窗苦讀不容易,高考保電我們的工作決不能有任何閃失。”6月1日午夜,成功處理完110千伏臨潁變電站設備故障的臨潁縣供電公司員工呂博說道。
6月1日,當呂博和兩個同事對管轄片區4個高考保電重點變電站進行特巡及帶電監測時,發現110千伏臨潁變電站2號主變10千伏低壓側樁頭B相發熱達到140℃,A﹑C相只有40℃左右,屬于嚴重單相發熱隱患。事不宜遲,他們立即將設備發熱情況匯報給檢修試驗專業人員。
檢修試驗專業人員郭志﹑蔡新立接到電話后,迅速前往110千伏臨潁變對2號主變進行再次測溫判斷故障原因,經過現場測溫及負荷電流分析判斷,他們很快找到了“病因”,原來是導電桿及樁頭里外由于高溫完全變形,產生熱熔現象引起設備發熱。
“立即停電處理,決不能影響高考。”郭志等立即向主管領導建議,一場緊急搶修保電高考的戰役迅速展開。
“由于110千伏臨潁變2號主變日常負荷大,如不及時處理,樁頭的溫度只會越來越高,最終將導致導電桿完全燒毀,甚至釀成更大的事故。”現場專業人員緊張地討論著最快速的解決方案。
“導電桿更換要在2號主變進行吊裝大修才能完成,再有4天就要高考了,恐怕時間來不及。”
經過一個小時緊張的討論,他們終于拿出了解決方案:采取導電桿現場打磨處理。不過,此種方法有一定難度:導電桿材料是全銅材質,要將過熱融化變形的絲口,用什錦銼慢慢銼回原樣還不傷及其規格,這對加工工藝要求極高。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現場情況容不得浪費一點時間,檢修專業技術過硬的郭志勇擔重任,拿起什錦銼開始了手工打磨。現場只剩“繡花工”拿著銼子“吱吱”地打磨,大家都緊張地捏了一把汗,大氣都不敢出,生怕影響了“大師傅”施展手藝。
三個多小時過去了,郭志終于將導電桿基本恢復原樣,經游標卡尺測量與原尺寸基本無差別。可此時卻傳來了樁頭沒有找到備品的回音,這意味著樁頭又要將絲扣恢復。19時30分,郭志顧不上吃飯,又將樁頭里面的銅焊點打磨干凈,并在絲扣處涂抹上導電膏,仔細檢查確保無縫隙,再次將納米導電材料噴涂在導電桿和樁頭上,進行最后的恢復安裝。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午夜時分,檢修人員終于將2號主變10千伏樁頭發熱點處理完畢,2號主變恢復供電帶上負荷后經分時段測量,10千伏樁頭三相溫度在正常值。聽著1號﹑2號主變發出均勻的“嗡嗡”聲,現場人員都如釋重負地舒了一口氣,疲憊不堪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