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 潘春婷賣山藥
潘春婷是蘭考縣谷營鎮爪營四村村民。2014年4月,潘春婷的父親突發疾病,再也沒能醒過來。以前,地里的山藥一直由父親經營,沒了主心骨,潘春婷一下子懵了,整個家也差點因此垮掉。不久,村里來了一位駐村干部,在這位干部的幫助下,潘春婷順利申請到銀行貸款,蓋起了冷庫,申請了無公害商標,在網上開起網店,她成了遠近聞名的山藥大戶,鄉親們稱呼她為“山藥姑娘”。
在蘭考,像潘春婷這樣因為各種原因致貧而又通過扶貧隊、村干部的幫助走向富裕的農民,比比皆是。
2014年5月,蘭考縣委、縣政府制定了《2014-2016年扶貧攻堅規劃》,確定了“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發展思路是:“五輪驅動”“五級聯動”,鍛煉一支隊伍。“五輪驅動”就是政府推動、市場拉動、農戶主動、科技帶動、金融撬動;“五級聯動”就是縣扶貧領導小組、縣直部門、鄉鎮領導班子、駐村工作隊和貧困農戶互聯互動;鍛煉一支隊伍,就是通過縣領導包鄉、縣直部門包村、工作隊駐村、黨員干部包貧困戶,層層落實幫扶責任,鍛煉黨員干部隊伍。同時,善于借助外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蘭考的全體扶貧干部正是按照這個規劃,干出了一番新的天地。
“飛鴿牌”村支書的轉變
就在蘭考扶貧攻堅規劃制定出來的當月,代玉建當上了儀封鄉代莊村第一黨支部書記。同年11月,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他又當選為代莊村黨支部書記。
在成為村支書之前,代玉建在鄭州經營一個品牌黃金飾品,是一名成功的生意人。因為在一次返鄉時,看到鄉親們艷羨的眼神,他萌生了回鄉的念頭:“生意再好,只能代表我自己,代莊的百姓更需要我。”
接任支部書記后,代玉建認真打量他的村大隊部,“是個連廁所都沒有的三間黑黢黢的小屋,連一間開群眾大會的會議室都沒有”。
他沒有多想,前后拿出90多萬元,兩個月時間,為村兩委蓋起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二層辦公樓,并配備了辦公家具、電腦等設備,一次性解決了村兩委辦公問題。
起初,代玉建覺得當村支書也就是多給村里拿點錢、辦點事,“本以為錢散出去,總會買回個好”,但在2014年7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村黨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上,不少黨員向代玉建“開火”:“我們不需要幾個月也見不著一面的‘飛鴿牌干部!”
批評面前,代玉建真正認識到鄉親們對他的期望。“學習焦書記,要干就干出個樣子來。”他暗自下定了決心。
自此,多年習慣了“滿天飛”的代玉建在代莊扎下根,忙時幾周也顧不上回一趟鄭州的家。
身子留在村里,心思自然也就沉了下來。代玉建對鄉親們的生活有了新的認識。
代莊不算大,501戶2100人,5000畝耕地;不是貧困村,但也不富,全村人均收入達不到蘭考的平均線。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110人。
為提高農民收入,代玉建發起成立了怡心種植合作社。第一批,村里有97戶加入合作社。
“當時大家只會種麥子和玉米,還停留在傳統種植模式,根本談不上發展?!鄙鐔T代三回憶說。
“我的目標是合理調整村里的種植結構,盡快增加村民收入?!贝窠ㄕf。
為此,他從鄭州農林部門找來專家,到村里實地考察。聽專家說這里的土質非常適合種植大蒜和苗圃,他在和村委商量后,又拿出5萬多元購買優質蒜種、樹苗,免費提供給社員,并和大家約定:“賺了錢再還蒜種和樹苗錢;不賺錢,種苗算白送。”
2015年5月,大蒜喜獲豐收。種植大蒜的村民收入比以前增加了4到5倍。大家對村里這位“后生”開始刮目相看。代玉建的村支書也越干越有勁兒。
當年6月,時任省委書記郭庚茂到代莊視察農村黨建工作,他希望代玉建這個返鄉村支書充分發揮創新能力,早日把代莊百姓帶富。
頭腦精明的代玉建知道代莊發展的難題在哪里——“必須讓他們有‘造血功能”。
于是,代玉建組織貧困戶到武陟學淡水養殖,到鄢陵學苗圃種植,到寧陵學習林下養鵝,到中牟學大棚草莓種植。同時,他幫助貧困戶申請貸款22萬元,自己無償幫扶資金6萬元,確保貧困戶由貧困到小康轉變。
一年半時間,加入合作社的代莊百姓突破400戶,全村流轉土地1300畝。
“就任村支書的時候,我曾對鄉親承諾,再返城掙錢,一定是帶著代莊百姓一起去?!贝窠ㄕf。
2016年1月17日,他的承諾實現了。這天,代玉建領著他的10多個合作社社員,帶著自個兒產的土特產進城了。
這次進城,對代莊來說,意義不一般:第一次自產的農產品走出代莊,而且擺到了省會鄭州街頭。
“把我們的綠色農產品進行加工,提高身價,賣到城里去。”2015年年底,身為合作社理事長的代玉建提議。
“統一加工、統一標識、統一包裝,這些說法我聽都沒聽說過,別說做了?!贝f,“來之前,玉建提議把玉米糝兒賣到三塊五一斤。大家直說,乖乖嘞,太高了吧!”
來到鄭州,代莊人發現“三塊五”的價格并不高。代玉建為社員們選擇的賣場是省供銷社主辦的“老家河南”土特產大賣場。這家鄭州最大的土特產賣場內出售的大米、綠豆、玉米糝等農產品均比市場上的一般產品價格貴出兩到三倍。
“因為沒有‘QS質量認證,人家不讓進賣場。但一聽說我們來自焦裕祿工作過的蘭考,立即同意我們在門口擺上幾天攤兒!”代玉建說,“不比不知道,我們和其他農業產業化發展好的地方距離還很大,代莊的發展之路還很長!”
2016年5月14日,代玉建作為唯一的村支部書記代表,和其他9人一起,成為蘭考縣“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好干部”。
身兼三職的第一書記
劉文魁是在2015年元月來到谷營鎮黃窯村的。在來到黃窯村之前,他擔任蘭考縣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一職。
在行政服務中心,他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將老百姓反映的各種問題,傳達給縣里領導和各部門,并著力解決。雖然上面規定駐村隊員要完全脫崗扶貧,但是劉文魁卻無法放棄自己的原有工作。因為行政服務中心所有的工作人員加起來只有13人,有許多和各部門的協調工作,需要他來做。
來到黃窯村的第一個春節,他沒好好在家過。
大年三十那天,他和愛人在家里忙活了一天,包了幾百個餃子,準備送給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貧困戶。初一一大早,他又去給這些貧苦戶掃雪、貼春聯。這讓黃窯村的老百姓初次見識了這個第一書記的熱心腸。
2015年6月,在村里呆了半年之后,工作剛有起色,他又被委派了一項新任務——常駐北京進行招商工作??h長帶隊,他是副隊長,實際上他幾乎要負責全部的聯系和協調工作。而黃窯村這邊的工作他也不能丟下,只要隊員有解決不了的難題,他這個隊長就得回去“攻堅”。
在劉文魁看來,招商工作比駐村扶貧工作性質不同,難度卻更大——經濟大環境在蕭條的背景之下,很多企業由原來的向外擴張轉為保生存,對已經或準備做出的投資計劃持觀望或無限期推遲態度;在領導布置的任務要求之下,如何做好和投資商的持續溝通、如何順利完成任務也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內容。
他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與華潤集團溝通在蘭考建希望小學的事。
華潤集團因在與蘭考的扶貧項目上有一定的合作基礎,決定在蘭考建設一所希望小學。在考察了某鎮的學生規模之后,希望小學的校舍位置和面積被敲定了下來。后來縣里辦公會商議,建一次希望小學不容易,能否將校舍增加。而這項溝通工作,便交給了一直負責與華潤集團接洽的劉文魁。
劉文魁不記得打了多少個電話,終于聯系到負責希望小學項目建設的朱總秘書,對方卻告訴他,領導在香港開會,近期應該會回深圳。他二話沒說,直接從蘭考來到深圳,找了一家便宜的旅店等著對方。因為劉文魁的鍥而不舍,華潤集團建設希望小學的投資從2000萬增加到3000萬。
這只是他招商過程中極其微小的一件事,卻經歷了如此多的波折。
在北京,他呆的最長的一段時間,是近一個月沒有回家。中間他曾打電話問過家里,是否一切平安。妻子告訴他,家里人都挺好的,你照顧好自己就行。
直到有一天,他回家,發現妻子沒在家。老母親不小心說話露了餡兒,她問孩子今天誰去給你媽送飯?這時候,劉文魁才知道,妻子因為骨折已經住院住了半個月了。當時他就忍不住哭了。
正是靠著這樣的鍥而不舍,駐京近一年時間,光他自己就引入投資20多億元。
招商期間,村里的貧困戶也時刻牽動著他的心。他注重在招商引資中項目招引與扶貧開發工作的有機結合,在引入華潤集團的投資時,他優先介紹扶貧項目。終于,華潤集團決定投資1.5億元建設萬頭驢繁育基地項目,對全縣有意向進行庭院養殖的農戶每養1頭基礎母驢給予補貼3000元,這項政策可以帶動蘭考縣30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步脫貧奔小康。
如今,黃窯村的養驢基地已建成,等著年后天暖之時種驢進欄,驢奶粉、阿膠等項目也在一步步地規劃和實施中。
縣委書記的“高標準”
2014年5月,按照“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目標,蘭考縣組織實施“三年脫貧攻堅計劃”。規劃了的事不僅要干,而且要堅持干好,這就要求扶貧攻堅必須有思路。
首先,要切實解決“扶持誰”的問題。本著精益求精、認真負責、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態度,扶貧隊要對貧困戶開展精準識別。從2016年4月起,蘭考縣再次實施精準識別“回頭看”,按照“應進則進,應出盡出,應糾則糾”原則,對全縣貧困戶進行全面排查,截至5月底,共排查清退4887戶15756人,新增4082戶8845人,錯誤信息糾正6843戶26647人。
其次,著力解決“誰來扶”的問題。2014年,蘭考縣成立了115個駐村幫扶工作隊。2015年,全縣所有后備干部充實到駐村扶貧工作隊,派駐到全縣115個貧困村,并建立了配套的跟進管理機制;2016年又針對非貧困村這個空當,抽調335名優秀干部駐村專職從事基層黨建和扶貧工作,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切實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不拔窮根、不撤隊伍。
最后,突出解決“怎么扶”的問題。針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戶,蘭考因村因戶制宜,制定了12項有針對性的具體幫扶政策。
扶貧攻堅,必須有“真金白銀”。錢從哪里來?蘭考在充分利用財政撥付的基礎上,敢于突破自己,轉變了以往思路。政府主導、銀行支持、上市公司帶動的“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已經成為蘭考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渠道??h財政拿出資金作為風險補償基金,撬動10倍銀行貸款額度,支持貧困戶和致富帶頭人創業,參與扶貧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駐村工作隊成員擔任“扶貧信貸推廣員”,推薦貸戶,協調開工,一跟到底。2016年起,蘭考縣還出臺了新的扶貧政策。蘭考縣縣長蔡松濤介紹,其一加大產業扶持力度:財政出資1145萬元,按每個貧困村5萬元,非貧困村2萬元的額度實施到戶增收項目,支持貧困戶繼續發展產業;其二創建示范園、創業園:財政出資1000萬元支持晚桃、晚葡萄、晚梨為主的示范園、創業園,100畝以上能帶動脫貧戶就業、入股、分紅的園區,每畝補助1000元;其三為整縣扶貧上“保險”:政府投入千萬元保費資金,撬動40多億元保險保障金,為全縣所有貧困人口提供包括生產、生活在內的風險保障等。
2016年7月25日,蘭考縣召開脫貧百日攻堅大會,決定用100天時間扎實做好精準扶貧各項措施的落實,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增收致富,10月底實現貧困戶、貧困村有序退出。
在這次大會上,縣委書記蔡松濤對各級干部提出了三個要求,即扶貧攻堅工作要實之又實、細之又細、嚴之又嚴。
實之又實,是要對各項工作措施底子要清,工作措施要明,要區分一般貧困戶和兜底戶兩類主體,落實好相對應的扶貧政策;產業扶貧上要針對貧困戶精準施策,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產業,做到資金、技術支持全覆蓋。
細之又細,是扶貧攻堅工作要把所有建檔立卡戶家里的情況底子、幫扶措施和各項政策落實情況理清,細致工作,因戶施策;每個人都要清楚明白什么叫精準扶貧,清楚明白上級的要求、縣里的政策和我們的做法。
嚴之又嚴,是指紀律方面,精準扶貧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縣級領導、縣直部門、鄉村主體、駐村工作隊員和全縣機關黨員要分級負責,各負其責,嚴格追責。
本刊記者走訪蘭考各貧困村時發現,其實早在2016年的4月份開始,扶貧工作的節奏就明顯加快了??汲擎傫T莊村第一書記李玉光告訴記者,這次大會之后,上級對各項工作的要求都細化,也更嚴格。比如考勤制度,從今天到年底,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必須完全脫離原工作崗位,白天全員早上在鄉里點名后入村,晚上至少兩人在村,落實五天四夜制。每天考勤,請假向組織部駐村辦備案;駐村隊員脫崗一次,全縣通報,取消評先資格;脫崗兩次,取消后備干部資格,對派出單位主要領導戒免談話;脫崗三次,對派出單位主要領導問責。而對于這樣嚴格的制度,駐村隊員并無怨言,“因為縣委書記比我們還辛苦”。原單位為縣委辦公室的李玉光告訴記者,“現在縣委書記每天也忙得只睡四五個小時,甚至要熬通宵”。
在百日攻堅大會之后不久,2016年8月14日,縣委書記蔡松濤又組織召開了蘭考縣脫貧百日攻堅促進會??h領導和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主抓扶貧工作副職和115個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都參加了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針對縣里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分析點評,各扶貧隊針對自己的不足作了檢討??h委書記蔡松濤在最后的講話中,要求依然嚴格,扶貧隊的認識要再提高,責任要再明確,作風要再扎實;為了解除貧困戶的憂慮,還要求扶貧隊向貧苦戶解釋“脫貧不脫政策”的具體實施辦法。
一步步踏實地走,一步步努力地干,這是縣委書記蔡松濤的工作節奏,也是全蘭考縣扶貧干部的真實寫照。
在蔡松濤的2017新年感言里,他說道:“脫貧不是目的,小康才是方向。我們將變脫貧工作隊為小康工作隊,確保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不掉一人;持續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讓百姓生活得更體面、有尊嚴。80多萬蘭考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蘭考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