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互聯網金融指的是通過或依托互聯網技術和工具進行資金融通和支付及相關信息服務等業務的行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向金融領域的滲透,互聯網金融已在我國蓬勃興起,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文章從界定互聯網金融及其主要模式等概念出發,分析了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分制度、風險防控、保障措施等三個層面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發展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1-158-03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和特點
互聯網金融是近些年才出現的一個新的金融領域,它是由互聯網與傳統金融行業相互滲透形成的,包括傳統金融產品的線上營銷、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平臺等。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其思維模式不同,金融業務的媒介也不相同。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特性,故互聯網金融工作者必須轉換原先的思維方式,依照互聯網思維來開展創新性的工作。由于互聯網與金融業的結合,互聯網金融具有更高的互動性和透明度。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隨時隨地轉賬、購買理財產品等,具有即時性和可移動性的優勢,且使用互聯網金融進行交易也降低了成本,方便快捷。
(二)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出現了多種模式。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涵蓋了傳統金融業務的網絡化、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P2P網絡借貸、眾籌和第三方金融平臺六種模式,而這六種模式也正是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模式。其中,傳統金融業務的網絡化模式指的是各大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通過建立網上銀行、網上證券和網上保險平臺實現網上轉賬、網上投資理財、網上資金借貸、網上證券和保險交易及提供相關的信息服務等傳統金融業務的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指的是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由與國內外各大銀行簽約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以解除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為雙方提供支付服務的模式;大數據金融模式指的是依托電子商務交易產生的海量的、非結構化的數據,通過專業化的數據挖掘和分析,為資金需求者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的模式;P2P網絡借貸模式指的是資金供求雙方直接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資金借貸的模式;眾籌模式指的是資金需求者在互聯網上展示創意和項目,并提供回報、募集資金的模式;第三方金融服務平臺模式指的是建立第三方金融服務平臺銷售金融產品或為銷售金融產品提供服務的模式。
(三)推行互聯網金融的意義
國內互聯網金融作為我國互聯網浪潮中金融改革和創新的特色產物,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首先,互聯網金融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可及性。通過整合社會金融資源,互聯網金融降低了參與門檻,服務主體更加多元,服務范圍更加廣泛,業務主體和業務對象也更加靈活;其次,互聯網金融降低了金融活動的信息不對稱。由于互聯網信息公開化程度更高、范圍更廣效率更快,互聯網金融借由互聯網可降低金融活動的信息搜尋成本,降低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成本,有助于緩解機構和個人之間金融信息不對稱;第三,互聯網金融體現了“去中心化”特點。無論是傳統的借貸業務還是支付類業務,資金供需雙方借助互聯網平臺直接進行匹配和交易,避免了繁瑣的業務流程,資金流轉簡單便捷,既優化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金融業務環節中每個業務主體更大的自由度。
二、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制度體系不健全
互聯網金融是廣義金融的一部分,在互聯網金融蓬勃興起的同時,互聯網金融監管也成為了一個新課題。如何做到“既守住風險底線,又鼓勵行業創新”,是監管部門和業界需要共同關注的問題。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相當缺失,既缺乏具體的監管主體,又缺乏行業自律協會,僅有第三方支付領域處在央行有限的監管范圍之內,而這種有限的監管又因互聯網企業不斷的金融創新而變得不可持續(以余額寶的出現為標志),還涉及到監管協作問題。
比如,當前存在的很大問題是金融消費權益保護不到位。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客戶信息安全問題。網上購物的長期發展和持續繁榮,為互聯網企業累積了大量客戶信用信息和交易記錄,僅淘寶一家就積聚著億萬計的交易客戶,信息涵蓋消費意識、現金儲備、交易習慣等各方而。在互聯網金融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這些信息為電商企業進軍金融領域提供了天然資本,然而如何有效存儲和保護這些私人信息并保證不被非法盜用卻成了擺在電商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除信息安全外,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如余額寶、收益寶、現金寶等,由于上線時間比較短,尚缺乏有效的風險防范手段,在客戶風險提示和投資者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經驗。當前,我國政府已經著手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人民銀行還專門下發了《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用于指導各級金融機構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但該《辦法》只將傳統的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金融機構納入監管范圍,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卻并不在規范之列,這是監管的漏洞。可以說,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處于一片空白之中。
(二)企業自身風險防范能力較弱
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新興互聯網金融,都是經營風險的行業,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至關重要。我國互聯網金融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周期,業務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在整個金融市場上都擁有重要的地位和話語權。然而,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內控制度和風險防范能力卻遠跟不上業務和形勢發展的需要,以P2P網絡貸款平臺為例,因為涉及到借貸關系,其往往成為風險更高、令公眾更為關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其相對于傳統信貸的優勢在于信息絕對對稱、成本低以及效率高等,是一種借助互聯網技術“陽光化”的民間借貸,初衷是撮合交易,實現借貸信息發布和發現,不吸收存款、不直接經手資金。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有不少借貸平臺通過設計理財產品以吸收資金,開展資金池業務,存在借貸信息不透明、期限錯配和非法集資的隱患,有的甚至還動用放款人的資金。
(三)保障措施不完善
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信用體系建設仍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是計算機網絡通訊系統和互聯網金融軟硬件系統等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信用體系建設,故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信用體系建設的完善程度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計算機網絡通訊系統還存在著密鑰管理和加密技術不完善、TCP/IP協議安全性較差等缺陷,加之網絡通訊系統具有的開放式特點造成的其易遭受計算機病毒和電腦黑客攻擊的問題,都易使得我國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金融交易帶來較大的技術風險。在互聯網金融軟硬件系統方面,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軟硬件系統還大多來自國外,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系統,這也給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來了選擇其發展所需的技術解決方案面臨著與客戶終端軟件的兼容性不佳,可能被技術變革淘汰,乃至威脅整個金融體系安全等風險。而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我國互聯網金融賴以發展的信用體系建設還很不完善,信用風險還較高。
三、解決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的主要對策
(一)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
首先,應盡快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立法工作,制定適用的法律法規,出臺有關業務管理辦法,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性質、地位和經營范圍做出規定,明確資金流動與退出方面的規則。其次,要建立互聯網金融業務準入標準和退出機制,并對現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清理,對不符合標準、風險較高的平臺要堅決予以關閉。第三,要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政府部門不僅要出臺有關管理辦法,還應推動建立相關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則,規范和引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健康發展,由此強化自身建設,提高其抵御風險的能力和盈利能力。第四,借鑒國外互聯網金融立法的經驗,完善對消費者隱私保護、電子合同的合法性以及交易證據確認等方面的規定,最終營造權責分明、法理明確的互聯網金融市場。
(二)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
督促互聯網金融行業提高風險認識,切實加強風險管理和研究。互聯網金融是金融的新業態、新渠道,而金融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因此互聯網金融從業者也必須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如此才能使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常發展。首先,應當強化內控制度建設。企業應當就自身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模式、擔保機制、風控體系、網站安全、資金管理等進行全面的制度建設,強化風險識別技術和應急管理措施,并保證各項內控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可行性。其次,守住互聯網金融不可觸及的風險底線,提高對金融行業運行規律和監管法規的認識,嚴防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和非法集資。最后,設立客戶準入機制和第三方保險服務。為充分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企業還應當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客戶必須在滿足多項資質認證之后方可加入相應服務系統,而對于可能出現的資金損失風險,企業還可考慮引入第三方保險公司,為客戶的日常收支結算等提供賠付支持。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配套措施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持行業發展的配套措施,當前應著重完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技術和信用體系。降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風險。完善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及信用體系建設是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為降低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就須進一步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及信用體系。針對如何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首先應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金融技術標準,并使之與國際計算機網絡安全標準接軌,增強互聯網金融系統的協調性。其次,應整合資源,建立共享互聯網金融數據庫。最后,應加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硬件技術研發力度,切實提升防火墻和數據加密等關鍵技術水平,防護網絡安全。而在網絡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第一,應推行網絡身份認證和電子簽名制度。第二,應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的注冊登記管理。第三,應建立統一的互聯網金融信用評價標準,規范企業互聯網貸款信用額度,統籌共享互聯網金融征信資源。
參考文獻:
[1] 肖鎮國.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風險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2] 陶震.關于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的探討[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06:74-78+158
[3] 王海全,農飛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相關問題研究[J].華北金融,2013,11:59-62
(作者單位:星融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寧波 315000)(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