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潤陽 鄧超雄 林榮凱
【摘要】 目的:研究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用于治療前列腺良性增生的效果。方法:在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中隨機抽取出130例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將患者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采用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置管時間、并發癥發生率、膀胱沖洗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置管時間、膀胱沖洗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采用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效果確切,手術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 電切術; 前列腺良性增生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2-0030-03
前列腺良性增生是一種好發于老年男性的泌尿系統疾病,在臨床治療中多行手術治療,而合理選擇手術方法,減輕對患者的創傷,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1]。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治療前列腺良性增生的金標準,但是其存在并發癥風險,而剜除術則是近些年來研究出來的一種新術式[2],為研究其有效性、安全性,特將其與電切術進行對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中隨機抽取出130例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予以確診,且無神經源性膀胱、前列腺癌、尿道狹窄等疾病,排除近期服用過抗凝藥物以及凝血功能異常患者。將符合的130例患者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65例,年齡56~76歲,平均(65.8±5.4)歲,病史3~8年,平均(4.1±1.0)年。對照組患者65例,年齡53~78歲,平均(66.3±5.6)歲,病史3~9歲,平均(4.4±1.1)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經尿道直視下入鏡,觀察患者的膀胱、前列腺情況,將電切鏡置于患者的精阜遠端,并于6點部位切取縱行標志溝,從膀胱頸部開始,直達外科包膜,在精阜部位停止,然后從12點部位開始電切,形成另外一條縱行標志溝,直達外科包膜,將腺體分成左右兩側葉。從11點和1點位置沿著逆時針、順時針方向切除兩側葉直達外科包膜,將前列腺尖部修剪,用沖吸器將組織碎片吸出后,留置導尿管,進行牽拉固定后結束手術。
觀察組患者給予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經尿道直視下入鏡,觀察膀胱、前列腺情況,然后使用電切環自患者的精阜近端開始切開尿道黏膜,將黏膜撬起向近端逆推,然后尋找到增生的前列腺腺體和外科包膜之間的間歇,以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將前列腺組織剝離,剝離到僅6點和12點處與膀胱頸相連,然后將剝離的前列腺組織完整的切除,進行手術創面的修整,電凝止血,使用吸取器將切除組織吸出,留置導尿管,結束手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中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恢復指標(置管時間、并發癥發生率、膀胱沖洗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術中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膀胱沖洗時間、置管時間和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2。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6.15%,比對照組的18.46%低(P<0.05)。
3 討論
前列腺良性增生是一種老年男性常見的泌尿系統病變,隨著增生的加重,患者出現尿頻、尿不盡、尿液滴瀝等癥狀,且殘余尿量增加,容易導致泌尿系統結石的形成,嚴重的還會誘發急性尿潴留、腎積水等嚴重后果[3]。在臨床治療中,過去多采用開腹手術治療,而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創手術在前列腺增生治療中得到應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前列腺良性增生癥的金標準,其能迅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尿流動力學參數,取代了傳統的開腹前列腺摘除術,成為前列腺良性增生治療的重要轉折點。但是隨著該術式在臨床上開展的逐漸增多,其缺點也逐漸暴露出來,如:電切凝固層非常薄,這樣使得腺體的切除不干凈,術中和術后容易出現反復出血,影響到患者的康復。術中需使用大量沖洗液反復沖洗,導致沖洗液的吸收量增加,容易引發水中毒,術后感染的可能性高[4]。
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被發明并在臨床上應用,其是在基于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微創術式,該術式具有腔內剜除、剝離特點,具有如下優點:(1)使用普通電切設備即可完成手術,在基層醫院就可以開展,無需重新購置新的設備,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2)手術過程中切除范圍清晰,無需擔心切除不全、切穿外科包膜等情況,保證前列腺外科包膜的完整性,有助于減少液體的吸收,避免出現水中毒、術后感染等并發癥[5]。(3)徹底的切除前列腺增生組織,預防復發[6]。而且新形成的尿道內腔表面光滑、管腔更大,術后尿道狹窄并發癥發生率低。(4)在前列腺尖部剝離操作過程中,采用機械操作,這樣能有效避免出現電效應、熱效應對尿道外括約肌的損傷,避免出現永久性尿失禁的發生。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出現1例尿失禁,術后很快得到緩解。在剜除中不得強行逆推,否則可能導致括約肌、直腸前壁損傷,尤其是對于合并前列腺炎患者,在行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過程中,需邊剜除邊電凝外科包膜止血。(5)沿著外科包膜處進行前列腺增生組織的撬起,剝離完整的增生腺體組織,中斷血液供應,然后再對腺體進行收獲性切割,這樣就能節省手術中的電凝止血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膀胱沖洗時間、置管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前列腺良性增生的效果確切。也有學者的研究指出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的手術時間比電切術短,主要是因為剜除術無需對剜除邊緣進行修整,這樣能避免修整過程中的出血,縮短手術時間[7]。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不少學者認為,為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需提高手術醫師的技能水平,提高其手術技能和操作的嫻熟度。手術醫師需非常熟悉前列腺、精阜、膀胱、尿道以及周圍組織的解剖關系,掌握扎實的電切、剜除技術,謹慎操作,避免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8]。在剜除的過程中不得暴力,需合理的逆推,沿著包膜血管方向進行撬起,預防出血的發生。陳斌等[9]的研究指出:在前列腺增生治療中,大體積的增生也能采用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取得滿意治療效果,且該術式的遠期治療效果顯著。還有學者曾對剜除術和電切術在治療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治療價值進行對比發現: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效果顯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術中出血少,患者的尿流動力學指標恢復快,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10]。
綜上所述,在前列腺良性增生的臨床治療中,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效果確切,手術醫師需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減少手術創傷,促進患者術后的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該術式使用普通電切鏡即可完成,故而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中大力推廣應用,為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張峰波,邵強,田野,等.二極管激光與銩激光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應用比較[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5(4):592-596.
[2]李國慶,龐鵬.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逼尿肌無力的前列腺增生癥的療效觀察[J].微創泌尿外科雜志,2016,5(4):240-242.
[3]江濤,毛厚平,高銳,等.單極與雙極切割系統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的比較[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5,16(6):376-378,383.
[4]單存密,柳榮強,王德昕,等.應用普通電切鏡行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1000例報告[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3,18(2):198-199.
[5]管德輝,劉學寧,曾憲輝,等.普通電切鏡經尿道行前列腺剜除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J].武警醫學,2016,27(4):339-341,345.
[6]楊帝寬,吳保忠,劉明建,等.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2,16(4):292-295.
[7]凌葉明.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和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的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3):3701-3703.
[8]卓棟,敖平,姜書傳,等.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剜除術臨床應用研究[J].安徽醫學,2012,33(12):1601-1603.
[9]陳斌,鄭嘉欣,張開顏,等.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與電切術治療不同質量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3,34(8):608-612.
[10]羅文清,王明,茍欣,等.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與電切術治療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療效比較[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1,36(12):1524-1527.
(收稿日期: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