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民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被應用到服務業領域,跨領域、跨行業業態更多地被呈現出來。但是,當我們將中國的企業發展成就與國際巨頭企業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文章在橫向對比中美互聯網企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企業發展水平等指標的基礎上,借鑒 PESTL 分析模型,討論影響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外部環境因素,并從企業自身擁有的資源和企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核心能力兩個層面闡述了影響我國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從國家層面和企業層面提出了提升我國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對外投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012
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助推了互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正深刻地被這一技術影響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并不斷地被更新換代,目前,已成為推動產業跨界融合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并對促進傳統產業的技術效率也有巨大作用。根據聯合國ITU的報告,至2014年年底,全球網民數量達到29.23 億,約占全球人口的40.4%,而手機使用者數量將達到69.15 億,滲透率達到95.5%。互聯網和手機的高度普及大大地提高了現代社會的經濟運作效率。在目前我國重點推進“四個全面”宏觀戰略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還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均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充分拓展互聯網企業的實力已成為助推我國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有效抓手。
1 我國互聯網業國際競爭力現狀分析
互聯網企業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文所探討的互聯網企業主要是指廣義的互聯網企業,即只要企業獲取收入的方式是通過網絡平臺創建的服務,即認為該企業是互聯網企業。按照服務方式和內容的不同,我們將互聯網企業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基礎層互聯網企業。該層面的互聯網企業主要以銷售和提供互聯網運營的硬件技術為主,包括以提供網絡設備、接入服務等基礎設施為主。該層面的所有互聯網企業為所有的上游互聯網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運營環境支持,是整個互聯網產業的基礎,如思科、華為等;同時,該類企業也包含了電信網絡運營提供商,如中國網通、中國電信等;寬帶接入服務提供商,如長城寬帶等。
第二類,服務層互聯網企業。該類企業主要專注于操作系統和底層網絡應用技術的研發,提供技術創新、技術咨詢等服務,其主要產品是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比如微軟(Microsoft)、IBM以及我國的方正集團、金山毒霸等都屬于這類互聯網企業。
第三類,終端層互聯網企業。該類企業一般都擁有自己的網絡終端和網絡平臺,通過這些網絡平臺,他們可以向客戶提供各種網絡接入、搜索、消費服務。為了吸引用戶,這些企業往往會同時開發免費模塊。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等;搜索引擎如雅虎、百度等;網絡平臺如網易、新浪等。
互聯網企業的狹義定義僅指上面提到的第三類企業,即有自己的專屬網站,并基于此提供相關服務的企業,這些企業的服務產品包括游戲、郵箱、論壇、新聞、廣告、消費等。主要活動包括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網絡平臺,為實體企業進行產品宣傳和銷售,為顧客提供可購買產品的信息,為不同群體提供聊天、交友服務,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專注于信息傳播和論壇等服務。
2015年,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展開了一場全行業的投資熱潮。阿里巴巴以3.2億美元入股SnapChat,騰訊以5億美元戰略投資CJ Games,百度以2800萬美元將Toboola納入麾下;同時,它們還擴大了國外投資版圖(見表1)。然而,從投資對象看,我國互聯網企業投資對象也多是一些非主流的國外企業,從投資規模看,我國互聯網代表企業的國外投資在規模和金額方面都比較小,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我國互聯網企業整體實力偏弱,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互聯網企業正處于起步階段。
盡管中國已是全球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但從企業規模看,以互聯網網站總訪問量統計為例,2015年,全球訪問量最大的十個網站依次是臉書(獨立訪問用戶數:8.367億)、谷歌(獨立訪問用戶數:7.828億)、YouTube.com(獨立訪問用戶數:7.219億)、雅虎(獨立訪問用戶數:4.699億)、維基百科(獨立訪問用戶數:4.696億)、Live.com(獨立訪問用戶數:3.895億)、騰訊網(獨立訪問用戶數:2.841億)、微軟(獨立訪問用戶數:2.717億)、百度(獨立訪問用戶數:2.687億)、MSN.com(獨立訪問用戶數:2.541億)。其中,只有騰訊、百度是中國企業,排名前六位的都是美國企業。另外,從企業的用戶來源看,這六家企業79%的用戶均來自國外,對比而言,騰訊、百度80%以上的用戶來自中國本土。此外,發達國家都已將互聯網行業政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核心層面,紛紛力圖在國際競爭中搶占科技的戰略制高點。從現有數據來看,目前全面較有實力的企業大多都被美國占領,不僅如此,這些企業正嘗試收購兼并其他國家的相關企業,力圖將其版圖擴展至全球,而且有些企業已經實現了該戰略意圖。從表2可以看出,市值排名前十位的互聯網企業有七家來自美國,三家來自中國。而從用戶規模看,80%的位置被美國企業占據。
在筆者進一步對比兩大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和百度后,筆者發現截至2016年5月底,谷歌進入了全球50 多個國家的市場,并在大多數國家的市場均處于壟斷地位,超過80%的訪問量來自美國境外的其他地區,詳見表3。目前,百度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超過60%。但是,另據統計,百度在其唯一的海外市場——日本只占據了不到1%的份額。同時,海外市場已成為谷歌的主要收入來源,占總收入的比例已超過50%。2015年,谷歌從海外市場累計取得收入與其從美國本土取得的收入之比達到了1∶1。而百度自日本上線以來,百度的日本搜索業務仍未盈利,百度在海外市場上一直扮演追趕者的角色,而這種追趕是全面性的,跨國管理的能力、非中文語言環境的適應性等,而這些不僅對于百度,就是對于中國其他的互聯網公司也是如此。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三方面的結論,首先,目前國際上著名的互聯網企業仍舊被美國牢牢地控制著,其他國家基本沒有話語權,雖然我國的互聯網企業成長迅速,但是相比美國的企業差距仍然很遠。其次,較之傳統互聯網企業積累財富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目前較大的互聯網巨頭企業往往只需要花短短的時間便可積累起傳統企業花上百年積累的財富,很多互聯網企業往往僅僅成立一年,由于其全新的理念和運營方式就被其他企業以高昂的價格收購。最后,在互聯網企業領域,技術和理念為王,隨著生產關系的發展,如果企業的技術和理念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也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被該產業淘汰,并被其他企業替代,如MSN,Netscape都是前車之鑒。因此,從根本上提升我國的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培育一批優秀的具有國際領先優勢的互聯網企業勢在必行。
2 我國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已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并且行業規模也擴展迅速。究其原因,強勁的中國經濟發展規模、速度和不斷增長的用戶規模、數量是推動這一變化的根本動力。經過多年積累,我國互聯網企業無論是在技術還是在人才儲備均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為后續的發展和提升積累力量。但是,如果要把我國的互聯網企業培養為世界互聯網巨頭,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聯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打造互聯網企業發展戰略體系。
2.1 外部環境因素
外部環境因素是互聯網企業運營所在國家的宏觀環境,屬于企業經營的客觀因素,往往不以企業的意志為轉移。當企業運營所處的環境穩定時,對企業經營業績就會有正向的促進作用,當企業的運營環境不利時(比如戰爭、金融危機等),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就會有負面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借鑒 PESTL 分析模型,從政治和法律環境因素(P)、經濟環境因素(E)、社會和文化環境因素(S)、技術環境因素(T)、法律因素(L)五個方面討論影響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外部環境因素。
第一,政治環境。政治環境是互聯網企業運營時面臨的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宏觀環境。廣義來看,政治環境是各種不同影響因素的組合,甚至地區間的沖突也可以被看作政治環境的一部分,雖然這些問題不經常發生,但是偶爾發生的概率及其對企業發展預期的作用,依然會對企業的成長性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全球化的今天,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融入全球生產網絡和價值鏈,機遇與挑戰并存。從機遇看,目前全球格局突破了兩極化困局,朝著更多元更平衡的方向發展,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并在全球及局部區域建立了多元經濟合作框架,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目前世界風云變幻莫測,各種保護主義盛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亡我之心依然不死,對我國的互聯網企業施加各種壓力,從而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第二,經濟環境因素。互聯網也是傳統產業的一部分,對經濟環境的變化極其敏感。這里的經濟環境指的是消費環境、投資環境、金融環境、就業環境、技術環境等。所有這些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互聯網企業長期和短期發展。過去的幾年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加之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催生了大量的實力強勁的互聯網企業登上國際舞臺,加入世界分工體系,并把中國變成了全球最大的目標市場之一。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金融創新方式和手段被用來支持和發展互聯網企業,諸如目前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眾籌基金等多種方式可以作為互聯網企業的前期發展資金。另外,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大量的經濟泡沫也應運而生,增加了互聯網企業的后期發展風險,價值收入差距的拉大和生態環境的惡化,也給互聯網企業的生存空間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
第三,文化和社會環境因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和文化環境對于幫助企業修煉內功、提升其審美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要素供給看,一個具有較高教育文化環境的互聯網企業,容易獲取受過較高教育的人力資本,從而助推其快速地走向國際化,相反如果一個互聯網面臨的教育文化環境較低,其人力資本積累則會相對較慢。從產品需求角度看,一個具有較高教育文化環境的互聯網企業,其產品設計與開發往往會充分考慮市場和客戶需求,從而對自身會提出較高的要求,也有利于企業快速成長,并助推產品更新換代,相反,如果一個企業面臨的教育文化環境和價值觀念均較落后,則不利于企業成長,從而不利于其走向國際化。
第四,技術環境要素。互聯網企業因互聯網技術而生,互聯網技術注定是互聯網企業的生命力和源泉。如果一個互聯網企業失去了互聯網技術的支撐,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并不會存活太久。以通信技術為例,得益于3G、4G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加之相對應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我國諸多電信企業都發展起了3G和4G網絡技術,平均網速均有大幅的提升,并有資本和實力在國際舞臺上與較大的國家電信巨頭一較高下。因此,技術環境特別是信息技術環境是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載體,對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和支撐作用。
第五,法律環境因素。相對于傳統產業,互聯網企業出現得較遲,并以難以想象的發展速度飛速發展,滲透在金融、制造、服務等諸多傳統領域,新型的產品與服務也層出不窮,相應的政策與法律體系是否能跟上該產業的飛速發展?這一行業的行業標準如何制定?是否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面對多元的信息安全漏洞如何應對?相關的信息安全法律體系是否健全?都需要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地講,當我們把互聯網企業推向國際舞臺時,這些企業對國際法的認識和了解是否足夠?尤其在知識產權方面,由于我國很多企業不懂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與條例,盲目地應對國際案例糾紛,在國際競爭中屢屢受挫;同時,由于我國高素質的國際法律人才奇缺,嚴重削弱了我國互聯網走出去的步伐和節奏。
2.2 企業內部因素
提升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內部因素是企業的核心能力,一方面體現為企業擁有的現有資源;另一方面體現為企業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積累起的各種經驗和能力。企業擁有的資源又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如互聯網企業的設備、土地等都可以被視為有形資源;而無形資源則體現為企業的品牌價值、未來發展潛力、管理經驗和能力等。一般而言,企業的有形資源是可見的,本文不做過多的探討,而主要將注意力集中于企業的無形資源中。
第一,用戶數量。用戶數量即是互聯網企業的生命線,用戶數量說明一切,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這句話并非言過其實。互聯網企業在剛起步的時候往往投入比較大,但是其另一個特征是增加新用戶的邊際成本很小幾乎為零。所以,互聯網企業天生就有免費基因,從而使得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具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盈利模式。以傳統企業為例,這些企業通過吸引用戶并通過投放廣告來收費盈利,而典型的互聯網企業則把用戶數量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國人口數量基數大,大多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均有較為龐大的用戶基數,不過相比國外的互聯網企業而言,用戶基本上全來自中國,來源單一。
第二,企業成長與創新能力。企業成長與創新能力是指企業通過創新技術,增加經營范圍,拓展市場空間,增長企業實力的過程。一般而言,互聯網企業會先做市場調研,并基于此,創新有效的商業模式,并基于目標商業模式創新技術水平,拓展原有產品的使用空間和范圍,通過將供給與市場需求結合達到降低成本提升質量的幕布。企業的成長性一般體現在企業的利潤增長率上。拿我國典型的互聯網企業與國際互聯網知名企業巨頭相比,我國本土互聯網企業普遍創新能力較弱,國際化競爭力較弱。
第三,產品的國際化水平。通過上文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就目前而言我國的互聯網企業國際經營的主要方式還是入股,僅有極少數的企業以同維度的價值鏈進行相關活動,但是其產品的國際市場打入度遠遠不夠,與目前發達國家的產品有很大的差距。以FACEBOOK為例,該產品在美洲、歐洲、大洋洲、亞洲幾乎所有國家均較流行,其市場接受度和認可度較高,而中國互聯網企業自主研發的WeChat則僅被中國人接受,最多僅在華人圈里流行,還缺乏擠占國際市場的能力。
第四,企業國際化營銷能力。企業國際化營銷能力是國際競爭力的直接體現,是實現產品與服務銷售的保障。我國互聯網企業普遍表現為產品國家化營銷能力不強,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語言差異;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國的互聯網企業家缺少國家營銷思維,缺乏國際營銷指導思想,營銷組織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國際化營銷網絡和產品售后服務體系,缺乏專人對市場信息進行收集與研究,缺乏專業的國際化營銷人員,互聯網企業各部門缺乏良好的溝通和協調,組織的效率未能體現出來等。
第五,企業國際化的管理能力。企業國際化的管理能力是指企業以國際市場為目標,通過發揮自身的特點,調整和改變經營策略和重點,對企業的發展路徑進行規劃、組織、管理和執行的能力。國外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往往有較為完善和健全的國家化管理體系和能力,而我國的互聯網企業由于才剛剛起步,缺少國家化管理思維、管理人才、管理經驗、管理技術等,很難適應日益激烈的國家化競爭態勢。
3 提升我國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分析
綜上所述,我國互聯網企業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是與國際知名的互聯網企業相比,我國的互聯網企業整體實力依然偏弱,在國際舞臺上所占角色依然不高。無論是從內部還是外部條件看,我國互聯網企業如果要提升其自身的國際競爭力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3.1 國家層面
第一,制定針對互聯網企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詳細的發展規劃,在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加入互聯網企業國際化相關內容,并指定專門的部門進行跟蹤,針對不同的發展環境進行定期的跟蹤和更新。世界級互聯網企業所在國家均有較為詳細和針對性較強的互聯網企業發展規劃。如,美國制定了詳細的網絡安全發展規劃和互聯網企業發展規劃。這里還應強調的是指派專門的部門進行跟蹤和指導,而不是多部門共同管理,多龍治水。目前,我國互聯網企業的監管部門較多,如工信部、發改委、文化部等多個部門都可以給互聯網企業發展提出指導意見,但是由于前期溝通不夠,這些政策往往互相沖突,使得互聯網企業左沖右突,到處救火,把時間浪費在“滅火”上,沒有精力和時間來修煉自己的內功,耽誤了開拓國際市場的最好時機。
第二,出臺系列的互聯網企業扶持政策及管理規范體系。一是出臺系列支持資助政策,針對目前技術理念較為先進的互聯網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支持,協助他們盡快地發展壯大走向國際舞臺;二是針對互聯網企業亟需的重大關鍵技術研發,給予重點的資金支持,并保證科研成果能夠惠及大多數的互聯網企業;三是進一步規范互聯網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系統,保證企業的投入和回報成正比,形成你追我趕、勇于創新的活力競爭市場;四是要保證上述政策持續性和穩定性,政策的多變只能帶來企業經營目標和經營行為的紊亂,從而使企業的競爭力減弱。
第三,進一步優化我國互聯網企業投融資環境。互聯網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要求企業必須有很強的融資能力。而繁榮的資本市場能為互聯網企業的融資帶來更大便利,為高技術、高成長性的互聯網企業的成功創造更多可能。健全互聯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以互聯網企業為主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推動行業商協會、市場商圈管理機構建立相關企業信用檔案。同時,要發揮互聯網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促進作用,積極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將銀行、擔保、保險、典當、融資租賃等機構組織起來,為互聯網企業提供一攬子融資解決方案,協同開發推廣特色融資產品,落實配套支持政策。
3.2 企業層面
第一,強化國際化意識。強化戰略意識,主動服務國家利益和國家戰略。在全力做好市場開拓過程中,自覺融入國家整體戰略實施架構,努力成為國家戰略在經濟層面的奠基石和受益者。強化能力意識,打造贏得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強化風險意識,在規模化推進項目中守住底線。善于定規矩、重于用規矩、嚴于守規矩,建立健全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的體制機制,強化重大項目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實施重大合同、重要制度的法律把控和風險審核。強化共贏意識,有效實現市場供需多方受益。
第二,培養國際化意識。打造國際化的互聯網企業首先需要培養互聯網企業的戰略意識,即要求這些企業要能夠讀懂國家戰略,并將國家利益放在前面,在開拓國際市場過程中,以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為抓手,與國家一起在國際市場上開疆擴土,自覺成為國家戰略的奠基人。其次,需要培養企業國際競爭能力,打造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能力。即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國際業務為中心、以核心技術為手段、以國際客戶滿意為標準,建立全方位的激勵與考核機制,以能力建設提升市場績效、以市場需求牽引能力建設,狠抓國際營銷、需求引導、服務保障、資源配置四大核心能力建設。最后要強化互聯網企業的風險意識。世界風云變幻,風險無處不在,互聯網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過程中應制定詳盡的風險應對對策體系和管理規范,特別是需要強化對國際重大項目和工程的風險把控力度。
第三,打造互聯網企業國際文化。以合作共贏、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包容并進為指導思想,首先需要注重企業的文化傳承性,任何一個企業在成立伊始均有自己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進而有自己所要堅持的文化,這些企業在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時應不忘初心,自強不息,將自身的優勢企業文化進行更新優化,作為支撐企業遠航的壓艙石。同時要結合互聯網企業所在區域特征,突出包容、責任、奮進、發展這些關乎經營發展和使命實現的關鍵要素,形成一套鮮明體現國際化經營業務特質的催人奮進、員工認同、凝神聚力的企業文化。
第四,必須堅持將創新放在第一位,提高研發人員在員工中的比重和企業科技水平。企業國際化的成功與否將由企業的人才實力決定。在互聯網行業中,技術水平是關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人是企業技術能力的核心要素。企業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營銷模式都可以被競爭對手輕易模仿,但技術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過程,任何競爭對手都不能一蹴而就,在短時間內完成超越。隨著互聯網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張,它們必然會在更大的舞臺上展開人才競爭。人才是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智力保障,提高互聯網企業的“智造水平”應是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創新是互聯網企業的靈魂,模仿可以讓企業成功,但只有創新才能造就真正強大的企業。谷歌、蘋果的成功就是由于它們擁有卓越的創新能力。互聯網企業只有創新才能不斷從細微之處完善產品、改善用戶體驗、提高用戶粘性,才能不被淘汰。因此,我國互聯網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必須盡快樹立危機意識,吸引大量的互聯網創新人才,突破傳統的模仿創新路徑,堅持將創新放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首位,不斷培養和強化企業創新能力。
第五,加強國家化管理規范。一流的互聯網企業首先需要有一流的管理規范和管理體系,這是互聯網企業國際化的隱性競爭力,我國的互聯網形成有力的國際競爭力的首要前提是探索出符合我國互聯網企業自身特點的高效的管理運作方式,并能使管理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可重復,形成良性循環。高效的管理運作規范,要求我國的互聯網企業能夠根據多變的市場信號及時作出調整;要求我國的互聯網企業能夠根據新的國際形勢,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打造現代化的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1]李京文,郭金龍,王宏偉.國際競爭力綜合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1(11).
[2]張德平.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1(5).
[3]尹紅,薄湘平.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策略[J].探索,2004(4).
[4]裴長洪,王鐳.試論國際競爭力的理論概念與分析方法[J].中國工業經濟,2002(4).
[5]張永志.我國現代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探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6.
[6]王濤.高技術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比較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2.
[7]施杰.美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借鑒意義[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8]唐仁春,李運惟.我國高技術企業成長發展環境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8).
[9]汪曉風.美國互聯網外交:緣起、特點及影響[J].美國問題研究,2010(2).
[10]黃人杰.我國互聯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J].經濟縱橫,2015(4).
[11] Wang Yanrong,Yu L,Kang L. Evaluation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tech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J]. Energy Procedia,2011(5): 684-689.
[12] Guan J C,Yam R,Mok C K,et al.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venes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DEA Model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0(3): 971-986.
[13] Zook M. The Geography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 Venture Capital,Dot-coms,and Local Knowledge[M]. NY:John Wiley & Son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