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楊
[摘要]隨著我國生鮮農產品產量的不斷提高,農產品的銷售范圍和銷售量不斷擴大,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變得越來越重要。由于生鮮農產品的季節性及易腐性,其在倉儲及運輸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溫度要求,從而保證產品的新鮮品質。但是我國當前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文章提出問題并對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關解決思路。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對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054
1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概述
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儲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農產品質量,減少農產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也稱為低溫物流。[ZW(]李建春.農產品冷鏈物流[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2.[ZW)]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肉、禽、水產、蔬菜、水果、蛋等生鮮農產品從產地采收(或屠宰、捕撈)后,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環節始終處于適宜的低溫控制環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ZW(]李建春.農產品冷鏈物流[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3.[ZW)]
2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狀況
2.1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優勢及前景
2.1.1 發展歷史較長
20世紀初到60年代,我國的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開始起步并逐步在加工、倉儲及運輸方面得到應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這種儲藏保鮮技術發展成為冷鏈物流。
2.1.2 市場前景廣闊
生鮮農產品產量的迅速增長以及電商企業業務范圍的多樣化,極大地推動了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我國的生鮮農產品包括水果蔬菜、禽蛋肉類等的產量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名列前茅。這些農產品流通于市場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就對冷鏈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更多的需求量,這就為農產品冷鏈物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2.1.3 政府重視,投入加大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給廣大老百姓提供放心的食品食材,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優化市場環境,我國政府對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高度重視。在財政投入、技術政策、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各地建成不少適用于農產品的冷庫及物流園區。與此同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頒布,為冷鏈物流的有序進行奠定了基礎。
2.2 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2.2.1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上、中、下游銜接不暢
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當前發展的瓶頸是各個環節銜接不暢。冷鏈物流各環節缺乏系統化、規范化、連貫性的運作。農產品物流包括生產、倉儲、運輸、流通加工、配送等主要環節,而農產品的季節性較強,要想實現更多的價值,必須協同好各個環節。現實情況是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源頭即上游的生產者,對市場把握不足,對農產品的儲藏技術欠缺,導致農產品品質下降,加工能力低,出現農產品爛地頭的現象。中游的倉儲和運輸環節主要是冷藏冷凍技術落后,設備陳舊,流通加工水平低,產品增值率低,運輸途中損失率高。下游的消費者也未形成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處理,整個流程的信息不暢,導致了鮮活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通過率低。相比較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通過率仍然處于低位。
2.2.2 冷鏈物流裝備落后,先進技術推廣滯后
雖然我國對于冷鏈物流設施的建設已初具規模,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和裝備明顯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據統計,我國人均冷庫容量僅為7千克。我國冷庫保溫汽車在2005年時僅有34000輛,僅是同期美國的7%。同時冷鏈物流資源分配極不均衡,表現為大中城市和部分小城市之間的差別,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小城市的差別。農產品冷鏈是隨著易腐品行業的發展而產生的,它的目的是保證易腐農產品的品質。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核心就是要保持低溫環境,抑制細菌生長,因此這樣的冷鏈系統就需要更復雜的技術和更大的投入。而目前我國的冷鏈物流系統還只是一個早期的冷凍設備市場,掌握的冷鏈技術在很多農產品品種上還不能完全應用,相對于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很大。新技術的應用也較為滯后,小包裝農產品冷凍技術,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鏈處理技術均未得到推廣和應用。
2.2.3 專業技術的冷鏈物流人才不足
近年來,中國的冷鏈物流技術在快速發展,但冷鏈物流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跟不上發展的需要。目前全國高等院校開設冷鏈物理管理專業及方向的學校屈指可數。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各環節的工作人員同樣是“摸著石頭過河”,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這些都會制約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同時也是增加冷鏈物流成本的重要影響因素。
3 完善我國生鮮冷鏈物流的對策
3.1 發揮政府的積極調控作用
首先,政府要從政策上予以扶持。例如,對上游的生產者根據市場需求給予宏觀指導、牽線搭橋完善供需渠道,并給予補貼。根據我國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分布,以加工企業為核心,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其次,對于自建冷鏈設施設備的大型物流企業或批發市場、配送中心等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適當減免稅款,實行優惠貸款政策。鼓勵創新,鼓勵應用冷鏈物流的先進設備及先進技術提高冷鏈物流的效率。最后,在技術方面,將農產品冷鏈物流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和科技計劃,設立專項基金,建立信息化的冷鏈物流平臺。
3.2 增加投入,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冷鏈物流名為物流,實際上涉及的主體特別多。在冷鏈的鏈條上包括了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制造、經營、物流的包裝、倉儲、運輸、配送到消費者的多個環節。而將這些環節有序有效地整合運作僅靠物流企業或部門是無法實現的,這就需要政府、企業、農民、行業組織等多方參與,在政府主導下共同投入共同建設。一是要增加投入,加強硬件的建設;二是要完善冷鏈物流信息系統,保證各個環節有序地運作,建立全程“無斷鏈”的冷鏈物流體系;三是要因地制宜,根據我國農產品的區域分布特點建立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及物流中心。并將產銷體系、短距離冷鏈物流體系和跨區域的長途冷鏈物流體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
3.3 培養適用的冷鏈物流管理人才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預計2010—2015年我國每年所需的冷鏈物流人才在25萬人以上。隨著電子商務業務的多樣化及物流業的飛速發展,高校肩負著培養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的重任,高等學校要根據市場需要開設冷鏈物流的相關課程,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職業教育,建立交叉研究機構,鼓勵扶持行業協會、企業及有關高校結合國內外實踐開展冷鏈物流職業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形成多層次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
3.4 制定和完善冷鏈物流相關法律法規
積極完善有利于冷鏈物流發展的相關法律和制度,具體包括生鮮農產品冷鏈溫度立法,易腐食品因非冷鏈因素造成垃圾收取環保費、冷鏈物流環境監控立法等,從而促進整個冷鏈物流業的進步。同時,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流程,加快推行質量安全認證和市場準入相關制度,以促進冷鏈物流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朱仕兄.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物流技術,2012(23):133-135,138.
[2]傅俊,龍華,陳磊,等. 江西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1):29-31.
[3]李建春.農產品冷鏈物流[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