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銀行信用評估是對一家銀行當前償付其金融債務的總體金融能力的評價,它對于貸款人和投資者評估風險報酬,對監管當局提高監管效率,削弱金融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市場運行的波動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首先采用指數與綜合指數法,對民生銀行近六年的信用狀況、資產負債結構、盈利能力進行深入分析;其次研究民生銀行近六年的發展狀況;最后給出民生銀行信用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民生銀行;信用分析;指數與綜合指數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077
1 引 言
信用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現代經濟社會運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防范信用風險,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信用分析的重要性日趨明顯,它有利于商業銀行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不斷發展完善。本文利用指數與綜合指數法對民生銀行的信用狀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有助于民生銀行提高信用質量,為其他商業銀行的信用建設提供依據。
2 指數與綜合指數法
指數與綜合指數法是將一組相同或不同指數值通過統計學處理,使不同計量單位、性質的指標值標準化,最后轉換成一個綜合指數,以準確地評價工作的綜合水平。綜合指數值越大,工作質量越好,指標多少不限。
其中,P為綜合評價值,Wi為i因素的權重,m為總的因素個數,得到的結果P就是最終需要進行比較分析的綜合性指標。
3 指標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了八個指標對民生銀行的信用狀況進行分析,分別是3個代表安全性的指標,2個代表流動性的指標,3個代表盈利性的指標。本文所選取的指標數據來源于2010—2015年的《民生銀行年報》。
4 實證分析
指數與綜合指數法的分析分為指數分析和綜合指數分析兩部分。指數分析是對各項指標進行單獨分析,研究歷年各項指標變化趨勢;綜合指數分析先根據權重計算得到一個綜合評價值,再對各年的綜合評價值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各項指標的數據見表1。
4.1 指數分析
4.1.1 安全性指標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前五年的資本充足率基本保持持平,2015年的資本充足率達到峰值。首先,近六年的資本充足率有總體上升趨勢,表明民生銀行資本狀況良好,資本安全性較高;其次,不良貸款率從2012—2015年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最后,資產負債率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均有所下降,在2012年達到峰值。資產負債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說明民生銀行的負債水平有所下降。
4.1.2 流動性指標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除2012年以外,其他各年的存貸比都在70%以上。首先,反映出2012年的流動性比其他幾年情況較好。存貸比的總體趨勢有所下降,說明流動性情況有所改善。其次,2015年的流動比率達到峰值。流動比率越高,償債能力越強,流動比率越低,償債能力越弱。
4.1.3 盈利性指標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首先,總資產收益率呈上升趨勢,說明該銀行的資本回報情況是上升的。其次,凈資產收益率從2010年到2012年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從2012年到2015年又逐年下降,在2012年達到峰值,總體趨勢持平。最后,2012年的銀行利潤率是近六年來最高的,但是總體有下降的趨勢。
綜合各個指標的情況看,民生銀行2015年的安全性情況、流動性情況較其他五年都好,盈利性情況稍有下降,2012年的情況次之。
4.2 計算指標的綜合評價值
4.2.1 計算各指標的權重
這里采用變異系數法,計算得到的三級指標權重見表2。得到的各三級指標權重分別約為3.8%、45.02%、0.7%、2.7%、17.2%、13.2%、12.2%、5.3%。
4.2.2 對所有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
這里采用Z-score法對所有的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得到各指標的標準化后數據。之后采用標準化后的數據計算得到的二級指標綜合值,二級指標即指安全性指標、流動性指標、盈利性指標,將二級指標項下對應的三級指標權重值相加得到二級指標權重值,分別計算為49.48%、19.86%、30.65%。最后計算得到總指標綜合值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2015年總指標綜合值最高;其次是2012年,這一結論與之前單個指標分析中的結論一致,說明民生銀行2015年的總體運行情況是近六年中最好的;最后是2012年。由于2015年的安全性、流動性都是最好的,所以導致該年的綜合情況最好。
5 政策建議
一是大力發展證券市場,加快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資本市場中“用腳投票”的規則以及對自身股價波動的關注必定會增強銀行對自身信用評級結果的重視程度。
二是利用各種措施增強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意識。將信用評價結果與其獲得的經營信譽、經營業績相結合,成為考核、監管的一項重要內容,提高銀行進行信用評價的積極性。社會應該樹立這樣的意識,重要的經濟主體都應該經過信用評價,金融機構必須進行信用評估,客戶有權知道它們的信用情況,并以此進行業務選擇。
三是盡量擴大信用評價結果的運用范圍。將銀行信用評價的結果與新業務準入、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重大投資項目的許可乃至對銀行規模和發展的控制以及對高管人員的考核和管理等方方面面重大的經營事項聯系在一起。
參考文獻:
[1]皇甫秀顏.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識別與評價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6.
[2]楊琴.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價方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3]王犁.我國商業銀行信用指標體系及綜合評價[J].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5-27.
[4]劉仁伍,盛文軍. 商業信用是否補充了銀行信用體系[J].世界經濟,2011(11):10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