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樺樺
[摘要]社會保障制度是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而社會保障基金保值增值難,已成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分析了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及其制約因素,為實現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社會保障基金;保值;增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161
社會保障是國家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為公民提供的物質保障,以保證他們在因各種原因失去收入來源時依然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社會保障基金是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運行基礎,是一種物質的支撐力量,也是它的財力基礎,因此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營監管、社會保障基金能否實現保值增值,是該制度能否進行正常運作的關鍵因素。
1 社會保障基金及其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社會保障基金是基于國家現行的社保制度而制定的,投入社會保障事業的一種專項資金。一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實際上就是圍繞著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運營、投資和使用等內容設計、制定的,可見社會保障基金是當前社會保障職能實現的前提,也是社保機制中的中心內容和社會保障管理的重點對象。社會保障基金之所以需要保值增值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貨幣貶值要求基金實現保值增值。社保基金管理的是老百姓的養老錢,出于安全性考慮,其目標應該是獲取超過通貨膨脹率的穩定收益。對于發展中國家,經濟集約化程度較低的國家中,經濟發展與通貨膨脹之間存在著高度相關性。通貨膨脹危害著所有儲蓄計劃和社會保障項目,是以統賬結合為特征的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一大威脅。通過研究發現,通貨膨脹對社保基金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它造成結余基金本身貶值;二是它導致社保基金支出增加。[1]影響社保基金增值的另一因素是利率的調整。根據過去20多年的經驗,市場利率的調整往往滯后于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在通貨膨脹率從低往高的過程中,市場的利率上漲一般要滯后許多,如果通貨膨脹率上漲的比較厲害,社保基金的增值速度將比不上通貨膨脹率。因此,如果不拓寬投資渠道,社保基金將很難獲得超過市場利率水平的收益率,也就無從談起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了。
第二,人口老齡化問題要求基金必須保值增值。當前,在我國的養老保險金現有的籌集方式下,結余的數量并不多。這種模式的基本目標就是為未來的人口老齡化做好準備。根據之前進行的基金模式改革來看,我國養老基金的收支狀況總體良好,出現不同程度的結余,然而結余的資金數量一年比一年低。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獲得未來養老保險費的支出資金和如何更好地利用現有的結余基金。從這個角度來說,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活動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第三,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力度不夠,直接造成基金的嚴重流失。就當前來看,我國的社保基金管理狀態是處于多頭管理之中。也就是說,基金的數量分割層次多樣,很多保障基金是由各行政部門自發征收的,也沒有被列入財政預算之中。這導致基金的利用脫離了社會的監督。與此同時,社保基金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并不完善,無法得到良好的保值增值效果,直接造成很多社保基金被肆意濫用。[2]所以,對當前實行的社保基金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對于促進今后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2 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制約因素
2.1 觀念上的障礙
因為社保基金直接關系到社會各階層百姓今后生活的安定和穩定,而在法律上也具有專屬性質,所以談到社保基金的時候,都是比較敏感的。包括政府和百姓在內的各方都習慣于被統一管理和專項管理,造成管理的單一化。而對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活動或者投資活動,很多人就會擔憂其中的風險。不可否認,這些觀念都給我國社保基金機制的改革帶來負面的阻礙作用。
2.2 管理主體分散
當前,地方上的社保基金的分層數量較多,造成管理主體的多樣化。如央企和省企的養老基金是被省級的社保機構統一管理,而醫療服務和工傷等管理工作是由市級的機構管理的。這樣一來,當前的管理機制會很大程度地影響社保基金的存儲量,提升管理的成本,造成管理難度的大幅上升。
2.3 投資渠道過于單一
我國對社保基金的限制在確保其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安全性之后,也產生了阻礙其發展的效果。因為這種限制切斷了社保基金和其他金融活動的關系,所以導致社保基金很多都直接用于銀行的存款和政府債券的投入上,使得資金的收益率不高。從大范圍來看,這種投資模式和現代的金融投資理論不相匹配,也和經濟效益的原則相違背。[3]
2.4 社保基金運作方式不合適
具體而言,社保基金的利用方式是通過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時間差值來短期投資。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國債品種種類不多,期限結構也不適合社保基金的發展,社保基金和國債之間缺乏長期穩定的配合品種。然而當前市場的投機理念較濃,很多資金都被用來短期投資,并且具有極高的風險,這也給社保基金的運作帶來了威脅和不穩定。
3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具體措施
3.1 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
針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存在的碎片化現象,可以將當前的社會保障部門和衛生部門原有的職能進行整合,從而得到一個綜合的政府部門,來統籌諸多社會保障項目的公共管理,解決上述多頭管理的弊端。進而使得保障基金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會貶值,反而獲得很多的增值空間。
3.2 對社會保障基金進行有效的管理工作,確保基金的穩定和安全
首先,要從收支方面對社會保障基金進行嚴格的管控工作。具體而言,可以在銀行賬戶的開設過程中,對基金的收支情況進行明確的管理。社會保障機構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同意才可以使用資金,同時社會保障機構的運營資金也不能從社保基金中提取。如遇到突發情況不得不提取,必須列入財政預算之中。而對于基金的結余數量,應該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國家債券的購買,確保不被個人私自挪用。與此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監管系統來保證基金資產結構的透明化,讓其比例和數量完全呈現在大眾面前,形成一個有效且規范化的基金保障體系,這對于推進我國市場經濟保障體制建設具有正面作用。[4]
3.3 豐富社保基金的投資品種,拓展資金利用方式
在確保相應比例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基礎上,要增加社保基金的資金利用率。也就是說,可以增加社保基金對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和期權市場的投入。與此同時,可以嘗試擴大海外的社保基金數量,以便形成投資的多樣化,使風險降到最低水平。除此之外,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企業的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和健全企業信用評定機制,讓社保基金投入值得信賴的企業債券中去。同時實施“確保安全性,降低風險性,提高利用渠道和收益”的方針政策,讓金融工具直接應用到金融實物中去,使得資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凸顯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作用。
3.4 發行政府特種債券
投資體系中存在的種種難題已經困擾我國多年。根據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結合公債制度的特點讓政府來發行特種債券,該債券的票面利率的設置水平應該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并且不會出現在流通市場上。從而為具有長期資金來源、需要長期運營的社保基金提供有效的投資工具。
3.5 在基金的投資發展中,要結合市場出現的潛在風險,來確定社保基金在各項投資中的具體比例
就目前來看,我國的資本市場機制還不夠健全,系統風險仍然存在。與此同時,社保基金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和債務隱患,所以對一些高風險和高收益并存的投資項目的投入要符合社保基金投資的規定比例。并根據當前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和貨幣財政政策等,考量行業內部的生命周期和潛在的風險與威脅,結合實際情況來使用定量化的投資模型,獲得收益和風險最佳比例的投資項目。只有這樣,社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可能性才會大大提升,其投資和管理途徑也能得到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邵怡蓉.論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7.
[2]馬莉,陳琦.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
[3]馮志強.對中國社保基金運營情況的分析[J].遼寧經濟,2005(12).
[4]陳方方.探討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J].知識經濟,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