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摘要]文章通過介紹德源鎮如何從一個空心小鎮轉變成為創新創業者天堂的“菁蓉鎮”的過程,著力描述了德源鎮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頂層設計轉變和具體創新實踐做法,對于其他中西部小城鎮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有較多借鑒意義。
[關鍵詞]菁蓉鎮;創新創業;孵化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167
1 德源鎮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兩大變革
德源鎮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共經歷了兩次重大變革:第一次是由傳統的農業鎮變為省市重大產業項目生活配套區;第二次是由人去樓空的生活配套區變為創業小鎮——“菁蓉鎮”。
1.1 德源鎮概況
德源鎮位于成都市近郊,距成都市區5公里,是郫縣城市片區鎮之一。全鎮面積30.9平方公里,轄12個村、1個居民社區、8個企業員工社區,常年居住人口約4.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2萬,流動人口2.3萬)。2010年以前,德源鎮是以大蒜種植業(共有大蒜農田6000多畝)為主的傳統農業鎮。[ZW(]《德源鎮鎮情簡介》,成都市基層公開綜合服務監督平臺——郫縣德源鎮。[ZW)]
1.2 “空心小鎮”的由來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電子信息產業大規模向西部地區轉移。在此背景下,富士康iPad生產基地落戶于成都高新西區,并于2010年10月正式投產。因德源鎮毗鄰成都市區,因此德源鎮承擔起為富士康建設配套員工生活區的重任。2010年,德源鎮只是鄰近郫縣縣城的一個小鎮,城鎮人口不足3000人,城區面積只有0.5平方公里,[ZW(]《富士康“生活區”變身創客小鎮》,《第一財經日報》,2015年6月16日。[ZW)]為了配套富士康的龐大項目,從2010年8月開始啟動德源新城的建設。德源新城作為省市重大產業項目員工生活配套區,是成都市西門口衛星城建設的組成部分,也是成都市生產性服務業重點聚集區。德源新城總規劃面積為8平方公里,現已拆遷了9個村,建成新城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30萬平方米的富士康員工房和118萬平方米回遷安置房,居住在此的產業工人頂峰期達到8萬人。[ZW(]《德源鎮德源新城情況簡介》,成都市基層公開綜合服務監督平臺——郫縣德源鎮。[ZW)]
從2013年年底開始,居住在德源新城的富士康員工數量銳減,一方面是由于收入增長放緩以及中國工人工資上漲的雙重壓力導致富士康大范圍裁員;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先前入住的員工搬到了富士康位于成都高新西區的宿舍樓區。到2015年年初,保留下來的富士康員工社區僅剩1個,只有3800多名富士康員工居住其中,有120萬平方米的閑置房源。德源新城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小鎮”。
1.3 菁蓉鎮的創立
2015年2月8日,成都市啟動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并舉辦了首場“創業天府·菁蓉匯”活動。名字之中的“菁”字是精華、純粹之義,是事物最純粹、最美好的部分,喻指青年。“蓉”字指蓉城,代表成都。2015年5月30日“菁蓉匯”郫縣專場進行了 “菁蓉鎮”揭牌儀式,使得德源鎮成為第一個“菁蓉鎮”。
德源新城由菁蓉鎮創新創業區、智慧科技園和居民集中安置區及0.5平方公里老街區組成,分別承擔創業載體、研發和生產基地以及生活配套服務等承載功能。截至2015年年底,“菁蓉鎮”已盤活閑置房源近60萬平方米(其中創新創業區約40萬平方米,引入中職培訓學校20多萬平方米),還有60多萬平方米左右的閑置房源,預留為創新創業拓展區。
2 “菁蓉鎮”建設過程中的重要舉措
2.1 大力扶植創業團隊
“菁蓉鎮”對入駐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實施入駐初期3年內提供場地全額補貼、住宿全額補貼、公共區域內無線網絡全覆蓋的優惠政策。德源鎮設立5000萬元創業創新專項資金,設立工商注冊登記等“一天辦結”審批服務。郫縣縣財政設立1000萬元郫縣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1000萬元郫縣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和1000萬元郫縣天使投資基金,專項用于入駐“菁蓉鎮”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企業。
截至2015年年底,為加快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郫縣政府已經出臺了《郫縣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基金暨種子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郫縣鼓勵大學生到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意見的實施導則》《創業天府·郫縣行動計劃優惠政策》等一系列利好扶持政策。[ZW(]郫縣德源鎮黨委、政府:《德源鎮工作情況匯報》,2015年12月9日。[ZW)]
2.2 全方位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
“菁蓉鎮”已引入成都華商理工等4所中職學校,現有師生12000多人,預計將達到2萬人,盤活房源20萬平方米。“菁蓉鎮”還積極利用地域優勢,與交通便利的成都56所大專院校、知名科研院所和科技創新企業合作發展。四川大學、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眾多所高校的新型技術項目已在“菁蓉鎮”落地,共與西華大學、成都工業大學等7所高校合作建設面向大學生的孵化器。同時,“菁蓉鎮”也努力拓展與國內其他省份高等學府的密切聯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9研究所、武漢大學創業孵化學院等項目已開始進駐“菁蓉鎮”。“菁蓉鎮”同時配備了企業導師,為前來發展的大學生們提供創業輔導和決策咨詢。[ZW(]《回眸2015:“菁蓉鎮”——創客小鎮》,成都市基層公開綜合服務監督平臺——郫縣德源鎮。[ZW)]
2.3 利用宣傳推介活動擴展知名度
“菁蓉鎮”先后承辦了“天府創業·菁蓉匯”郫縣專場、央視創業英雄會海選、北京全國雙創周、第七屆全國小城鎮籃球邀請賽、成都市創業大賽決賽、華人創業大賽等重要活動。2015年,硅谷市長和企業家代表團考察“菁蓉鎮”,并承接教育部“中美創客走進菁蓉鎮”活動,160名中美創業者前來考察交流。[1]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各地共有30多個考察團前來“菁蓉鎮”參觀考察。另外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在“菁蓉鎮”成功舉辦全國第二屆《創業英雄匯》海選活動,并對“菁蓉鎮”創新創業工作進行了全面報道。中央一臺《新聞聯播》欄目組用了一周時間在“菁蓉鎮”進行深度采訪。
2.4 針對性地引進專業孵化器
2015年,郫縣組建7個專業招商小組,從全國引進培育新型孵化器,強勢吸引大數據產業項目聚集。截至2015年年底,共引進光谷咖啡、成創空間、西華科技園、“三創谷”等新型孵化器15家、創業項目812個。[2]
其中本文作者對于“三創谷”進行了重點考察。“三創谷”是一家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公共服務平臺,是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由四川華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郫縣縣委縣政府共同投入、聯合打造的。“三創谷”擁有創新創業孵化面積10000多平方米,設有大學生實踐教學區、創新創業技能提升區、創新創業項目/企業孵化區。“三創谷”采取大學生實習實訓+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的“1+100”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與華迪合作院校共建“三創谷”分谷,形成網絡化、國際化的遠程互動協同創新創業孵化平臺。“三創谷”的建設重點有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建立華迪創投基金:每年從銷售收入中計提一定比例作為創投基金,并通過眾籌和引入第三方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建立大學生創投基金池;二是建立開放式IT技術公共服務平臺:面向電子商務、軟件開發等中小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技術開發、軟件測試、技術咨詢等服務;三是建立遠程互動協同創新中心:加強與高校的合作,通過“三創谷”分谷的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建立100個遠程互動協同創新中心,帶動開展多層次、跨區域的創新創業活動;四是建立創新創業技能提升平臺:每年培養3000名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IT專業技術人才;五是建立透明計算開發與學習實驗室:為軟件開發人員和學習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環境和學習環境;六是建立三創客俱樂部:引導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頭腦風暴、信息交流活動;七是建立創客競技平臺:充分利用華迪自主開發的互聯網技術競賽平臺,開展多種形式和方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創新創業激情,海選創新創業項目團隊。
以上七個方面的重點建設布局對于其他面向大學生的孵化器工作部門有極好的借鑒意義。“三創谷”區別于大多數孵化器的最主要特點是緊跟當地政府發展理念,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的各項創新舉措,全面利用當地的發展優勢和政策支持,走一條密切和政府頂層設計相結合的創新之路。
2.5 消化閑置房源基礎上優化配套設施
“菁蓉鎮”創新創業區利用富士康員工生活配套區閑置房源,首期已經建成24萬平方米的創新創業載體。2015年,“菁蓉鎮”優化辦公和配套設施,改造完成創業公寓19萬平方米、孵化器營運區11萬平方米,創業服務中心、創客食堂、多功能體育場館、五人制足球場、衛生醫療點、創業超市等設施已投入使用。[3]
參考文獻:
[1]鐘月.160名中美創客走進郫縣菁蓉鎮[J].新郫縣,2015(60).
[2]黃海英.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小鎮 菁蓉鎮與7高校共建科技園 組建創業導師團隊 到2017年引進創業企業1500家以上[N].成都日報,2015-11-26(2).
[3]張強.成都菁蓉鎮 創客天堂[N].成都商報:電子版,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