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曉云
[摘要]:在實際工作中,會計與統計既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又在含量、研究對象、反應指標以及核算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而會計財務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在報表設計、數據來源及審核關系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處,無論是企業工作人員還是管理者,只有不斷加強對這兩者之間聯系和區別的理解,不斷發現問題,才能不斷提高企業內部管理,從而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會計 統計 財務報表
在實際應用中,統計與會計雖存在很大的聯系,但眾所周知,統計和會計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他們在研究對象和基礎理論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兩者由于工作目的不同,在報表設計、數據來源以及審核關系等幾個方面存在一些不同點。
一、統計與會計的不同
1、含義不同
統計從字面理解是綜合計算的意思。統計有三種含義,包括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計學。統計工作是統計實踐活動,是統計工作者日常所從事的為單位和組織提供調查、搜集、整理和分析統計資料的調查研究全過程,重點突出的是“過程”;統計資料是普通居民最為經常聽到和使用到的事物,即信息,包括數字信息和文字信息,比如市場物價變化、工資漲幅、股市行情、天氣預報……數字加文字分析報告都是統計資料,通常我們把統計資料稱為統計信息,用報表、報告、圖表和書刊等形式表現出來,突出的是“結果”;統計學就是統計理論,是統計工作經驗的總結,通俗講是學生和有關人員學習書本的知識;突出的是“經驗”。會計從字面理解是聚合計算的意思。日記、月累、年合計是它的基本工作,從現今會計理論講是指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通過會計科目和賬戶的設臵、填寫會計憑證等一系列程序,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研究對象不同
統計是研究社會經濟總體現象的數量方面,即研究社會上各種事物在具體時間、地點和條件下的數量表現,各種數量之間的對比關系及其變化,通過對總體現象中的各種數量的研究,揭示被研究現象的發展變化規律。(通俗講,通過數量研究,得出事物變化規律)。如:研究一個企業一定時期實現了多少產值,多少利潤,是多少職工完成的,人均為企業創造了多少利潤和產值等等,這些數量是總體數量,是整個企業的數量,通過對上述數量的研究,看未來企業怎樣發展(統計研究的對象是總體)。會計是研究社會在生產過程中資金及其運動規律的,即是核算和監督在生產過程中可以用貨幣表現的所有內容,凡是有資金運動的都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對象(會計研究的對象是個體)。
另外,統計與會計還在反應的指標、核算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
二、會計財務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差異
會計工作幾乎存在于任何一個行業企業,它的工作對象局限性比較小,主要存在于集體的企業和經濟體當中;而統計的工作對象往往上升到國家層面中,主要分為的方向是國家等大數據的分析。這就使得會計工作和統計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報表的設計
在報表的設計中,會計工作和統計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價值量計量單位、定報報告期別兩個方面。由于統計與會計工作的目的以及要服務的對象不同,在統計財務報表中,計量單位是以“千元”為單位,而在會計財務報表中,計量單位是以“元”為單位。在定報報告的期別設置上,統計財務報表的期別設置主要為幾個月,比如2-5個月等,而會計財務報表的期別設置主要為月度、季度、半年以及年度等,并且是根據公歷日期進行確定的。
2、數據來源
在指標數據的取得上,二者有著較大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根據會計賬戶填寫統計報表的,雖然統計財務報表中的負債部分存在“現金”和“銀行存款”等指標,來源取自會計資產負債表,但兩指標不能直接從資產負債表上得到,因為“貨幣資金”指標中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等三指標總量,而資產負債表上只有“現金”和“銀行存款”指標,所以兩項應該基于帳戶的余額通過內部核算來填寫。
(2)要依據會計科目加工填報的統計指標。在會計中,沒有現成的“折舊”指標,在發表聲明時,應該從“累計折舊”選擇,但累計直接主體反映的是此單位在建立后所有的折舊,因此在今年的“折舊” 指標應該為“累計折舊”折舊金額,如果沒有固定資產報廢環節,則本年度折舊應為累計折舊期間和期末余額折舊賬戶余額的差額,在報廢的環節中,上述公式為 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報的統計指標。會計科目中“實收資本”科目下是按具體投資者進行的明細分類。因此統計指標“實收資本”下的“國家資本”、“集體資本”、“法人資本”、“個人資本”、“港澳臺資本”、“外商資本”等指標就不能從會計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區分投入資本的性質,需要結合工商營業執照、公司章程和企業實際情況等進行分析填列,如企業填101表時的登記注冊類型為股份合作制企業時。不管是否存在個人投資。其控股情況都應填集體控股,103表中的資本類型也應填集體資本,否則審核關系就不能通過。
(4)統計指標要從會計科目中計算。會計科目的明細是沒有經過詳細規定的,在各單位情況不同的實際狀態下,各單位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請款對會計科目的明細進行劃分,“差旅費”、“稅金”、“工會經費”等指標應該從會計科目中摘算。
3、審核關系
報表的審核關系不同主要體現在資產負債、利潤及分配等兩個部分,企業應該重點關注統計財務報表與會計財務報表在上面兩個方面中的計算公式的差異。比如在利潤及分配部分,利潤總額的計算公式,在統計財務報表中,利潤總額是不含營業外收支,所以利潤總額與營業總額之間不存在審核關系,而在會計財務報表中,利潤總額是由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的總和減去營業外支出構成,因此,在利潤及分配方面,會計財務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審核關系是有差別的,同樣的,在資產負債方面,兩者的審核關系也是不同的。
總之,會計財務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既存在很多不同,兩者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在企業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無論是企業工作人員還是企業管理者,都要加強對統計與會計的區別以及聯系的理解,不斷的發展問題,提高企業內部管理,從而促進企業長久且穩定的發展。參考文獻:
[1]賈丹陽.淺談財務會計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異同[J].會計之友,2012(5).
[2]徐筱艷.財務會計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相似與不同分析[J].中國市場,2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