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隆有
【摘 要】
小學語文一直在我們的學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從字詞的簡單認識,到句子成分的分析,又到文章的深刻解讀,每個階段的學習都具有不同的意義,因此,教師應從學生學習的細微處著手,奠定小學語文的學習基礎,培養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熱情。本文以教學的細節處為基礎,發現細微的小學語文教學特征,為創新式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細微 教學 特征
小學語文教學是教師同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文學之旅,教師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交流。并且可以從中窺探到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細節,從而將這些細節反饋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這樣無形的互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快樂地學習小學語文。學習細節和教學細節的吻合會讓學生覺得小學語文學習并不困難,能夠順暢地學習和理解知識。所以,教師要以細節為突破口,徹底改變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觀念,使他們樂學、知學、會學!
一、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輕松快樂的
仔細觀察小學語文課堂會發現,多數教師在教學時會出現“自我演講”的狀態,很多學生都沒有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或是自己神游,又或是跟不上老師思路,還有的在詳細記錄課堂筆記。這些都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沒有生氣,學生是處于一種壓力下學習的。還有部分教師的課堂是異常活躍的,甚至處于一種不受掌控的狀態,學生在“吵鬧”的環境中同樣很難學習到知識。這些教學細節都提醒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輕松但不混亂,愉快但不吵鬧。只要稍稍改變幾個教學細節,就可以逐漸完善。教學時要觀察學生的反應,沒有生氣時,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笑話扭轉局面;也要改變大量板書的習慣,將重點的知識提示出來便可,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聽講,而不是記錄上;時不時和學生互動,了解他們的思維進度,或放慢或加速自己的講課速度.
二、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多樣變化的
深入新課改發現,眾多的教學方法紛紛涌現,不少具有很強的創新性。但是,真正落實到教學當中的并不多。甚至很多都是在“紙上談兵”,對實際的教學沒有有效的指導意義。也許我們并不缺少提出創新教學方法的能力,只是缺少實踐它的能力。透視小學語文教學細節,孩子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東西,再好的教學方法在同樣的一群人身上使用久了,也會產生“抗性”。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多樣變化的,但是更加要求貼近實際,符合自己學生的學習特點,當然更要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
例如,在教學《日月潭》時,空洞的文字表達很難讓學生產生共鳴,相反幾張簡單的圖片、影視資料等卻能夠吸引大家的興趣。或者還可以讓去過日月潭的同學,來描述一下湖泊的平靜和美麗,講一下他們眼中的“日月潭”;在教學《丑小鴨》時,又可以采用話劇的形式,讓學生們深入角色去扮演丑小鴨、白天鵝及里面形象鮮明的其他動物。讓他們處于那個環境中去體會丑小鴨的堅持和勇敢,這也正是本文表達的中心思想;《紙船和風箏》的學習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讓同學們自由分組,按照自己喜歡的,是風箏還是紙船,然后再在公園里和大家一起玩紙船、風箏的游戲。讓他們在團隊合作中體會到快樂,學習到真正的團結精神。
三、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精彩實用的
研究近年來的教學情況,發現教學往往會陷入這樣的誤區:小學語文教學就是文鄒鄒的學習,難以像數學那般可以拿來“顯擺”,可以明顯的表現在生活當中。覺得學習小學語文的自豪感沒有算對一個數學題的自豪感強烈,這實際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漏洞,是需要改變的小學語文教學細節之處。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精彩實用的,就像是它本身那樣,變化多樣的形式,多彩豐富的表達,充滿奇幻的內容等等。小學語文學習不要將目光放在認識字詞上面,更要教學生如何去使用它,如何用它讓自己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如何提升自己的魅力。因此要將小學語文的學和用結合在一起,通過使用來讓學生更有自信心和興趣,然后激發學的動力。
教授《那樹》一課時,我曾讓學生認真品讀螞蟻和大樹道別時的片段,體會動植物界的友情,并找同學分別扮演大樹和螞蟻,當時學生們熱情很高,言語表達還挺感人的。課后同組老師一致認為本環節設計效果很好。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清楚,特別是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會想起來這篇文章。此時去給他人解釋,一定會獲得掌聲;又或者學習《清澈的湖水》時,先讓學生暢談一下從出生到現在的周圍環境變化,湖泊的變化,天空的變化等。然后發動學生響應環保的號召,在社區或者是城市的護城河旁邊做公益宣傳,不僅自己做到環保,而且也要鼓勵別人去做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
四、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積累提升的
深入學生的學習習慣不難發現,他們對知識的積累能力比較差,課堂上的小學語文教學知識體系也比較零散,有的時候甚至在做無用功。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更加不利于小學語文的初級學習階段。因此,改變課堂教學細節,從積累知識和反思學習開始。每節課都要仔細規劃教學細節,凸顯每一步的教學意義。讓學生能感覺到自己每次小學語文學習的知識積累,感覺到自己在成長。學習過程是一個積累過程,因為知識都是相互關聯,互為基礎的。中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學習態度和習慣養成的時期,很容易受到老師教學思維的影響。在課堂上,注意引導學生回想舊知識,然后啟發學習新知識,將兩者的聯系凸顯,讓學生可以相互關聯記憶。加深印象,并且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總之,透視小學語文的教學細節,能夠發現很多細小的問題,雖然不嚴重,但是經過教學放大會產生較多不利于學生成長的因素。因此,我們應從細小點著手改變,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姚本先,涂元玲.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人物的心理學研究【J】. 心理科學, 2003(26)
【2】史力范,劉美鳳,呂巾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