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日輝
【摘 要】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包含了很多豐富的內容,除了需要學生學習的課本內容之外,還滲透了很多德育教學和文化教學。在很多古詩詞和文言文中也包含了很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文本的寫作目的就是分析如何更好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情感
高中語文涉及到很多部分,有課文、詩詞、文言文、戲劇和話本等等。在豐富的文學形式中本來可以對學生進行過很多方面的拓展教育。但是在現有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考綱,很多應該在教學中進行滲透和拓展的知識都變成了高考知識點的反復講述。忽略了知識的拓展和對傳統文化的滲透。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可行策略
1.深入挖掘語文教材
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很多非常優秀的課文,他們往往含義豐富,文筆優美,或蘊含著很豐富的哲理,或表達了十分真摯的情感。【1】很多文章中都傳達了源遠流長的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卻忽略了文章傳達出來的文化和情感,使學生喪失了學習和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準確的剖析。對于課文中展示出的優秀的傳統文化要盡可能的為學生展示出來,并進行強調和升華。例如在《荊軻刺秦王》中就表現了荊軻注重大義,對于強大而又殘暴的秦國統治勇于反抗,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塑造了荊軻的偉大英雄形象。同時在臨行前,荊軻曾寫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北磉_了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同時荊軻本來還制定了周密的計劃,特制了鋒利又有毒的匕首,同時假借為秦王獻地圖的人機會對秦王進行刺殺。在大殿上,看到露怯的秦舞陽,荊軻明知此次刺殺成功無望,但是卻依然選擇按計劃進行,表達了荊軻的決心和勇氣。利用荊軻這個人物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滲透家國大義、豐富的智慧和英雄的氣概。通過對課文細節的深入挖掘,讓學生感受到古代俠客的俠義精神和大無謂精神。
2.通過深入分析寫作背景滲透傳統文化
很多文章的寫作時間離我們現在生活的時間較遠,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困難,對于文章中所表達的優秀傳統文化在理解上可能就更覺得有些困難。所以教師在教授相關內容時應該注意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背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飽滿,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情感和傳統文化更好的進行理解。例如李密的《陳情表》就是李密為了照顧自己的祖母拒絕皇上想讓他做官的請求,通篇文章情感真摯,感動人心。表達了對傳統文化中的“孝”,在文學評論中甚至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說明了這篇文章在文學中的地位。但是光憑著翻譯過來的文言文,學生很難體會文章所表達出來的各種復雜情感和對孝順的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學生詳細介紹李密從小時的特殊生活背景,讓學生明白祖母對于李密來說是多么重要,是他不可或缺的最珍視最需要照顧的人,然后學生才能帶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中李密表達的對祖母養育之恩的感激。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也表達了當時整個朝代對于孝順的理解和敬重,縱然李密拒絕了皇上給予自己的官職,但皇上卻并未因此責怪他,反而對他的孝順很感動和理解,還給了他額外的補助,說明在傳統文化中對孝道的重視。
3.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教學
為了更好的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相關的作品進行拓展教學,拓展教學可以包括同類表達相同情感的作品,相同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相同背景時代的傳統文化特點,現在學習的文章和過于學過文章之間的聯系等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讓學生更好的學好語文,在學好語文的過程中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例如在學習《寡人之于國也》這篇文章主要是勸誡君主要是行仁政,要正確理解愛民的含義,不流于表面而是真正使百姓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這篇文章體現了儒家傳統文化中的仁政和愛民思想。以及臣子敢于向管理者進言的優良傳統。這在很多相關文章中都有體現。;例如聯系初中學過的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之中也是一名臣子對君主的勸誡之言。他巧妙的運用了迂回的勸誡方式,勸說君主納諫,而且齊王也能夠虛心接受大臣提出的意見,之后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通過這兩篇文章的聯結,讓學生理解到傳統文化中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對國家建設的關心,以及管理者虛心納諫和臣子共同建設好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讓學生看到相同主題的不同文章在運用的方式和寫法上都有所不同。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內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結束語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優秀的品格,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提高學習課文內容能力的同時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學習和傳承,形成更高尚的品德。
【參考文獻】
【1】陳佳新.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文學教育(中) ,2011(3)
【2】廖海蘭.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芻議【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10)
【3】趙曉輝.探討為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