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勝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和數理統計等方法對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學生體育鍛煉態度、體育鍛煉的動機、體育鍛煉選擇體育項目選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體育鍛煉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調查;應從提升學生體育鍛煉意識、保證課余體育鍛煉時間和營造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環境等方面推動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呈貢大學城 體育鍛煉 大學生 對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建設大學城成為眾多省市整合資源優勢、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大學生作為我國高等學校培養的高層次人才,在培養過程中不僅要使他們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從而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身體素質是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發展的基礎。體育鍛煉是促進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活躍學生的人際關系,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增強學生的體質與健康。本研究選取昆明市呈貢大學城5所高校(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民族大學、昆明醫科大學)的學生展開調研,了解析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現狀
1.1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
態度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社會心理現象,它是個體以特定的方式對人、物或事件進行反映的一種心理傾向。積極的鍛煉態度,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您認為體育鍛煉有助于您的身心健康嗎?”這一問題上,有 98.8%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說明呈貢大學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高度認同。在“您喜歡業余體育鍛煉嗎”這一問題上,有76.2%的學生喜歡體育鍛煉,23.8 %的學生討厭業余體育鍛煉。這一數字表明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1.2體育鍛煉的動機
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本文主要從鍛煉身體、減肥塑身、個人興趣愛好、人際交往需要、提高運動技能五個方面調查,有53.3 %的學生是為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有10.7 %的學生是為了減肥塑身,有22.7 %的女生是個人興趣愛好,有10.2 %的學生是人際交往的需要,有3.1 %的學生是為了提高運動技能。這一數字表明,呈貢大學城學生體育鍛煉呈現出參與動機的多元化特征。
1.3體育鍛煉選擇體育項目選擇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比較喜歡對抗性強、運動量大的項目,而女生則保留傳統的有氧運動的基礎上,也漸漸的傾向于運動量大和對抗性較強的球類運動。學生對運動項目的選擇上除了自身的興趣愛好外,還受學校場地、器材和資金的影響,簡單易行、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同時消費水平較低的運動項目是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首選項目。體育鍛煉選擇體育項目上男生排在前五名的分別是籃球、跑步、網球、足球和自行車;女生排在前五名的分別是跑步、羽毛球、網球、健美操和籃球。
1.4體育鍛煉的時間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要求在校生每人每天保證1個小時的體育活動。但從調查結果中得知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頻度情況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規定的相差較大。調查結果顯示,每天參加體育鍛煉持續時間在30分鐘以下的學生占32.1%,每天參加體育鍛煉持續時間 30-60分鐘的學生占28.7 %,每天參加體育鍛煉持續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占8.7%。
1.5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
影響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因素包括主客觀兩方面。主觀因素主要是缺乏鍛煉伙伴和體育興趣。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大部分學生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參加體育鍛煉,但往往由于大家的學習時間和生活規律不一致,很難在一起去鍛煉。調查結果顯示,15.6%的學生缺乏體育鍛煉興趣;21.3 %的學生認為缺少鍛煉的同伴。客觀因素主要包括學業過于繁重和體育器材設施匱乏。調查結果顯示,22.4%的學生認為學業過于繁重,沒有鍛煉時間;14.6%的學生認為身邊缺乏體育器材設施。
2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對策
2.1提升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其參與積極性
體育鍛煉意識是個體對體育鍛煉活動的普遍認知,在一定程度上,體育鍛煉意識反映出不同個體或群體的體育鍛煉行為差異,對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至關重要,積極的體育鍛煉意識能產生良好的體育行為,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對其身心健康及個人全面發展影響尤為重要。學校、家長應該加強培養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意識,讓其對體育鍛煉價值有一定的了解和認同,提高其參與體育活動內在的激情和主動性,進而使其主動、自覺地加入到體育鍛煉的群體中。
2.2加強組織管理,保證課余體育鍛煉時間
學校在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和活動中應該扮演組織管理的角色,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和引導組織效能。學校在抓學生學習的同時,全面落實國家有關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要求,加大力度宣傳國家的有關政策,應充分的考慮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時間的可能性,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鍛煉,合理制定課外體育活動的計劃,確保學生有場地,有時間,有效率的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建議借鑒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比較好的地區,進行學習研究,制定出適合地方特色的組織形式。
2.3加大體育經費投入,營造大學生體育鍛煉環境
場地器材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物質基礎,也是提高體育教學和增強體育鍛煉效果的保證。進一步加強國家和學校對體育的資金投入,加大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力度,使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狀況得到改善。各高校需加強運動場照明設施等的配套建設,并根據夜跑的情況制定相應管理辦法以及應急預案,確保大學生間鍛煉的安全性和身體健康。學校要充分認識到體育的作用與意義,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業余體育鍛煉,并適當減輕大學生學習壓力與負擔,使大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業余體育鍛煉,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鍛煉環境
參考文獻:
[1]劉學謙.廣州大學城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模式[J].體育學刊,2010,17(7):109-112.
[2]閆振龍.陜西省高校研究生體育鍛煉情況與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4,34(4):116-122.
[3]傳海.運動類APP對體育鍛煉行為促進和體育習慣養成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29(3):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