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關鍵詞:北京教育學院;協同創新;項目驗收;校長研討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D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1-0077-01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中小學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校長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2016年起,北京教育學院轉變服務方式,聚焦問題解決,于年初啟動了“協同創新學校計劃”。該計劃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出發,圍繞學校辦學和教育教學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開展市區校緊密聯動的合作式研修。體育與藝術學院的培訓團隊共開展了14個項目,輻射到4個區縣、26所學校,主要涉及大興、通州、昌平和密云四個郊區。
自北京教育學院“協同創新學校計劃”啟動后,體育學科根據項目的整體安排,開展了“基于學生素養的體育中考項目課程化進階設計”“肥胖兒童的體型矯正與體能發展”“校園足球教訓賽能力提升”“小學民族傳統體育與地方體育開發”等四個項目的研修活動。一年來,體育與藝術學院培訓團隊通過申報課題,結成項目團隊,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近教師、走近學生,開展實地培訓和教研活動。培訓團隊由項目負責人、責任專家、指導專家、實踐指導專家和項目秘書組成,為“協同創新”項目校提供專業培訓指導。培訓團隊通過各種形式的調研及方案論證,分析各地區、不同學校的教育教學現狀,制定并逐步完善研修方案,形成了聆聽、觀摩、調研、指導、培訓的研修一條龍模式。通過聘請高校教育專家、外區教研專家和市特級教師,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助力拓展各區一線教師的視野,推動教育資源整合能力。體育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潘建芬帶領其團隊曾先后24次深入其項目實施校開展座談、指導,真正體現了“把培訓課堂建到學校,讓教師研修真正發生”的研修主旨和理念。
經過一年的主題跟進、推進落實后,各項目在實施校生根開花、日現成效。12月5日,體育與藝術學院召開“協同創新學校計劃”項目驗收與校長研討交流會,旨在盤點、梳理、總結、提煉過去一年的成果,以便對項目、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有更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分析。來自昌平、通州、大興、密云的區縣主管繼續教育領導、學科教研員和協同校教師一起參加了研討交流活動。9所學校的校長分別就體育、藝術項目表達了對協同創新項目的肯定。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大興實驗學校校園足球教訓賽項目實施校張富國校長深有感觸和體會,他總結了三個“優秀”,高度評價了協同創新學校計劃:優秀的項目設計、優秀的項目團隊、優秀的跟進過程,其結果就是直接成就了學校的創新發展,具體表現在:學生成長——獲得興趣增加,習慣養成;教師成長——獲得課程理念發展、設計能力提升;學校發展——教育優質發展的途徑。昌平一中天通苑校區王曉東校長從“教師眼界寬了-理念新了-巧干多了-課堂活了;學生興趣高了-參與多了-身體壯了-精神旺了;學校氛圍變了-合作多了-管理易了-成績好了”三個方面談了項目實施一年來的影響變化,并對項目提出了個體轉向群體、務實兼顧務虛的建議。
檢驗是為了更好的了解,檢驗是為了更好的保證質量,只有通過檢驗才能正確評估項目開展的情況和問題,才能更好地理解項目推進的環節和樣態,才能更好地展望項目未來發展的行動和舉措。聆聽了協同校校長的聲音,協同創新團隊就有了反饋和方向,就有了底氣和行動。團隊將以此為起點,進一步梳理過程、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煉亮點、尋找路徑,為2017年協同創新項目的延續和跟進做好鋪墊、做好設計、做好規劃。據悉,此“協同創新學校計劃”將與各區教師培訓機構、中小學合作開展為期三年(2016—2018年)的行動研究。